大秦嬴鱼 第129节
书迷正在阅读:飞剑问道、三寸人间、天道图书馆、天下第九、圣墟、一碗清酒、九零致富经、真千金拿了奥运金牌剧本、穿成大唐名相张九龄正妻后
赵豹和赵胜关系算不上多好,但也没差到一定要他死的地步,在一致对外方面,赵豹还是愿意和赵胜站在一起的。 郑朱是使臣,入秦很顺利,在听到秦王借用新年大宴宴请郑朱的消息之后,赵王叫来擅于判断形势的虞卿,问他:“我听说秦王已经接纳郑朱了,你认为和谈的进展会怎么样?” 虞卿非常不看好这次和谈,他道:“和谈一定不会成功。” 赵王惊讶:“为什么?”如果秦王不想和谈,又何必见郑朱,还大开宴会宴请他呢?直接轰走不见不就行了吗? 虞卿叹道:“郑朱入秦和谈的事,应侯一定会宣扬的天下皆知。郑朱是身份贵重的人,您派这样有身份的人去秦国求和,那就是在表明赵国与秦国讲和的决心,诸侯们听了,只会以为赵国不愿意跟秦国打仗,要讲和了,这样,其他有意愿和赵国合纵的国家自然就会多此一举的和赵国合纵了,既然诸侯都不愿意合纵了,赵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秦国自然就可以不跟赵国讲和,继续攻打上党了。” “讲和一定不会成功的。” 赵王:...... 合着我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了。 虞卿的猜测果然应验了,因为范雎就是这么做的,这样一来,原本已经准备好要跟赵国合纵从秦国撕下一块rou的诸侯国,都被赵国给烦了个够呛。 你赵国咋回事?说打的是你,打了个半截,说不打的又是你,你赵王,能不能给个准话,让咱们心里有个准确的数啊?! 齐国就是非常想跟赵国合纵,因为齐地一等一的富庶地陶邑至今还在秦国的控制之下呢,如果和赵国合纵,齐国就可以顺势将陶邑收回来。 要说这陶邑,近几年是被经营的越发红火了。陶邑处在河东平坦之地,往来四通八达,是各国商贾必经之地,这几年,陶邑俨然已经成了秦国的前端推广平台,只要秦国有的好东西,陶邑必有,让因为路远,到不了秦国的商贾和百姓,也能知道秦国有什么,秦国的百姓吃什么,喜欢秦国的孩子读什么书,秦国的君子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喷什么样的香水,妇女喜欢画什么样的妆容,绾什么样的发髻,等等等等...... 就连秦国的马桶都开始在 其他国家盛行起来。 只陶邑一地,就为秦国赚取了多少财富啊,陶邑曾经的主人齐国,如何不眼红? 可现在,赵国要跟秦国讲和了,要将算盘落空了的齐国如何不气?! 所以,等秦国迟迟不从上党退兵,耗的赵国派遣使臣去齐国借粮的时候,齐国直接恢复:没有! 当然,这是之后的话,现在的秦国,还刚过完年呢。 秦国使用的是颛顼历,将冬至这一节令作为新旧年岁的交替点,过完冬至,就是第二年了。 而冬至这一天,一般都是在十月份,因此,十月是秦国的岁首,也是秦国的新年。 冬至过后,就正式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也是百姓一年当中,最难熬的时候。 王龁早在进入十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让役夫从河东和河内调遣冬衣和煤炭进入上党了。 此时王龁和廉颇打了同一个主意,那就是,耗吧,看看咱们两方,是你耗过我,还是我耗过你! 秦军这边显然准备充分,牛马驴拉的车子蜿蜒在山地和河谷之中,日日不停地为秦国补充着衣物。 以前秦军的作战衣物只有铠甲是国家提供发放的,而现在,自从从西域引进的棉花在秦地大量种植之后,秦国的军服,无论是夏天的单一,还是冬天的棉服,甚至春秋的夹衣,就都是国家给提供,再不用兵卒在战场作战,还要写信回家跟家里要冬衣穿了。 秦军的冬衣是整一斤的长棉袄,下面长度至少要到膝盖以下。 这样一件长棉袄,外头包裹的是厚实耐磨的粗棉布,里头包裹收拢棉花的,是细软疏松的棉麻混纺的棉纱布,收拢住的棉花,则是整整六两的长绒棉。 以现在的秦国市价来算,这样一件长棉袄,价值五百金(秦半两)是有的,拿到外头卖,至少要一千金。就着,还有价无市。 因为秦国地少,除了种植粮食之外,供给种植棉花的地就不多了,因此,在秦国,庶人百姓们衣服还是以麻和羊毛为主,棉,他们是穿不上的。 秦国的棉花,除了供应某些大贵族,其他的,全部用来给军卒们做军服了,尤其是冬天的棉衣,秦鱼强硬的跟秦王据理力争,一定要是标制的厚棉袄。 秦王那个心疼啊! 秦王不想给士兵这样奢侈的待遇,不是秦王不爱惜秦军卒,因为,以往没有棉花的时候,秦军卒冬日里还没有火炕呢,不是一样过冬? 穿这么好,做什么? 但秦鱼坚持,他跟秦王说,这样可以增加兵卒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可以凝聚军卒效忠君王的心,可以让他们的君王在战场上与他们同在,鼓舞兵卒们的士气...... 秦鱼巴拉巴拉的将兵卒有军服穿的好处给说了一大通,念叨的秦王脑门疼,最终还是同意了给兵卒们发军服。 但秦王非常小气的说明,这身军服,等兵卒离开军营回家的时候,是要脱下来上交的,想要带回家也可以,用军功来换。 舍不得用人头军功,可以用俘虏军功来换嘛,这个俘虏,不拘是从战场上俘虏的敌军兵卒,还是在野地里抓捕到了敌国百姓,都算是俘虏。 这样一件厚实耐磨的军服,在外头可是拿钱都买不到的哟,可以穿好多年,可以传给下一代的哦~~ 秦鱼:...... 你喜欢,你随意啊,反正秦国是你的,百姓也是你的,政策由你定啊...... 一水之隔的赵军看着秦军这边每日忙活个不停,不是挖坑造房就是杀兔宰豕,还时不时的对着他们放一波箭,好像能射中他们似的,而他们赵军这边,则是一日既往的算着粮食吃饭,冬衣也得从赵国各地由亲属们找人送来。 这还不是最难熬的,最难熬的是,等最冷的天气到来,丹水彻底结了冰,秦军的铁骑,就可以冲破丹水防线,跟赵军进行正面厮杀了。 但,或许是老天爷都在帮助赵军,相较于去年冬天冷的让人受不了,今年的冬天,并不算寒冷,甚至连雪粒子都没有下,而本来水流量就很大的丹水,因为秋天的一次大雨,水量又增大了许多,水量增大,气温又偏高,今年的丹水,没有结冰。 秦军渡不过丹水了,但赵军,并没有感到多么的高兴,因为,秦军一副就要在对岸过冬的架势,耗的赵军粮草即将见底。 而且,对比太明显了,赵军除了要抵御寒冷和饥饿,还要忍耐对岸传来的rou和米香的诱惑。 赵军的意志力,岌岌可危。! 第126章 下毒 汤榆代表河内郡诸官吏和百姓到上党来劳军。 汤榆所谓的劳军,就是带着十万只兔子来给大军送rou吃。 十万只。 活的。 就,挺出乎人意料之外的。 秦鱼让汤榆到河内来,除了做信息工作,就是搞生产的。 既然已经确定要攻打上党了,汤榆就将前几年在栎阳做基层工作的经验全使出来,充分发动百姓和黔首们劳作的积极性,为提高生产力创造所有有利的条件,力求能囤积更多的粮草。 汤榆管辖的县就叫汤县。 汤县是河内郡郡守到任之后,新划分成立的新县,因为新县令姓汤,便叫汤县了。 在汤县里,汤榆这个县令走遍了县所的每一个角落,就连背靠的大山他都进去过好几趟,觉着在汤县,除了种地这个正业,各家各户还可以发展一个副业,来保证百姓们每年都能有一些额外的收入,这个副业,就是养兔子。 在栎阳,借着沮水之便,沿河而居的百姓可以发展禽类养殖,河内虽然靠着大河,但这河面宽广水流充沛的大河和水浅面窄的沮水可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不会靠近大河的。 要百姓发展养殖副业,首要的就是投入要少,要好养,不易生病,见利快。 汤榆在所有百姓能养殖的牲畜中挑中了兔子。 兔子好养活啊,背靠大山,不缺草吃,随便养,一胎七八只算少的,十来只正常,多的能生十二三只,生长周期也快,短则三月,长则六月,就可以杀了吃rou了。 兔子rou少,但皮毛用处广泛,一个百姓家里要是屯上十几二十来张兔皮,都可以给一家老小做一件很可观的冬衣了,就是送到官署,也能换粮换盐换钱呢。 养兔子好处多多,但它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兔子非常会打洞,尤其是怀了孕的母兔子,你将它豢养在圈起来的土墙里,没几天一不留神就自己挖洞跑了,兔子跑的又快,跑了之后找都找不到。 但好在,兔子有个天敌,那就是犬。 犬抓兔子,一抓一个准儿,家里要是再养上一只犬,既能看家,又能看管兔子,兔子跑了还能给抓回来,一举数得啊。 先 前往河内郡输送牲畜的工作就是汤榆做的,河内郡到底有多少牛羊犬兔,现在河内郡的郡守知道的都没他准确,这些牲畜,大头都养在之前大军开辟的军营里,部分分给了留在河内郡安家的兵卒散养。 等河内郡郡守到位之后,这些牲畜,就全部由郡守接管了。 汤榆去找孟郡守要了公兔、母兔各一万只,分给汤县的万户百姓。 汤县是新成立的县,按照秦国的县治,一万户以上的为大县,少于一万户的为小县,汤县不是成立之后让汤榆来做县令的,而是孟郡守特地专门给汤榆组合的一个县,县里的百姓,也按照大县的标准,足有一万户。 这万户百姓,有的单身汉独立成户,也有的祖孙三代一家成户,但这一万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中只允许有一个成年青壮男性,家中的兄弟、次子傅籍之后,必须分出去独立成户,组建自己的小家庭。 汤榆让这一万户百姓来养兔子,一户分一公一母两只兔子,不要钱、不交赋税免费给他们养,不能吃,不能卖,只能自己按照县署里的官吏教的养着它们生小兔子,要是病了死了,必须上报,然后将兔子尸体上交官署。 等新生的小兔子养大了,这个时候,如何再处理这些养大的兔子,就是百姓们的自由了,你自己吃也好,卖也罢,都随自己的意,但有一点,那就是百姓家中,必须常年的养殖兔子。 也有那不听话的百姓偷着将兔子宰了吃了,然后上报说逃走了,但这些都经不起推敲,因为这个时代,物质极度缺乏,大家都以里为单位住着,你家里今天开的什么火,做的什么饭,隔壁一闻就闻出来了。 你这里兔子都还没下锅呢,邻居可能就把你给告了,所以,兔子到底是吃了还是跑了,一清二楚。 偷杀兔子的,官署也没有惩罚,只是,等待你的日子就不会那么平和了,因为,接下来,官署为了励农,将会推出很多的便民政策,而这些政策,一个都不会跟你沾边,想摆烂偷懒? 你要是交不上赋税,影响邻里关系,里典三老第一个饶不了你。 你的亲友也都见了你就绕道走,你虽然没有受罚,但这犯错的成本是巨大的,还不如认罚赎罪呢。 第一个月,汤榆带着手下官吏们判 了几个案子之后,第二个月,县里的大小兔子就增加到了五万只,第三个月几乎没有增加,因为母兔子该生的都已经生过一胎了,没有增加是正常的,第四个月稍有增加,第五、第六个月又迎来了一次爆发,第七个月,先前出生的小兔子也都长大了,可以出栏,也可以继续生小兔子了...... 就这样,汤县只用了大半年的功夫,就实现了rou食和皮毛自足。 孟郡守重点就盯着汤榆这里的汤县呢,观察时间久了之后,不得不承认,这个汤榆,治理百姓是真的有一手的。 孟郡守带着其他县里的县令、县长和乡啬夫们来汤县学习取经,有的在河内郡迅速推广,不好的,就结合自己的县里实际情况,自己改良。 但总之,来河内任职的第一年,孟郡守的心是安稳的,因为河内的百姓们虽然粮食没种出来多少,却很神奇的没有饿着,冬日里,更是没冷着,就是吧,走在路上,眼里看到的河内百姓,就没有一个身上不裹兔皮的...... 第二年,孟郡守原本还想跟汤榆商量,如何让百姓们穿的不要像个“匈奴人”,兔子是不是要少养一些,养一些其他的作补充?比如去年又下了一批羊崽子,让百姓去山上放羊啊,羊rou出产多,羊毛也有大用处...... 上党这边就要开战了。 这不要准备军粮吗,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准备出更多的军粮军备,孟郡守话音一转,继续加大力度鼓励百姓们养兔子。 有去年的养殖基础打底,河内郡的兔子养殖数量,在短短半年内呈现了可怕的指数级增长。 河内郡兔子泛滥,都快将孟郡守吃穷了,急需外销! 所以,汤榆就自荐来上党劳军来了,带着十万只养的油光水滑的成年活兔,和两万赶车挑担的役夫,车上和役夫的挑担上,都是一个个的草笼子,里面关着挤挨挨的黑白灰肥兔子。 汤榆是走丹水河谷上来的,因为丹水河谷最宽,路最好走,现在秦赵对峙休战,南上党又早就被秦军控制在手中,为了过冬,秦军负责后勤供给的兵卒们还在原上党居民的房舍基础上,重新修建了箭楼和堡垒,所以,汤榆大剌剌的带着两万役夫和十万只兔子进入南上党,一点危险都没遇上。 汤榆看着沿途 的袅袅炊烟和远处箭楼上瞄准他们的秦弓弩,暗自点头,秦军纪果然森严,王龁作为猛将,不仅会攻,还会治,更是了不得。 王龁听到汤榆来了之后,亲自沿着丹水西岸迎出去老远,看了眼无尽的车队,然后殷勤的将他迎到秦军营中。 汤榆骑着马,在王龁的陪同下,沿着秦赵两军对峙的丹水西岸溜达了一圈,对闻讯从赵军营中出来向他们眺望的廉颇远远一拱手,以示礼节,就调转马头向西走,进入秦军兵营了。 秦兵营中,王龁带着众裨将们两眼放光的看着一笼笼的兔子,伸手摸了摸,又捏了捏,赞道:“肥!” 汤榆谦虚笑笑,道:“都是百姓们用米糠、豆渣、牧草喂养出来的,rou质鲜嫩,肥美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