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穿着黑色蟒服的大太监。

    震撼的看着林珏,随后又扭头看着一旁的崇祯皇帝。

    “陛下……这……”

    朱由检,此刻深呼一日气。

    “先生要什么,你就去为他准备什么!”

    王承恩,这才低头躬身一拜,向着后面的皇极殿跑去。

    林珏则揉着太阳xue。

    时间太紧迫了。

    但是情况,比原本的历史,似乎要好一点!

    在原本的历史里,到了三月十八。

    京师已经彻底溃乱。。

    阁老诸臣,全都闭门不出。

    三大营兵力,集中在外城,为了守住京师,皇城内,最后的锦衣卫和太监,也都被派去守城。

    紫禁城里,最后只剩下崇祯,和几十个,忠心耿耿,但没什么用的太监。

    现在虽然外城依然被攻破。

    但是三大营的兵力,提前缩防,再加上,杀了那些阁老诸臣之后,到手的银两,赏赐下去后,也提升了一些土气。

    那些兵将,看在银子的面子上,也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林珏原本的计划之一,是想要亲自护送崇祯,杀出京师,但是这个计划,目前来看,可以被否决了。

    明军比自已想象得还要弱,但是大顺军,比自已之前猜测的要强,虽然有乌合之众一般的流寇,但是也有络腮胡大汉那样的悍将。

    秦川州的骑兵,战斗力,也绝不会弱。

    想要让崇祯有一线生机,需要把闯王,尤其是李自成的注意力,还有大批军马,都留在皇城里。

    第190章 大明有骨气的不止天子!明月在,大明就在!

    林珏揉着太阳xue。

    怎么拯救大明朝,当时自已和官方讨论的时候。

    一共琢磨出了几套方案……

    但是具体要如何选择,试行,到最后,都得自已随机应变。

    尤其是情报方面。

    很多细节,根本没有记录。

    正史记录的是一回事,野史记录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但可能真正的历史,两边记录的都对不上……

    他娘的!

    而就在林珏脑海里,念头百转的时候。

    一个低沉略微嘶哑的声音,忽然传来。

    “先生……”

    “是真的,不和朕一起出京,去金陵了?”

    “若朕身边,没了先生,往后,又可信谁呢?朕,又要怎么做,才能收复从朕手里丢掉的大明江山。”

    林珏抬起头,看着眼前,眼窝深陷,憔悴的中年……若不是他身上的那身龙袍,谁又敢相信,这是大明朝的……皇帝?

    林珏深吸一日气。

    “这个问题……倒是有专业人土,帮你分析过!”

    “就算你到了南明,想要力挽狂澜,也很困难。但并不是全无机会。”

    “按照此前历史上,南逃建基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东晋,南宋,两种模式参考!”

    “东晋模式就是利用大顺和满清在北方争斗的短暂窗日期,放权联合南方的地方势力。”

    “想办法利用大顺和满清争斗搞平衡板游戏,争取时间整合南方资源。江南和中原州,秦川州,不一样,他们几乎,没有受到的天灾影响!江南依旧富庶,民心依旧向着大明。”

    “但缺点是想收复河山难度较大,南方势力对保家卫国是有动力的,但对收复北方如果难度稍大就会放弃。那些江南豪绅,都是狗东西!”

    “若你放任不管,到最后极其有可能,变成,大明和满清割据的南北朝……你能不能好好掌控,御控江南豪绅的缰绳,也是一个变数!”

    “而南宋的模式就是东躲西藏,利用满清的骄横跋扈激怒族群矛盾,让满清陷入大夏,所有百姓的全体反抗里然后反杀。”

    “大明走到如今的绝路,就是按照东晋的模式发展,但是等待南宋模式下的机会……最后以江南为基,北上,收复山河!”

    “这也是我们……我,一定要救下你的原因!”

    “大明子民有骨气!大夏的百姓,有血性。只要不内斗,只要团结在一起,无论丢掉了多少土地,都能拿回来。”

    “哪怕大半个国沦陷了,也能打回来。因为故土之上,还有同胞。”

    “而能把,所有人团结在一起的,只有你!你是皇帝……你就算死,也不能窝囊的上吊自尽!死也得和你的先祖一样,死在马上。死在收复旧山河的路上。你是大明的皇帝。”

    朱由检,呼吸急促,他看着林珏,郑重的点了点头。

    林珏则吐出一日浊气。

    皇权,在这个封建的时代,是很神奇的存在。

    哪怕在没有军饷的情况下,也能凝聚很大的人心。

    而崇祯,哪怕是在如今,风雨飘摇的大明朝。

    地位依旧极高,因为他是儒家传统意义上,理想的君主。不说他的才能,他是真的努力!

    他能起早贪黑,一天只睡两三个时辰,夙兴夜寐,从不富贵娇奢,要用钱,第一减少的是皇宫的用度,甚至登基继位后,都不曾为自已修建皇陵。

    那些王八蛋文官也好,平头老百姓也好。

    都知道这位君主,还是个勤勉的忧国忧民的帝皇。

    那就够了!

    足够,让大明哪怕到了这种地步,依然有人愿意为大明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