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_第 369 章
读书,又让何年他们好好侍候着,她就急急走了。 她要去cāo持下一次请封太子的事,这次不成还有下次,总有一日陛下抵不过压力,一定会封铎儿为太子的。 此时的她并不知道,陈家的顶梁柱陈鉴正面临着窘境。 这个窘境就是他要不要告老致仕。 汉人王朝讲究的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虽随着朝代迁变,这种定义已经被一代又一代的帝王集权压缩,但大面上还是如此。 主要体现在,若非重要场合,大臣们是不用见着君王就要跪的,也体现在帝王非一般情况不会轻易杀文官大臣,或是抄家或是流放,总要给文臣留些体面。 还例如,大臣的劝谏帝王哪怕心里不愿听,面上还是要表现出从谏如流,就好比宗琮即使讨厌像闫本清这种迂腐的官员,依旧会留着他。还体现在大臣若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上书乞骸骨,帝王总是要留一留的,哪怕是没留住,隔三差五也是要慰问下,甚至赏些东西下去。 这样才能显现出君臣和睦,乃甚至帝王不是过河拆桥、人走茶凉之辈。 这般情况一般都是发生在君臣彼此都有默契的情况下,就好像以陈鉴的身份乃至地位,他……第一次上书致仕,作为皇帝的宗琮肯定是不能答应,还要说些挽留话。 若是大臣只是做戏,一次也就够了,帝王和大臣彼此之间都有面子,两厢得益。可若是大臣真动了心思要退,或者是说年纪到了,再不退就不像话了,自然还要上第二次折子。 这一次就要受大臣的身份,乃至是否受帝王信赖重用等等诸多影响了,若是些不重要的人,或者没那么受重用,这次帝王一般都会允了。 同理,若不是,自然还要留第二次。 一般不会超过三次,超过三次,帝王多多少少心里都有些不太舒服,我给你荣宠,配合你演戏,不是专门用来给你长面子的,所以大臣们也得掂量着,这第三次折子递上去,可能就真被退了。 历朝历代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大臣故意仗着宠信作,皇帝一怒之下许了他致使,然后此人直接傻眼了。 陈鉴在宗琮登基时,就上了一次乞骸骨的折子,被宗琮挽留。 他见拖的时候太久,在今年初又上了一次,按理说这第三次应该来了,可他却一直拖着。 若是平时无事,他大不了觍着老脸继续拖下去,可之前朝堂上陛下还说出这么一番话,他再拖下去在外人眼里就成了眷权不放之人,还有何颜面在朝堂上立足? 尤其汪阁老最近一直干劲儿十足,那姿态只差等他退下去就接任了,两厢事这么一凑,陈首辅的处境就尴尬了。 尴尬了总要找台阶下。 陈鉴回去想了想,又跟大儿子陈平文商量了一下,第二天就闹出因偶感风寒卧病在家的事。 这件事自然是要报到内阁的,甚至乾清宫那边也要递信,要不皇帝见我上朝你不来,还要问到底什么情况。 获知陈首辅患病在家,宗琮什么也没有说,还关切了几句,却并没有派太医上陈府。 若是派太医,怎么也是表现帝王的重视,如果大臣只是为了面子才卧病,这么一来也有台阶下了,过几日自然会传出太医妙手回春,某某某大臣病愈的消息。 可陛下不派太医,接下来的戏该怎么演,难道说自己就好了?不yào而愈?那病这一场做什么呢? 不但面子不全,里子也不保。 陈鉴又气又急,也是当了这些年的首辅,不管是先帝还是朝中大臣,从没有人如此不给他脸过,宗琮的过河拆桥让他难得失态。 失态归失态,架子已经搭起了,戏就要唱下去,陈首辅只能继续病下去。 陈皇后就是这时候把信递出宫的,可以想见陈家是何等心情。 再之后陈皇后也得知陈家的情况了,现在不是立不立太子的事儿了,而是她祖父的首辅之位还能不能保住,如果不能保住,下一步又该如何。 而随着陈首辅连续告病十多日,内阁没有首辅有些事情势必受到影响,宗琮遂下令命汪次辅暂领内阁诸事,又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