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历史]大清后宫—继后本纪在线阅读 - 第313页

第313页

    唯一让寒苓失算的是,容嫔对自己的皇帝丈夫真的是心存恨意,她不但要刺伤弘历,更想直接趁机了断这个害得自己骨rou分离的罪魁祸首。

    值得寒苓头疼的问题也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处置兆惠送给自己的“礼物”。

    话分两头,离开内苑的嘉亲王却没有放弃大摆家宴的念头。

    晚膳之前,和晴公主与和宜公主亲来相请,希望寒苓能出席嘉亲王的洗尘家宴。

    如永珏所愿,姐妹俩成功把皇后迎到了御前。

    家宴很简约,出席的只有皇帝、皇太后、永玺一家三口、永瑢夫妻、永珏、永璟、和晴和宜和明三位公主以及三位额驸而已。

    寒苓入席后问道:“怎么不见令贵妃、愉妃和颖嫔?”

    李玉慌忙近前:“回主子娘娘的话,圣驾即将起行,令主子跟愉妃颖嫔两位主子要察看行李,今晚便不来领宴了。”

    事情的真相是,家宴的真正发起人压根就没有让她们前来参加的意思。

    昔日山盟海誓之际、浓情蜜意之时,弘历也曾立约,不使后宫嫔妃侵犯寒苓名分,寒苓自娴贵妃起封,后头虽有纯懿贵妃、淑嘉贵妃受册,只以本姓冠于“贵妃”之前,与封徽贵妃仍有一肩之差,直到令贵妃获封,这条沿袭多年的惯例才算真正打破。

    除此之外,早在二十多年前,弘历亦曾许诺,不会临幸当时的宫女魏氏,如今两背誓约,身为天子,突遭人祸,不免有警示之想、神鬼之惧,再得寒苓病中施救,陡然又生十二分愧疚,对册立令贵妃的旧话回避不提,动辄以“令妃”称呼令贵妃,左右宫人相应为难,提及令贵妃不免含糊其事(皇帝已下册封诏书,但尚未举行册封之礼),今日摆设晚宴,弘历自己不提召见贵妃伴驾陪席,李玉自然不敢多嘴多舌、引火上身。

    “罢了!”寒苓亦不深究,“永珏,你是小辈,太后宠你、皇上疼你,哥哥jiejie迁就你,又特意摆设家宴为你洗尘,虚话我不讲,该怎么办自己掂量。”

    永珏应声行礼:“儿子不敢悖逆额娘教诲。”

    弘历便道:“你又何必多心,凡是被你教养的孩子,没有一个是不好。”

    寒苓笑而不语。

    皇太后便打圆场:“都入座吧。”

    酒过三旬,皇太后举起酒盅来:“皇后,此番横生变故,仗你辛苦免遭大祸,以往怪我识人不明,今当借花献佛,借洗尘之酒真心谢你!”

    寒苓连称不敢,谢酒后说道:“臣媳为六宫之主,不察和卓氏有此逆谋,实愧太后托付、更负皇上信任,太后不罪已是天恩,何有面目当此一谢?”

    太后即道:“和卓之祸,非皇后一人之失;皇帝无恙,乃皇后一人之功,功显过微,理当受敬。”

    寒苓只得领受,饮酒后抢在皇帝之前说道:“皇太后母仪天下,为社稷谢臣媳,臣媳不能不受,今日既为家宴,只叙天伦,不言功过,以往不虞,尽数揭过,请太后允准为是。”

    和晴公主欠身笑道:“皇额娘自认本分当为,皇玛嬷若要因此言谢,一来把皇额娘比做外人,再则易了接风主位,九弟少不得要与皇额娘撒娇吃醋的。”

    皇帝只得作罢,皇太后笑道:“四丫头越发嘴巧了。”

    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要挽回的是皇帝的信任,有了这东西,今后自然能“进可攻退可守”。后面还会继续撕的,撕完下一回合,这篇文就结束了。另外:祝大家七夕快乐!

    ☆、184

    从经过来看,乾隆皇帝的第四次南巡称得上是虎头蛇尾了。

    御驾在四月中旬返抵京师,从表面看,除了缺少一个容嫔、多了一个嘉亲王之外,与出巡时相比似乎没有任何趋于明面化的变动。

    消息灵通的当然知道,真相肯定不会是官方解释的那样简单,嫌着自己命长的才对皇家隐私刨根问底,所以,御前大臣们颇为默契的发扬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优良传统,基本上对这种变化充耳不闻。

    当然了,没有装聋作哑条件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内务府的老爷们。

    内务府总管提到了两个问题:第一,容嫔病逝于江南,按祖宗规矩,肯定要移回京城安葬,以便日后与皇帝千古相随,具体后事如何cao办,还得皇帝给个准信才行。

    乾隆爷脸儿都变绿了,当场向众人宣布:“朕奉皇太后南巡,驾至苏州,皇太后玉体违和,皇后朝夕侍奉、废寝忘食,和卓氏恃宠骄横,于圣母驾前并无一字询问,又于身后多加抱怨,有镇魇怨怼嫌疑,朕隐忍未责,不意和卓氏变本加厉,竟于圣母病中泛舟游湖,中宫贤惠,多于和卓氏请恩,朕因此隐忍,不意天惩佞妾,使和卓氏失足落水,所侍宫人救主殉身,此为天意昭昭,朕为天子,岂可逆天而行?早着苏州地方就近敛葬,免辱皇茔圣洁。今着礼部,追贬和卓氏为庶人,玉牒内断难容留此妇名姓,朝廷后宫,不可多加妄议!伊犁又奏,和卓氏族人勾连旧部、意图不轨,朕着和亲王严查,或有结果,和卓氏当与族人共罪!”

    “嗻!”百官面面相觑:这正是“天威难测”!不过百日光阴,宠冠六宫的容嫔娘娘就从天堂之上掉进地府之下了?而且,皇帝的追贬借口似乎有些耳熟啊——

    不耳熟才怪!当年顺治爷要废黜孝惠章皇后,另立端敬皇后为后,可不就是用了这套说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