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学院招生的新思路(求推荐票)
书迷正在阅读:勒胡马、我的老婆是公主、月薪十万了解下?、九零女配逆袭记、老公的部下每晚都想把我拐上床(NP、多rou、高H)、游戏入侵现实、叛婚(出轨np)、(穿书)难以抑制、情之深,堕之渊、名传万界
招生开局不顺,纪纶不得不仔细反思自己在招生过程中的各个细节。想来想去,好象应该各环节都不存在大的纰漏。难道自己选择乡学的学生为主要的招生目标,这个群体选错了? 纪纶仍然不甘心,于是悄悄的换成便衣,借故拦住一些前来咨询的乡学学生,想从他们身上问清缘由。 “这位小哥,刚刚可是前往皇家科学技术学院报名?”纪纶尾随一个前来咨询的学生,并向他问道。 “这位大叔,人家只要二十岁以下能识字的学生,看你的年纪估计肯定是没不够资格的。不过听说这个学院招人都没人去,你如果想去,或者可以去碰碰运气”那个乡学的学生,瞥了纪纶一眼,然后说道。 “我看学院挂着皇家的名头,简章上的学生待遇那可比廪膳生员还好。想必小哥只要报名肯定能被录取,不知道小哥报名了没有?”纪纶既然和人家搭上话,于是就继续问到。 “挂着皇家的名头又如何?学员一无功名,二无免役,毕业之后竟然进那些工坊去任职。家里又不缺那几两银子,还不如用功几年,中个秀才那也比这劳什子的皇家科学技术学院的学生强。” “不过我看大叔您,面相并不显老,如果在科举一途觉得无望,找到衙门的胥吏,把户贴上的年纪改改,再来报这个什么学员,也算是一条谋身之路吧。”那位乡学学生口气轻蔑的说道。 纪纶听到那位学生这么一说顿感尴尬,原以为是香饽饽的学员资格,在人家眼里竟然是一文不值的臭狗屎。 纪纶心想在大明朝,现在能识字的群体也只有在乡学上学的学生了。现在的招生政策对乡学学生根本没有吸引力。能在乡学上学的学生,家境至少不错,偶然有贫家子弟,那也会得到家族宗族的扶持。 人家都是奔着功名身份、科举前途去的,中个秀才明面上的好处不多,但暗地里的好处可是不少,那谁又会在乎那每月一两的助学金呢?除非是一些三四十岁都中不了秀才的乡学生,为自己家的生活考虑,或许会动心。但是这些人并不是皇上想要招的人。 “皇上,学院招生不顺,我等无能,甘愿受皇上的责罚。” 纪纶思前想后,实在是没招了可用,又怕到时候耽误了学院的开学罪过更大。于是只有到乾清宫向万历讲明招生的情况,并请罪。 万历听完纪纶的情况奏报后,对一个学员都没有招到的情况大感意外。原来只想着,招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绝对没有想到会如此糟糕。 后来仔细想想,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也是理所当然。在如今大明,书并不是人人都有条件可以读的。乡学、社学虽说是不收任何学费的义务教育,但并没有强制入学的规定。 十二岁到二十岁的乡学入学条件,在一般的百姓家庭都可以当作壮劳力,能帮助家里干农活了。如果不是家境还可以,谁能供得起自己的孩子去上学。而那些家境不错的人家,供孩子上学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以后谋身就业,而是为了更大的政治待遇和科举前途。 万历想起前世,但凡能有一丝丝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家长就绝对不会让他们去上蓝翔技校。 “纪纶,朕能明白你们的苦衷。现在乡学、社会的学生们看上不皇家科学技术学院。他们看不上不要紧,那你想想还有哪些人可以看得上呢?” 万历此时觉得,应该要及时调整一下招生的思路。大明现有的科举体制,让那些连秀才都算不上的初级读书人,都看不上皇家科学技术学院。那就不要再依靠这些人了,从另外的人群想办法。 “皇上,学院招生的基本要求是能识字,那只有乡学社学的学生才够资格,其他的人就算想上,但是不够格呀” 纪纶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从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如此多的识字人群。 “朕给你出几个主意,你去找田义、陈茂云、赵大锤、沈青禾他们帮忙。在上林苑、水晶工坊、钢铁厂、水泥厂这些地方的农户工匠的子递中宣传,让他们报名。” “识字没关系。现在学院的校舍还在建设之中,放出风去,哪怕现在大字不识一个,只要三个月之内能通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即算合格” 万历心想,中华常用的汉字也就是三千五百字左右,能认识那三本书上所有的字,基本上已经算有一定的识字基础了。三年的学院学习,除了专业课程之外,大不了再加上文化基础课程。 “皇上,那些工匠农户的子弟就算是想学,但是也没有先生教呀?” 纪纶觉得万历出的主意是好办法,学院的学生待遇,对现在乡学、社学的学生没有吸引力,但对一般农户和工匠子弟的吸引力是足够大的。这些人的子弟,在家里帮着干活,有几个人能赚到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更何况学院包食宿,还减少了家里一个人的生活支出。 三个月之内学会那三本书,对于已经十五六岁的人来说,困难应该不大,但是缺的是有人去教授。 “从内书堂里找人去教,书由皇家免费。在内书堂读书的宦官,如果连这三本书都教不好,那也没必要在内书堂混了。” 纪纶顿时感到眼前一亮,他自己就是从内书堂读书出来的,内书堂的学生是什么水平,他自己自然清楚。有了皇上的授权,让内书堂的学生来协助教授三、百、千,那肯定是事半功倍。 此时万历心里倒是想着,现在那些大明的读书人一个个牛哄哄的眼高于顶用不上,那我就用宫里的宦官。现在你们这些人对学院爱搭不理,总有一天会让你们高攀不起。 皇宫每年选入内书堂读书的小宦官有一百多人,现在有近千人的规模,这么好的初级扫盲师资力量,不用真是可惜了。也只有是大明皇帝的自己才拥有这么好的人力资源。 “对了,你和田义他们说,内书堂派去的人,不光是教授有意报名的子弟认字。也叫他们开办识字夜校,让那些做工的工匠和农户也学习识字。以后凡是能识字的工匠、农户加薪一级” 万历有感于现在大明的识字人群太少,干脆借此机会在自己控制的地盘开展识字扫盲,用现实的利益去驱动这些人积极识字 s新书期急需推荐票支持,各位看书的读者大大,请把你们手中的推荐票砸向我吧。书友群(67704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