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穿成jian臣的早死jiejie在线阅读 - 第108节

第108节

    听着赵茹茹这话,林初月愣住。她只知道当今皇上唯有一嫡子,中宫皇后所出,嗷嗷待哺,是个婴儿,她并不知皇上是还有一个庶子的。

    “只可惜十年前就夭折了,死在了那年太后的千秋宴上。”

    说起那场千秋宴,赵茹茹面色突然冷了下来,即使林初月看不到,但也能查觉到赵茹茹和刚才不同。

    她在生气,很生气。

    握着她的手也用力了,

    林初月知道,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并不是刻意而为之,也就是说,即便隔了这么多年,赵姨仍旧十分在意当时的事情。

    “明明就是一个宫女生的庶子,平常都不受重视,没人搭理,偏偏参加一场千秋宴就折了,反倒是这么一死,成了众人的焦点,真是可笑。”

    十六年前,太后的千秋宴,皇帝下令,着礼部及太常寺光禄寺异同承办。

    千秋宴设宴慈宁宫,宴请群臣,百官朝贺,宫内丝竹管弦,歌舞升平,可就是在这么一日,在这么一个所有人都在场都盯着的日子,那多年不曾踏出后宫一步的皇子,也出席了这场宴会。

    那么小个孩子,甚至还不到十岁,往常总是默默无闻在后宫中没人在意,甚至连宫人都不搭理的,死的那天却那般兴师动众。

    诚然,这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位当初在仁帝后宫中,唯一尚存的年幼皇子,他并不受宠,甚至皇帝以其为耻。认为他的存在,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他,自己当初是多么不堪,竟会乱性要了一个宫女。

    无人在意,不受宠爱,母亲势弱。这位皇子在后宫中的处境,一日不如一日,甚至过得还不如皇妃所出的公主。好不容易自己的亲奶奶的生辰,喊了他一同去,原本是开开心心的一天,没想到去了之后,却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赵茹茹记得,那位年幼的皇子,千秋宴那天就待在一个角落,不动声色,若是没人说,根本不会引起注意,怎么好好的就偏偏有人要毒害他。那么多桌,偏只有他这一桌出了问题。

    明明他都坐在远离人群的地方了,可就会有人想要把他引入众人视野之中。

    太后的生辰宴出了事儿,且这事儿还很大。

    若是在皇宫内其他场合,也就是寻常的毒杀。可偏偏是在太后的生辰宴上,死的是皇子,甚至是仁帝在后宫中唯一的皇子。

    即便并非出自中宫皇后,那也是皇室血脉。

    这不禁让人想,现在敢在太后生辰宴上谋害皇子,是否再过些时候,就该会在皇帝寿宴上谋害皇上了?

    仁帝大怒,即刻擢大理寺及刑部调查此事。

    在调查结果还未出的时候,礼部就因着承办这场宴会而受了莫须有的责罚,其中主要负责的礼部左侍郎赵承贤和光禄寺卿周钦更是直接被问罪,关入了刑部大牢。

    即便这事和他们没有关系,但因着连坐,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后来更是有内廷司礼监当初还是秉笔太监的孙寿,拿出所谓的证据,说是礼部左侍郎赵承贤监管不力,导致贼人混入光禄寺,而光禄寺卿更是至下不严,竟未发现有带毒的吃食进入寿宴。

    这边有孙寿在吹风,那边有太后下压力,仁帝本身也对此事极为关注。

    毕竟谋害皇嗣,等同谋逆。

    听闻此事后,仁帝震怒,几乎没有多查就问罪赵承贤和周钦二人,这二人的家人,男子流放边境服役坐着最底层的苦力,女子充入教坊司,由家世清白的官家女沦为一介妓子。

    而赵茹茹正是如此。

    若不是当初有顾念秋帮忙,她根本无法逃脱冲入教坊司的命运,只是后头她自己不争气,根本无法养活自己和病重的母亲,只得卖身入了牙行。

    而五年后,这事又被人翻了旧账,据东厂的调查,皇子之所以被害,是当初负责祭祀的太常寺少卿带进了那贼人。

    就这个事引起的风波,五年过去余威还在。

    东厂提督太监孙寿可是孝仁帝的心腹宦臣,他查出来的结果,孝仁帝怎以疑有他,于是又是雷利手段,抄了太常寺少卿一家,流放的流放,贬籍的贬籍。

    顾念秋就正是这个时候被流放去了北境。

    这件事情波及甚大,许多朝臣都因此受到影响。但无一例外,那些受到波及的朝臣,几乎都是敢与王氏一族正面抗争,与王氏一族政见不和的。

    朝堂来了一次大换血。

    这些事情波波折折,绕了一圈,却给所有人都提了个醒,如今朝堂之上皇宫内廷,都是王氏一族的天下。

    不要轻易与他们对着来。

    再后来,王氏一族独大,也就有了如今外戚干政,宦臣当道,内阁式微的局面。

    虽说五年前,大理寺卿以及刑部左侍郎联合为当年的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卿等人平反,也拿出了证据。但在王氏一族的干预下,平反也仅仅只是正明而已,证明这几人与当初谋害皇嗣的贼人毫无干系,再其他的补偿,却是一点都没有了。

    许是仁帝也意识到这事牵扯有些过大,早已离开了原本的初衷,冤枉了不少当初的忠臣良将,心中愧疚自责,但却也碍于情面,于是下旨,再不提起此事。

    这场前后牵扯将近五年的事,就此揭过。

    “枉当今皇上年轻时英武不凡,治国有道,年老之际,竟错信宦官,如此糊涂!”

    这番话可算是大不敬了,但赵茹茹却一点都不想遮掩。这憋了十几年的苦楚,她只想在此刻尽情倾诉,一吐为快。

    “念秋与我,可不就是做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么?我们明明没有做错什么,我们的父辈也没有做错什么……甚至我觉得那位宫女所出的皇子,也只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

    她笑得无奈却又饱含痛苦:“可我又这么无用,什么也做不了,我懦弱无能,只能偷偷地待在这远离风波的于安城。”

    赵茹茹年轻时,那会儿还是礼部侍郎的嫡女的时候,她性格并不算太好,甚至担不起一句大家闺秀,比起顾念秋来说,她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不客气地说,那会儿的赵茹茹,就只有脸还能看了。

    但她也曾是京城之中的贵女,虽比不上王公贵族家的子女那般荣耀,可她的家世配上她的相貌,已够她在京中贵女圈占进一席之地。

    看不起赵茹茹家世的,没有她这般相貌,比她相貌更好的,又没有她这般家世。

    即使现在回想起来,赵茹茹嘴角也会不自觉带上笑意,那曾是她年少时最美好的一段日子。

    往事如烟,化作尘埃消散。

    “我懦弱,我无能,我不愿回京城,可阿月你却不同,你比我勇敢比我坚强。”

    赵茹茹说着,握紧了林初月的手。

    “曾经的念秋在京城贵女圈是很出名的,阿月这般相貌与她别无二致,想来许多人多少已经猜出了你们二人之间的关系。”

    但当初的太常寺少卿一家门楣已经不在,也不会有多少人去在意这些,就算认出了林初月的身份,兴许也不会去怎么过问。

    再者林初月现在,已然不是孤身一人。他有个可以依仗,身份超然的爹爹,还有一个会她意知她心的夫君。

    她肯定会过的很好。

    林初月回想起来,似乎确实是有许多人初看她第一眼时,神情有些恍惚。

    兴许是想起了她母亲吧。

    赵茹茹接着道:“猜出来了又如何,总归这件事已经揭过去翻篇了。”

    “阿月在京城过着好,便在那边好生待着,只是偶尔,阿月也要抽空来看看我们。”

    “我们都很想你的。”

    明明就黑漆漆的一片,林初月却好像看清了面前人的眼。

    她弯了唇角,低低应了一声好。

    第76章 回京   不见阿砚

    林初月这趟没有在于安城待太久, 过了半月,见证了阿巧和阿月两人先后成婚就踏上了回程。

    于安城这边的事务早就不需要林初月cao心,村长夫人和赵姨娘两人都在帮忙, 出了过问账目, 决定经营方向之外,其他的事情, 林初月也都放心交给了其他人。

    她在于安城生活了这么多年, 除了村长夫人之外, 林初月也得了其他许多值得信任的朋友伙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丰足”几乎算得上是北边首屈一指的商号招牌了。她付出了很多不假,可如果没有村长夫人, 赵姨娘,钱夫人这些诚心善良, 待她极好的人,林初月不觉得自己能有如今的成绩。

    她会的只是先人总结下来的经验,那些她会的管理手段,营销模式全凭曾经的学习, 真正要将这些落到实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林初月很感激这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这些在于安城和她结下深厚情谊的人。

    她也抽空回了张家村一趟,去了她长大的村子。

    和村长夫人写给她的信上说的一样,张家村变化很大,曾经多数都是茅草屋的张家村如今处处可见青瓦白墙, 曾经不太好走的村道也有村中几位管事牵头, 募集款项重新修了一遍,前往于安城的路越来越方便。

    正是因为路好走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向了于安城, 发展起了张家村,带起了张家村的经济。

    多年前,那个十里八乡最贫乏的张家村,如今,毅然跻身于安城周边村落的前列,许多人一谈起富庶的村子,先提到的就是张家村,再不是隔壁的李家村。

    林初月初初回张家村的时候,还得了许多人的欢迎,他们的态度,让林初月有些受宠若惊。

    如今张家村的里正变成了曾经的村长,村长则是林初月曾今熟悉的一个邻居大叔。村长和里正带着许多村民在路口上迎接林初月。

    真的是很多人啊。

    林初月下马车去看的时候,乌泱泱的一片全是张家村村民。他们脸上带着真诚的笑,质朴纯厚的笑容是很打动人的。至少在林初月初见的时候,她是有些恍惚的,险些没有站稳,幸好旁边的王善扶稳了她。

    这样的场面让她不禁想起了一个词——荣归故里。

    林初月想,再过几十年,等到阿砚致仕的时候,她就不要在京城待着了,她想回张家村。

    除了这些,林初月还通过村民了解了许多人的近况。

    譬如曾今常常单方面看不顺眼她,有事没事找她麻烦的张兰儿,她嫁去了李家村,虽比不上那些留在林初月手下的人过的富足,但也算过得去,平平淡淡的。林初月回张家村的时候,张兰儿也过来了看她。

    林初月觉得,张兰儿变化很大,明明模样没什么变化,可是气质却截然不同了。张兰儿眼中再没有那些浮躁,安静平和多了,或许是因为做了母亲,她面上还多了些温顺。

    她送了林初月一张绣图。

    林初月仔细看了,那是一副牡丹芍药图。张兰儿秀的很好,一眼就能看出两种花的区别。

    她笑得有些内敛:“以前,是我太小心眼了,妒忌不容人,却没什么厉害的本事,想起来觉得自己有些可笑,不管林初月你怎么想吧,反正我是想向你道歉了,也不奢望你原谅我。你是个好人,为张家村做了很多,许多村民都喜欢你,感激你,我爹娘都不例外。”

    “我听旁人说,京城是个繁华的地方,你能在那边过的好,比我想象的有本事多了。”

    说完这些,张兰儿牵着她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回了李家村。

    林初月问了旁人她现在如何,张兰儿婶婶告诉她。

    “兰儿那孩子现在挺好的,这几年沉稳多了,当家的在城里做工,她做些绣活补贴家用,孩子也乖巧懂事,不让人cao心。”

    林初月:“那……婶婶有让她来我们丰足做事吗?”

    他们丰足的待遇不错,在整个于安城都是排的上号的,名气也大,许多人都会慕名而来,几乎不愁做事的绣娘那些。

    张萍叹了声:“有啊,她虽然早些年做的事不像话,但终究是我亲侄女,可她不愿,她说要是来丰足做事,她就顾不上家里,没人教养她孩子启蒙。”

    比起张兰儿的婆婆,张兰儿多少还是识得一些字的,张兰儿想让孩子走上科举的路,这几年都在忙着存银子,接了许多他们丰足外包的绣活。

    除此之外,张兰儿也常在家带着孩子识字,为孩子启蒙。

    既然是这样林初月也尊重张兰儿的选择,让旁人能帮忙的就多帮些。

    林初月还去看了一趟张大娘一家人。

    她原以为张成也会在,却不想张成只在家中待了半月不到,就又匆匆赶回了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