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我成为崇祯以后在线阅读 - 第11节

第11节

    经过慎重思考,我决定采用后世比较可行的办法,沿用六部这个主要架构,形成以六部为主的实际内阁制度,但要在主要工作分配上更合理一些,官员的名称也不能变更,要是把户部尚书改成民政部长,不光我觉得别扭,官员也会糊涂。

    皇帝当然是兼任实际的内阁总理,尚书等于部长,侍郎是副部长,下面还有司长,主要结构跟我在后世的时候看到的资料差不多;督察院的职责是监督各级官员,各部原职的给事中也全部调往督察院,组成了一支监察部队,相当于明朝时期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吧!

    地方上的改革虽然现在无法在全国进行,但可以在京城周边地区进行试点,省级的管理架构完全可以照搬改革后的内阁制,能裁撤的官员一律裁撤掉,地区级别的官员也予以撤销,知县直接对省级长官负责,这样应该能达到简政高效的目的。

    在民政方面,减轻人民负担被摆在了第一位,除了减免赋税之外,历年来百姓所欠下的赋税也都一笔勾销,虽然此举受益最大的还是那些大地主,但是普通百姓多少也能减轻一些负担,可以减缓农民起义大爆发的趋势。

    自古以来,打破旧有的,创造全新的,都要经过一番争斗,当崇祯皇帝把思谋了很久的改革方案抛出来后,反对之声甚嚣尘上,似乎一下子形成了一个反对集团,以往力挺崇祯皇帝的李标、刘鸿训等主要官员,也都站在了反对的一面。

    李标刘鸿训等官员反对的理由很充分,他们都是正经八百的士人出身,深受传统思想的熏陶,崇祯皇帝的改革已经触动了士人神经的底线,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臣以为是利国之举,既可以减轻国库的开支压力,又可以鞭策官吏热心政事,然,圣人之法不可废,如君非君,臣非臣,道何可寄?减免赋税是皇上体恤百姓,乃百姓之福,然,国之血脉不外乎赋税,赋税减免,国以何运转?”

    内阁大学士钱龙锡一脸凝重的说着,他说完跪倒在地,希望崇祯皇帝三思而后行,他这么一带头,满朝文武全部跪倒在地,希望崇祯皇帝慎重决策。

    如果我还是初到这个时代,刚刚替代原装的崇祯皇帝,那么文武百官给我来这么一手,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只能妥协。

    但是现在我已经兵权在握,以洗脑教材为纲领,招募身强力壮的农民为士兵,利用封建宗法和皇帝的号召力为链条,形成了一支如臂使指的铁拳。

    我的处境已经这样了,左右都是放手一搏,所以要玩就要玩的痛快,不能临死的时候后悔,谁想阻碍我的脚步,我就会用这铁拳将其粉碎。

    第三十二章 虽千万人 吾往矣

    静,朝堂之上,钱龙锡发言过后,静的落根针都听的见。倒不是群臣不想接着发言,或者附和钱龙锡的言论,而是崇祯皇帝铁青的脸色,让官员们看出了苗头风向都不太对劲,这个当口,谁也不想让自己成为出头鸟。

    “觉得朕今日之言如同钱大人所说的,都站出来。”我的声音自己听起来都觉得冷,相信下面的百官也不是傻子,察言观色不是他们的看家本领嘛!

    朝廷之中大部分都是东林党人,而东林党最拿手的就是风骨,听了崇祯皇帝这么说,包括刘鸿训在内,一下子站出来了十几个身居要位的官员,力挺钱龙锡,希望迫使崇祯皇帝收回成命。当然了,畏惧皇权的还是大多数,看到崇祯皇帝脸色不佳,为了脑袋上的乌纱,不得不原地立定。

    我看着钱龙锡、刘鸿训等人,点了点头,“诸位爱卿心中有话说,但是朕却不想听,从现在起,诸位爱卿就长期休假吧!”我害怕这些人不懂休假的意思,再生出一点事端来,闹自裁,闹上调就不好了,马上补充道:“诸位爱卿的官职,俸禄朕都予以保留,等你们想清楚了,再回来跟朕说道说道。”这也算是停薪留职的变相版本吧!

    我没有给刘鸿训等人说话的机会,当即宣布退朝。坐在书案后,我发现王承恩几次张口想说话,却都没有说出来,问道:“有什么话想说吗?”

    王承恩激灵了一下,犹豫片刻才说道:“老奴……有些话想说,但又怕惹陛下不高兴,所以不知道该不该说。”

    “想说什么就说吧!朕不会怪罪你的。”我知道王承恩对自己绝无贰心,他想说的话应该也是为我着想。

    王承恩咳嗽了一声告罪后,才道:“陛下,刚才早朝的时候,老奴一直都在,陛下的话,大臣们的话,都听到了,老奴以为陛下太过心急,此举只会激化矛盾……。”王承恩凭直觉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听着王承恩的话,我突然觉得像是在被老师训斥,越想越觉得自己太过鲁莽,以为手握兵权,就可以依为屏障,以此来展开心中的梦想和抱负,殊不知梦想固然重要,达成梦想的手腕更加重要。看来我还是太年轻了,毛嫩啊!不知道真正的崇祯皇帝是不是也犯这个毛病,所以才会落得凄惨下场。

    王承恩说完,见崇祯皇帝脸色不佳,以为崇祯皇帝生气了,“老奴深知陛下一力想要中兴大明,可积重难返,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味的下猛药,只怕……。”

    “你不会明白的。”

    我摆摆手让王承恩出去,王承恩的话扰乱了我一直以来的思维,这点要不得。不错,我不懂的东西很多,做一个国家的领袖对我来说困难重重,但是这个位置选择了我,我只能选择要么做一个真正崇祯那样的人,一门心思的为帝国的中兴努力,要么做一个贪图享乐的昏君,什么发昏干什么,一定要赛过隋炀帝,不让陈后主。但是我是一个正常人,一个从二十一世纪跑到明末的正常人,重新有过一次生命总想干点与众不同的事情的人。

    “启禀陛下,卢象升卢大人求见。”宫女进来看到崇祯皇帝望天发呆,愣了一下才通报。

    我哦了一声,“让他进来吧!”

    卢象升本来应该退朝之后就来见崇祯皇帝,可惜他被众多的官员给拦住了,众人都知道他是崇祯皇帝眼前的红人,因此都希望他能规劝一下崇祯皇帝,不要施行那不伦不类的改革。

    卢象升好言安抚众人后,自己的内心也陷入矛盾之中,他得到崇祯皇帝的赏识,平步青云,对崇祯皇帝的忠诚毫无瑕疵,但是今天早朝,他也有点不理解崇祯皇帝的那些话。

    作为一个进士出身的武官,卢象升的性子比较直,看事物也有独到的见解,崇祯皇帝颁布新政,裁撤内阁大学士,重组内阁,减免赋税,这些都是一个明君英主的决策,可他总觉得崇祯皇帝此举像是在跟天下官员作对,因为遭受最大损失的肯定是官员的利益,而官员则代表了一个很强大的利益集团,这些既得利益者会老实的实行崇祯皇帝的政策吗?答案是否定的。

    “建斗,过来坐。”我招呼走进来的卢象升,“不必多礼了,坐吧!”

    卢象升谢座后坐到了崇祯皇帝面前,“皇上,微臣……微臣来的时候,刘大人……。”受托来劝崇祯皇帝,可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刘鸿训这个人,性子刚直,他认准的道理别人很难改变,这是个短处啊!为人不懂变通,做事会很难的,尤其是做大事。”想起刘鸿训在历史上的遭遇,我不禁有些感叹。

    “建斗,这件事本来事先应该跟你和徐光启商量一下,这一点是朕疏忽了,如果建斗是来劝朕收回那些话,那建斗就不用说了,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道理建斗不会不明白。”

    卢象升点点头,“微臣倒不是想要劝皇上改变主意,相信皇上既然决定这么做,一定有过深思熟虑,微臣只想说,皇上剑锋所指,微臣必定义无反顾。”心中虽然不理解崇祯皇帝的决策,但是他无条件的支持崇祯皇帝,这是一个臣子最起码的原则。

    我听了卢象升的话,深受感动,这就是所谓的心腹跟嫡系吧!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建斗之言,深暖朕心啊!不错,朕是有过思虑,而且已经做好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成与败,朕都心甘情愿的去接受,但是朕相信,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干的好,即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从这一刻起,我不再是总想着跑路的后来人,而是真正的融入到了崇祯这副身体当中,承继他的志愿,中兴大明。道路不同,但是殊途同归,相信我会做的比他更好。

    第三十三章 男二号闪亮登场

    1629年八月的沈阳,英气勃勃的皇太极登上福陵眺望着远方,大玉儿在他身后随行,登上一百多级的台阶使这位美女的脸色已经微红,略带娇喘。

    “那是为我们八旗子弟运送粮草的车队吧?”大玉儿的目光随着皇太极望去。

    皇太极长出了一口气,并没有回答,他挽起大玉儿的手慢慢朝前走去,来到父亲努尔哈赤的陵前,默默的回想着父亲的一生。

    古树参天,绿草如茵,大玉儿看着新落成的陵墓,楼台殿阁错落有致,金色的琉璃瓦在绿树的掩映下闪闪生辉,方城的后面是月牙形的宝城,宝城中最突出的宝顶,下面就是埋葬努尔哈赤和妻子叶赫那拉氏的地宫。

    从福陵下来,皇太极握着大玉儿的手,柔润温软,但是却感觉不到某些女人矫揉造作时的那种慵懒,他很喜欢这个来自蒙古部落的女人,她那双颊的红晕使人联想起天边燃烧的红霞,秀眉亮眸之间,又隐隐的透露出刚毅之气。

    皇太极使劲的握了一下大玉儿的手,然后松开,急促的马蹄声让他眉头微皱。一匹战马夹带着一声长嘶,沿着大道飞驰而来,马蹄犹如鼓点,眼看就要冲到了皇太极站立的地方。

    随侍在皇太极身边的侍卫一个个惊惶失措,大玉儿更是惊呼起来,一名侍卫拔出腰刀奋力朝马匹掷去,可惜战马速度飞快,一掷落空。

    相对于旁人的惊惶,皇太极仍然站在原地不动,脸色丝毫不变,冷冷的眼神盯着那匹狂奔的烈马,以及马上的人。

    侍卫们飞跑到皇太极身前,试图用身体保护皇太极,大玉儿更是将手扬起,想要去阻拦战马。

    说来奇怪,那马似乎被皇太极的目光所慑,在离皇太极只有三步远的地方骤然停住,高声嘶叫,前蹄飞扬。

    呛人的尘土随风向前涌去,像是一团云雾包裹住了皇太极,侍卫们慌忙扑住战马,皇太极则冷眼看着摔倒在地的人。

    那人的身上和脸上满是尘土污垢,双手却紧紧的抱着前胸,张开干裂的嘴唇大声道:“急报……!”

    在大明帝国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时候,不仅新近依附后金的蒙古诸部遭受了严重灾荒,后金本身也遭受重灾,日子过的极为艰难。

    回到崇政殿的皇太极把急报放到桌子上,急报的内容是他一直担心的,蒙古诸部因为自然灾害,已经显露出跟后金离心的苗头,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

    “岳托参见大汗。”作为皇太极极为信任的人,岳托被皇太极第一时间找来商量对策。

    皇太极把急报递给岳托,“先看看吧!”

    岳托看过急报,很能理解皇太极此时的心情,不光后金此时处境艰难,身为天聪汗的皇太极本人,处境也艰难的很,此时一个疏忽就会造成汗位不保。

    岳托是大贝勒代善的儿子,但是跟皇太极的关系极为密切,当年努尔哈赤死后,岳托并没有支持父亲继承汗位,而是支持皇太极,二人的关系可见一斑。

    “蒙古喀尔喀扎鲁特部人心不稳,但是实力已经不如从前,大汗大可放心,谅其也不敢造次。”岳托此时只能就事论事。

    皇太极叹了口气,“其实蒙古诸部人心不稳也怨不得他们,听说上个月,扎鲁特部的存粮不够十天,生活物资更是匮乏,汉人有句话说的好,饱暖思yin欲,饥寒起盗心,他们都快活不下去了,岂能不疏远我们啊!”

    岳托听了皇太极的话,霍然站起道:“都怪该死的袁蛮子,跟我们议和,却不卖给我们粮草军需,真恨不得一箭射穿他的头。”

    皇太极苦笑道:“议和?汉人向来以人上人自居,从来不会诚心诚意的跟我们议和,在他们看来,那是极为有损颜面的事情,本汗倒要看看,他们的颜面重要,还是小命重要。”

    岳托听出皇太极话里有话,问道:“大汗是否已经有了计策?”

    皇太极点点头,“不光蒙古诸部的日子不好过,咱们的日子也清苦的很啊!是到了打猎的时候了,否则如何过冬?”

    “大汗是想主动出击?”岳托犹豫道:“这……是不是太冒险了?”

    “不冒险也不行啊!如果不掳掠奴隶和牲畜,这个冬天很难度过去,另外不说你也明白,本汗今日汗位虽然还算稳固,但是那几个人的内心仍然蠢蠢欲动,此次开战不但能解决吃饭问题,对巩固本汗的汗位也很有帮助。”皇太极说话没有避开岳托,他极为了解岳托,知道这么说更能让岳托的心靠向自己。

    岳托理解的点头称是,自己的阿玛代善铁定不会有谋取汗位之心,但是阿敏素有野心,莽古尔泰桀骜不驯,阿济格刚强好斗,多尔衮年纪虽小但是野心不小,而且还有天命汗努尔哈赤定下的八和硕贝勒共同治国的体制,几个人想要夺下皇太极的汗位,不是没有可能,此时最好的策略当然是把矛盾转移,而主动出击攻打明朝或者蒙古察哈尔部,则是最佳的转移方向。再有就是朝鲜已经被八旗大军给打怕了,不用再担心来自朝鲜方面的威胁。

    皇太极把地图拿出来,指着地图说:“袁崇焕是一个人才,手上又有红衣大炮,他驻守的辽东一带我们根本占不到便宜,但是我们也不是没有胜算,你看,蒙古诸部已经投靠我们了,而明朝山海关以西的防守不像袁崇焕把守的那么难以攻破,我们可以挑选明军防守薄弱的地方作为突破口,一举撕破明军的防线,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岳托点头道:“大汗说的对,科尔沁的布尔葛图对西线长城的地理极为熟悉,我们可以用他做向导。”

    皇太极大笑道:“看来我们是不谋而合啊!本汗的进军路线早就谋划好了,先攻龙井关,然后分兵两路,一攻洪山口,一攻大安口,然后会攻遵化。”

    第三十四章 伦理思考

    皇太极同心腹商议了大致的用兵策略后,马上付诸安排,利用蒙古诸部,绕过山海关从长城各口突入明朝内地。同时宣布了三条善策,一是进军不能独往,要联合蒙古合力而进;二是为了保障供应必须先伐木造舟;三是不论满汉蒙古,只要有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选择最佳方案施行。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九月初二,皇太极统领八旗大军出兵,十一日扎营辽河等待蒙古诸部的到来,在商议具体的金兵计划时,意见发生了分歧,但在皇太极的极力主张下,大军仍然向明朝边境进发。

    从皇太极决定出兵以来,代善就不赞成,他认为此次进攻危险性非常大,队伍走到青城的时候,他再也沉不住气了,当他走到皇太极的汗幄时跟莽古尔泰走了一个碰头,原来莽古尔泰的想法跟代善一样,都认为此行凶险万分,想来劝皇太极改变主意。

    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担心并非毫无道理,他们担心战事不利,更怕明军会断他们的退路,联系最近几年的形势来看,这一担心是有根据的。

    宁远兵败以来,后金虽然打败了朝鲜,击败了蒙古扎鲁特部,但是后来进攻锦州又遭受了败绩,八旗劲旅竟然变得怯于攻城,士气不振,而明朝则因为宁远大胜和宁锦大捷之后,一改往日争相奔溃的颓废之气,兼之明朝有袁崇焕那样的名将,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变化。

    皇太极正在汗幄内思考着战事方面的问题,见代善和莽古尔泰来见,略微诧异道:“有什么事吗?”

    莽古尔泰有什么说什么,“大汗,我认为今次出兵胜算不大,希望大汗能收兵,避免八旗健儿做无谓的牺牲。”

    代善也说道:“大汗,我军此行深入敌后,正是兵法上说的劳师远征,一旦战事不利,粮草马匹接济不上,如何能全身而退啊!即使战事顺利,明军肯定会抽调各路兵马围追堵截,倘若后路被断……。”

    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担心,也是皇太极的担心,八旗劲旅千里跋涉,粮草短缺,深入敌境道路不熟,万一明军坚壁清野,凭城死守,援兵四面包抄,截断八旗军的后路,那么八旗军可能会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大金国也就烟消云散了。

    但是皇太极已经没有了退路,如果此次出征半途而废,那将在精神上给八旗将士沉重的打击,长明军的威风灭自己的锐气,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他的汗位肯定危险,因此皇太极只能冒险进取,打一个大胜仗来扭转政治和军事上的被动。

    但是后金现在是贝勒共同议政的制度,代善和莽古尔泰的意见皇太极不能不重视,再说内部的意见不统一,军心必然不稳,将会导致此次出征的失败,这是皇太极所不愿看到的。

    皇太极在不得已之下,召开了一次“八旗参议员扩大会议”,阐述了自己的战略,在岳托、济尔哈朗等贝勒的坚决支持,以及八旗固山额真的赞成下,完成了对内部的意见统一,杀向大明。

    自从崇祯皇帝把紫禁城一番搜刮后,这座古老的宫殿内里空空如也,已经不复昔日的辉煌,甚至有点寒酸,打个比方说,就像是买了新房子,但是却没装璜一样,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坤宁宫内,周皇后坐在铜镜前,宫女忙着给她插金钗,描秀眉,(好在无良主角还有点良心,没见财起意把周皇后等女人家喜欢的饰品给搜刮走)把她装扮的更加美艳动人。幸福的笑容荡漾在她那俏美的脸蛋上,水汪汪的大眼睛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跟甜蜜,因为她怀孕了,而且是崇祯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她岂能不高兴。

    我是昨天知道周皇后怀孕的,她怀孕的消息让我陷入了迷惘,我到底算是什么呢?按照历史,崇祯皇帝的长子早就出生了,看来孩子是被我给耽误了,可是,那算是我的孩子吗?我来到这个时代保有的只是灵魂跟思想,后代的繁衍是身体的责任工作,严格来说,那并不是我的孩子,而是原装崇祯的骨血。

    我不清楚后世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会立法禁止克隆人,难道说弄一个克隆人不是很伟大的吗?但是现在我总算明白了一些,伦理道德标准真的很有力量,或者说那是人类良知的底线,一旦崩溃,人的思想跟灵魂也就崩溃了。看来这不是我应该钻的牛角尖,多想这个对我没有半点好处。

    不管周皇后怀的孩子是什么遗传基因,到底是我**做出来的,要当爹了,感觉总是怪怪的,当然,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慰,制造生命的快感。

    看着梳妆打扮的周皇后,我示意宫女不要出声,悄悄走到她身后,看着镜子中那张溢满幸福的脸孔,我一时看呆了,原来一个女人竟然有如此动人的时候,动人的让我某一器官极度不受束缚,坚决起立。

    “陛下!”周皇后从镜子中看到崇祯皇帝,马上起身,不料被崇祯皇帝一把搂住,感觉到崇祯皇帝下面的异样,她的脸一下子变得彤红。

    王承恩不知道崇祯皇帝此时的状态,一路小跑撞进坤宁宫,喘息道:“陛下……陛下……边关急报。”

    我看着满头大汗的王承恩,真想揍他一顿,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破坏我的好事,难道是嫉妒我比他多那么一点吗?

    看过边关急报,就好像是冷水浇头怀抱冰,我差点没缩阳入腹。对于皇太极的突袭,我早有准备,自从被蝴蝶效应一顿暴打后,我也学乖了,凡是我能想到的历史事件都预先做了安排,防范于未然,尤其在长城防线做了很多工作,就是希望能改变一些什么,但是后金大军突破长城防线告诉我,历史,不管如何改变总有他的必然。

    第三十五章 张飞抓刺猬

    去年地震以来,有两个方面让我深感棘手,一是自然环境方面,天灾仍然不断,老百姓的生活仍然不好过,虽然我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可惜老天爷仍然没长眼睛,看来这个所谓的地球小冰川期,不是那么容易能熬过去的。

    二是人祸方面,因为财力物力实在有限,而灾区就是一个无底洞,外加有些官吏以权谋私中饱私囊,赈济工作顾此失彼,虽然孙承宗极会用兵,但是面对自学了游击战术的“流寇”,始终不能将其一网打尽,农民起义大流行这个定时炸弹仍然存在。

    当然也有让我感到欣慰的地方,周延儒在江南倒卖文物获得的收益,加上江南资本主义萌芽日渐活跃,暂时让我不必考虑财政危机,当然,日子过的也不宽裕。

    郑芝龙接连击溃多股海盗,肃清了通往南洋方面的商路,被我擢升为副总兵;孔有德、耿仲明等毛文龙旧部经过改编,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