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穿回宋朝做经纪人在线阅读 - 第136页

第136页

    伽罗在勾栏里以跳龟兹舞为生,今日表演自己擅长的舞蹈,发挥稳打稳扎,随着乐音节奏加快,她踮着脚尖,旋转了将近一炷香时间,不见其人,只见其红色的身影,以及听见身上饰物淅沥沥剧烈声响,刹那间引得全场惊呼。

    她征服了所有观众评委,拿下舞蹈组第一名。

    萧桐亲手把金奖杯送到她手中,感慨道:“伽罗,恭喜你得偿所愿!”

    伽罗笑得像个孩子,紧紧抱着萧桐,“谢谢你四郎!”

    要不是四郎发起举办这场选秀,并说服教坊司加入,她就没有机会参赛,更别提进入教坊司当官伎了!

    “跟这么多支持你人说几句吧?”萧桐又道。

    于是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以前许多期淘汰赛下来,几乎所有选手都会诉说自己故事,或是夸大其词,或是胡编乱造,以卖惨来博取观众同情拉票,但伽罗对自己过往只字不提,真正凭伎艺征服了大家。

    许多人都想知道这个长着异域脸,肤色棕黄、身材高挑活泼少女,到底经历过怎样的故事。

    伽罗手捧着金杯,干净眼眸目视前方,陷入了思索,开始娓娓道来自己故事。

    在遥远湄公河畔,有一个五岁高棉族姑娘,她肤色棕黄,眼眸漆黑晶亮,只穿着单薄稀疏的纱裙,扭动身姿,光着脚丫踩在石滩活泼地舞蹈,五六个同样肤色的男孩女孩围坐她周围,有打手鼓、有吹笛子为她伴奏,这抖际呛退一起学习乐舞伙伴。

    身后传来厚重脚步声,他们停止奏乐舞蹈,跑到路边围观,只见一列朝贡的队伍乘着象车向北边前进,来到此地停下来休息。那象车上不仅装载着他们国家奇珍异宝,还有十几名穿着纱裙,光鲜夺目的舞姬。舞姬告诉他们,他们是去大宋汴京朝贡,那里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最文明的地方,商品繁荣,人们衣食无忧,热衷于去勾栏瓦舍看演出,每一个伎人到了汴京都能进勾栏演出,得到许多人的追捧,赚金银堆积如山,再也不用靠打渔为生,不用挨饿,如果足够出色,还能移民到那边,成为大宋子民!

    舞姬的话像是种子植在伽罗心中,经过两年日子萌芽成长,终于在她七岁时候和年长的伙伴跟着商队北上,去大宋汴京追寻艺成名之路。

    到了汴京,商队把他们三人扔在街道,到处向人打探勾栏在哪里,她们在勾栏老板面前跳了一舞,换来的是嗤之以鼻,才发现自己这点能力在汴京芸芸艺伎犹如底层蝼蚁。

    原来不是每个伎人都能入勾栏登台演出的!

    当时汴京刚好入冬,三人穿着热带纱裙,抱着包袱茫然立在车水马龙中,一阵凉风袭来,差点没冻死在街头!

    后来她们找到了同乡在阴暗潮湿地方群居,每日于街头卖艺为生,两年来日日起早贪黑才赚不到二十文,生活困窘拮据,和伽罗同来的两个伙伴最终熬不下去,相继跟商队回了故乡,只有伽罗坚持街头卖艺,终于打动了如意姑姑,被收入琉璃坊学龟兹舞,有了进入勾栏表演机会。虽然没有赚到堆积如山的金银,但总算不那么困顿,也成了坊间少有名气舞姬。

    多年如一日的努力,这场选秀仿佛为她而备。

    她拿下选秀第一,进入教坊司成为大宋官伎,终于实现了当初背井离乡时的梦想。

    萧桐听后在心中感叹,这不正像现代那些逐梦好莱坞影视人吗?

    戏曲组那边,第一名出自私人教坊,第三、第五名出自别的牙行。第四名是青玉坊陆清青,先前饰演花木兰被朴姬骂哭的姑娘,靠着司清湖指点和谦虚好学态度留到了最后。而第二名出乎意料,是一个没有与任何人签下契约的路岐人谢嫣儿,参加选秀前和父亲在街上卖艺了好几年,没想到靠着司清湖教导和自身极强的天赋,拿下了第二名。

    一时间,台上、台下许多教坊、牙行当家,包括如意姑姑都向她抛出橄榄枝,高价拉拢她签契约。

    谢嫣儿捧着奖杯,犹豫不决,手指摩挲着杯壁,目光落在司清湖身上,明艳的眼眸流露出期待。

    司清湖也看着她,心中思忖着。

    这个谢嫣儿她在一开始教导的时候便相中了,料到她至少能入前十名,当时就有把她签入萧氏牙行打算,只不过她想试探此人是否浮躁,若她目光短浅,未参加完选秀就抵不住利诱与别人签订契约,那也不是她想要人!

    最终她没看错人,这个女孩当真踏实,抵御了所有诱惑,直到今夜拿下第二名仍是自由身。

    司清湖看了一眼萧桐,心想若与她商量再做决定,恐怕会错失人才,于是对谢嫣儿道:“不知嫣儿可有兴趣加入萧氏牙行?”

    女孩忐忑瞬间消失殆尽,脸上喜笑颜开,连声道:“有,我有,嫣儿就想跟着清湖jiejie!”

    颁奖后还站在台上萧桐目光始终放在司清湖身上,千张脸孔,万般风情,眼里只容下她一人。

    她嘴角轻扬,越看越满意。这个谢嫣儿她也有所听闻,但之前一直忙于教坊司的事,没想到要把她签入牙行,如今司清湖竟能想她未想,并当机立断争取了这人。

    能独当一面,真是越来越像个当家夫人了!

    第65章 定亲

    时值隆冬腊月,汴京城这日又飘起了一场小雪。东角楼街仍然人来人往,有人推着手推车卖炭,也有马车辘辘驶过,街边的商铺、档口传出买卖谈论声,远处的勾栏传来乐音和唱曲的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