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将魂歌在线阅读 - 第四百零五章 帝号(一)

第四百零五章 帝号(一)

    咸阳宫正殿,长二百五十余步,宽七十余步。中间的通道,每隔十步,安放着鼓腹的三足青铜大鼎。

    左右两边,均匀的排列着,一个个方形的褥垫。略略一数,不下千余个座位。

    “脱履,放剑!”

    卯时将近,正殿门外的宦官,扯着嗓子大声高喊。

    蒙恬探手解开挂在腰间的秦剑,放到殿门两侧的木架上。

    春秋战国以来,各国尚武的氛围浓厚,无论是武将,还是文臣,都有佩剑的传统。上朝的时候,大殿之内,臣子不得佩剑,只有国君才有佩剑的权力。

    特定的时期,国君觉得某个大臣功劳特别巨大,会准许剑履上殿。这样的荣誉,要么是给开国时期的一等功臣,要么是给王朝末期的煊赫权臣。

    王翦德高望重,嬴政以师礼待之。原本的历史上,李信伐楚大败,嬴政亲自到频阳,邀请王翦重新出山,带兵伐楚。攻灭楚国,还朝之后,王翦交卸兵权,嬴政给予王翦人臣的最大荣耀。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用现在的话来说,面见国君的时候不用小步快跑,到秦王宫不用脱鞋。

    这个时空中,由于蒙恬接替李信,伐灭楚国,王翦的功劳打了折扣,尚没有取得剑履上殿的特权。

    进入大殿之前,蒙恬脱下鞋子,摆到一边。低头瞧见密密麻麻的鞋子,宛如停靠在军港中的军舰,整整齐齐的摆在一旁。

    进屋脱鞋的习惯,古人保持得很好,可惜的是,两千多年后的子孙们,再没有这样的习惯。

    御史禄头戴鶴冠,身穿青黑色的礼服,腰间佩戴一小方铜印,板着面孔,眼睑低垂,仔细打量着众位大臣的脚底板。

    若有人脚上的袜子不干净,左右颜色不一样,散发着奇怪味道的。御史着人逮出来,不准上殿,还会向国君弹劾,治君前不敬之罪。

    “起,恭迎大王!”

    御史引导大臣们到各自的位置,人都到齐后,面向宫殿北面的王座。

    “诸位爱卿,坐。”

    嬴政穿着深黑色王服,头戴冕冠,腰间别着一把长三尺左右的青铜剑,缓缓从殿后走出来,南向而坐。

    历代秦王的佩剑,秦人以为越长越好。青铜剑铸造得越长,越能反映秦国精湛的青铜器锻造经验。嬴政即位后,专门打造的青铜剑,长达五尺,佩在腰间,显得威仪十足。

    荆轲刺秦王的时候,嬴政大惊之下,想要拔剑,因为剑太长,却拔不出来。只得环柱而走,跟荆轲捉迷藏。事后,嬴政吸取教训,不再佩戴中看不中用的长剑,而是选择更加趁手的短剑。

    佩剑虽然变短了,但嬴政的威望却更重了。

    百家争鸣以来,儒墨法等显学之士,游走诸国,泣血疾呼,倡导天下归一。法家墨家入秦,秦国厉行变法,国力逐年增强。秦国历代国君,接受东出函谷、兼并天下的政治主张,锲而不舍向东攻打山东六国。

    天下归一的愿景,真正在嬴政手中实现,结束战国纷争的局面。仅凭这一点,嬴政当得起天下人的或敬或畏。

    秦人敬他,山东之人畏他。

    “谢大王!”

    近千名大臣,齐声应和。偌大的咸阳宫内,回荡着袅袅余音,连绵不绝。

    蒙恬坐在正殿右边的区域,正对着嬴政的王座,紧挨着王翦、杨端和、辛胜。王翦资历老,功劳大,为秦军第一人,坐在武将行列的首位。

    杨端和、辛胜垂垂老矣,往后不再带兵,嬴政让他们排在蒙恬之前,享受最后的荣耀。

    就坐之后,殿中众人纷纷抬起头,偏转半个身子,目光一齐落在嬴政身上。

    秦王召集大朝会,将会讨论什么议题?

    蒙恬观察着冠冕下的嬴政,面带一丝淡淡的微笑,微微摇曳的串珠缝隙,透露出隐含的期许。

    莫非······

    蒙恬心念一动,隐隐有了些许猜想。

    余音散尽后,宦者令赵高手捧一方帛布,轻轻展开,挪步到王座前,斜对着殿中的众位大臣:“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传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果然,历史上的皇帝称号,原来就是在这场朝会中产生。

    蒙恬眼角的余光,扫过殿中,只见四个区域的大臣,形色不一。

    右边靠前的武将区域,将军们大都一脸茫然。王翦这样的老狐狸,半眯着眼睛,似乎没有听到嬴政的旨意。议帝号,将军们不懂,不关将军们什么事。

    左边靠前的区域,坐着右丞相王绾、左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这时,他们一个个紧皱着眉头,苦苦思索,用心揣摩嬴政的心思。

    冯劫挨着冯去疾,装模作样的思索着,目光却直往蒙恬那里看。冯去疾升任左丞相后,冯劫就不再担任郎中令,而是进入御史府,接任御史大夫。早年,冯劫常在军伍,论起学问,可差得远了。

    右边靠后的区域,坐着秦国五大夫以上的有爵者。这些人承袭爵位后,地位尊贵,得以参加此次大朝会。他们空有爵位,没有担任实职,借着这个机会,心里打着主意,要在国君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所以,他们同样高速的开动着脑细胞。

    大殿左边靠后的地方,景象有些奇特,远远望去,显得驳杂凌乱。殿中的大臣们,按照秦国上朝的礼仪,穿着黑色的朝服,这个区域的人,则没有穿着制式朝服,而是穿出了自己的特色。

    山东六国的服饰,各色儒袍,一齐出现在这里。

    这些人是秦国征召的博士。

    中国古代的博士,乃是官职名称。秦国的博士,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历代史事。山东来的博士,名声大,博学多闻,处处散发着一种文化上的高傲。

    这时,博士群中,齐鲁之地来的孔鲋、淳于越,魏地来的伏胜,赵地来的鲍白令,楚地来的桂贞,不自觉的挺起腰杆,一手轻轻的抚摸着长长的胡须。

    若论到博古通今,正定名号,流传后世,让天下人认同,还有比儒家更擅长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