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帝王这个职业就注定了他们喜新厌旧,反复无常。儿子这样的存在,年幼的时候,或许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心,但是等到儿子一天天长大,自己却在一天天衰老之后,他们不会觉得自己后继有人,只会觉得是儿子偷走了自己的寿命,偷走了自己的权柄,将儿子视作是仇人一般。 徒景瑞很难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会和父亲反目成仇,但是在这之前,他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其他的皇子夺嫡失败或许还有退路,而轮到自己,仁慧太子就是前车之鉴。先帝当年对仁慧太子可没什么芥蒂,但是仁慧太子当年被暗算而死,之后连年长的儿子都没能逃出升天。如今京中,仁慧太子这一脉几乎已经没了声息。 这还算是比较好的,毕竟,仁慧太子并不是在夺嫡之中落败,因此,他之后还能得到追封,当年仁慧太子活下来的不过是一子一女,还都只是庶出,庶子却能被记在当年仁慧太子妃的名下,继承了一个亲王的爵位,哪怕活得比较低调,但是比起另外几家在夺嫡之中落败了的,他们已经非常幸运。 徒景瑞总不能寄希望于自己将来若是落败,直接抹脖子给自个的儿女挣一条出路吧! 徒景瑞前两年就明白,自己不能输,也没这个资本输!如今朝堂上那些事情,真的让他很头疼。 最重要的是,徒景瑞在圣上那里也没感觉到更多的安全感,没错,圣上如今是护着徒景瑞的,但是徒景瑞能够看得出来,圣上是在借助于他跟徒景平,维持着朝堂上的某种平衡,这让圣上在做事的时候会更加游刃有余。 对于这位帝王来说,父爱不过是点缀,而权柄才是最重要的。圣上登基看似没有经历什么波折,先是太子的位置如同天降大饼一般落到了他嘴里,登基之后,又有岳父帮着稳定朝堂,朝堂稳定了,岳父也就功成身退,但是,作为皇帝,多疑小心眼是正常cao作。他一开始的时候,想要跟仁慧太子比,仁慧太子得人心,他就更要得人心,后来他觉得,仁慧太子再如何,也不过就是储君,自己跟他比实际上是掉价,那么,他就要跟父祖比。父祖有一统中原之功,但是轮到圣上,这显然不现实。因此,他就要在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太宗都算是开国皇帝,哪怕他们更多的精力放在征战四方上头,因为手里掌握着枪杆子,对于朝堂的掌控能力却是极强的。轮到圣上的时候,他能够做的,无非就是玩弄平衡之术。通过对于朝堂上平衡的把控来掌握朝堂的力量。 这让圣上几乎要走火入魔,即便是对上自个的儿子,他也在玩这一套。 无论是徒景平还是徒景瑞,在面对这样的圣上的时候,自然都不可能有多少安全感,他们能做的,却只能是顺着圣上的心意去争。 顾衡上辈子的时候,所谓的帝王心术早就不是什么屠龙术,唯有少数人才能知道其中的根底了。像是各种管理书籍,还有各种人性分析的书籍,将所谓的帝王心术分析得明明白白。顾衡上辈子其实看得少,但是他本身对于皇权并无多少敬畏之心,身在局外,很多事情反而看得清楚。 在顾衡看来,之所以古往今来,做太子的,多半斗不过皇帝,无非就是因为皇帝掌握的实力要比太子大得多。尤其自从唐朝之后,太子的权势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想要做什么,都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能翻出多少风浪来。因此到了后来,绝大多数太子,能依仗的都是文臣。 可惜的是,对于文臣来说,真正会忠心于太子的,那真的是少之又少,一些不得不被绑在太子身上的是没办法,而其他的那些,他们见风使舵的本事,也是一绝。甚至,只要cao作得好,他们还能两头捞好处,打着支持正统的名义,他们可以邀名卖直,到了事不可为的时候,他们就会及时脱身。 顾衡打心眼里不相信文臣的节cao,顾家自个都是靠不住的,何况是其他人!问题是,顾家能撇开跟东宫的关系,顾衡可撇不开,既然如此,那么,他就得给自己一个保命的底牌,同时,将太子也跟自己绑定起来,只要人心在我,以圣上那个好名声的性子,他就算是日后对太子有所不满,也不能明面上要废太子。 而等到太子登基,太子要是有良心,顾衡也就能安享富贵,而若是太子没良心,顾衡那时候大不了远渡海外,顶多也就是再辛苦一阵子罢了! 顾衡这几年已经将人设建立起来了,不通权谋,性子单纯,就知道埋头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圣上对他还是非常放心的。其实就算是太子,对他也很放心。当年顾衡给他看史书,借口就是这些都是顾衡小时候,顾家给他看的,前些日子,母亲杜氏提醒自己,让太子也看一看。 顾衡这话一说,早就在宫里修成了人精的徒景瑞还能不清楚吗?顾家有鉴于史书上那些外戚的遭遇,根本不想跟皇权有过多的牵扯,人家只想老老实实做清流文臣,保证自家屹立不倒,至于其他的,顾家只会袖手旁观。 因此,在整个顾家,徒景瑞能够信任的也就是一个顾衡,还有一个虽说很少露面的杜氏。对杜氏,徒景瑞还是很感念的。杜氏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让顾衡送上一些针线,偶尔见面,杜氏看他的眼神也是慈爱与暗藏的担忧。 只是杜氏在顾家的处境,徒景瑞也清楚,因为杜氏不能够认同顾家的道路,她失去了内宅的权柄,如今也只能在内宅吃斋念佛,想要多照应小儿子都不可能,更别说是帮助他这个外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