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他这才意识到今天是女儿十七岁的生日。 而他这个做父亲的,不仅忘了个干净,还吃了女儿用来滚运的鸡蛋。 他顿时有点不好意思了起来。 姜立南清了清嗓子,看向女儿温和的说道:“晓菱生日快乐,中午爸爸给你买好吃的啊。” “谢谢爸爸。”姜晓菱微笑的回答。 可是说完后,立刻话锋一转:“好吃的就不用了,昨天还剩了那么多的菜呢。爸爸你先说,昨天找王伯伯说的事儿怎么样了吧?” 她这话一出,屋子里的几个人目光全都朝姜立南看了过去。 “这个你们不用担心。”姜立南看着大家说道。 “我已经和王厂长约好了中午的时候一起去一趟电话局,看能不能查到咱们镇上派出所的电话。 如果能查到就好了,这样比写信快得多,能省七-八天的时间。 没准儿咱们收到证明后,还能赶上下个月领粮票。” 还有一句话姜立南没有说。 那是王哥教导他的。 王哥说——口说无凭。 电话里说出去的话,无凭无据的,怎么也比写在信纸上寄到别人手里更安全些。 这话听得姜立南十分的感动。 他知道王哥把他当自家人了,不然又怎么会如此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 姜立南的话让屋子里的人都很高兴,老太太更是直接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而姜晓菱更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她高兴地拍了一下手,对姜立南说:“爸,我把派出所的电话号码记下来了呀!我当时是想着万一咱们以后有什么事要找老家的人,有一个电话联系方便些,没想到居然现在就用上了。” 说着,她从凳子上站了起来,说了一句:“我去拿!” 然后就往屋里跑去。 “哎呦,我们家晓菱真聪明!再也没有比我们晓菱更聪明的孩子了。” 想想这些日子以来,孙女为家里做的事,姜老太太激动得简直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了。 她立刻转身向儿媳妇指示道:“寒梅,你再去煮个鸡蛋!这次要看着晓菱吃下去,只能她自己吃,谁也不能给。” 徐寒梅笑着答应了。 - 拿了派出所的电话号码,姜立南早早的就去了单位。 而留在家里的老老小小,则开始收拾昨天带来的东西。 虽然这房子是新的,用姜立南的话说,他还专门把家里给整理过了。 可一个单身汉整理出来的屋子,在主妇们的眼里,是怎么也看不上的。 所以,除了收拾行李,几个人还要顺便将屋子给打扫一遍。 因为有事要做,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看儿媳带着孙子孙女们擦玻璃的擦玻璃,摆桌椅的摆桌椅,姜老太太洗了把手,笑眯眯的去了厨房,开始准备一家人中午的饭食。 结果等姜晓菱一块儿玻璃擦完,端着盆准备出去换水的时候,却从门口看到奶奶一个人对着米缸发呆。 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她放下盆走了过去。 “奶奶,你在看什么?”姜晓菱问道。 看到她进来,老太太也没有要隐瞒的意思,用手指了指放在墙角处的米缸,苦笑了下,说:“这就是你爸爸说的,已经把什么都准备好了。”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姜晓菱探头朝缸里看了过去,然后就见那个半人高的陶瓷缸里,除了十几个红薯,半袋子杂面外,就只放着一个很小的米袋。 她伸手将米袋拿出来打开看了一下,然后……变得和奶奶一样沉默了。 看到孙女这个样子,姜老太太终于忍不住发起了牢sao。 “你说说你爸爸,也是几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会过日子?这么一大家子人呢,他去换什么细粮!” 她掂起米袋,没好气的晃了晃:“你说,这有没有五斤?这,能够咱一家子吃几天?!” 老太太埋怨儿子可以,姜晓菱可不敢跟着她埋怨亲爹。 而且,她其实是理解父亲这么做的良苦用心的。 说实话,如果不是家里忽然多了两口人,压力忽然骤增,就算是他们四口人一起从老家过来,家里的日子也不会过不下去。 甚至可能会比一般人家都还过得更好一些。 毕竟,在这个家属院里,一个工人的工资养活七-八口人的比比皆是。甚至姜晓菱还知道有一些叔叔阿姨,除了要养自己的孩子外,还要给双方在农村的父母寄生活费。 而他们家,虽然mama没有工作,可全家都是城镇户口,都是有供应粮可吃的。 最多就是粗粮的比例占的多点,吃肯定是能吃饱的。 所以父亲之前根本不可能会想到还要积攒粮食。 知道他们要来,他将手里存的粮票和钱全都拿去换了细面,想要给家人改善一下生活,实在是情理之中。 只是,在如今这种粮食关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办好的情况下,这袋子用能顶饿的口粮换回来的细面看着就让人心疼了。 “奶,别想了,爸爸也是好心,他就是想让咱们吃点好吃的。”姜晓菱只得这么劝解。 姜老太太又何尝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心思? 只是两个孩子的户口问题一天不解决,老人家心里揪着的这个疙瘩就没有办法解开。 她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沉默的闭上了嘴巴。 看着奶奶这个样子,姜晓菱是心疼的。 可是,一时间她也想不出什么解决的办法。 厨房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就在这时,屋子外面忽然传来了一群小孩子七嘴八舌的喊叫声:“姜家阿姨快开门!彦成哥哥给你们送东西来了!” 随着他们的呼喊,楼道里还传来了一阵咚咚的,什么东西碰撞墙壁的声音。 姜晓菱愣了一下。 这会儿是上班时间,他怎么有空过来? 还送东西? “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