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芳华遗梦在线阅读 - 第九章 各方意动

第九章 各方意动

    大周皇宫在风雪中屹立在京都城。

    金銮殿上。

    两旁是文武百官,慕容复与姜鈅并肩踏入,身后跟着两军功将,她匆匆一眼,看不清上首庆隆帝的面容便跪下了。

    “臣慕容复”

    “臣女姜鈅”

    “叩见圣上。”

    “平身。”庆隆帝的声音落下,带着一丝叹息:“朕听闻骠骑将军与明月丫头都受了伤,这一路长途跋涉,可好些了?”

    慕容复:“回禀圣上,臣并无大碍。”

    庆隆帝转而问姜鈅:明月丫头呢?”

    细看之下,他发现骁勇善战在整个大周有名的姜鈅并非众人想象的三大五粗。

    许是身负重伤长途跋涉让她脸色苍白,人看上去十分孱弱,身量娇小,倒是与江南女子一般娇弱可人,青丝如同男子般冠起,露出一整张巴掌大的小脸,一双杏眼灵动,蛾眉纤细,目若清泓,肤如凝脂,竟是十分漂亮,绕是见惯了美人的庆隆帝也着实被惊艳了一下,更不要说这满堂文武了。

    “臣女的伤也不碍事,多谢圣上关心。”

    “你既是女子,受了伤就不能大意,朕届时让太医去给你瞧瞧,免得你一个小丫头疏漏了,骠骑将军也是,朕的大周还等着你守卫呢。”

    两人再次跪下:“谢圣上。”

    看姜鈅这样成熟知礼,庆隆帝一时有些唏嘘,幼时还在他怀中调皮捣蛋过的小丫头如今变成了这副模样。

    不过也因着姜鈅的成熟稳重,庆隆帝要将兵权收回来的想法又有些犹豫,毕竟是岷山王培养了这么多年的继承人,或许安北军继续留给她掌管也可以。

    “圣上,关于此战,臣还有事要启奏。”慕容复低沉的声音将庆隆帝思绪拉回。

    “准。”

    “此次臣协助明月郡主在肃宁关追莫塔残军至冰崖时,四周忽然冒出乌孙人埋伏,臣怀疑此次西域鄂戎、图和两部落攻击是乌孙受益,而乌孙亦与金人达成了同盟。”

    这是姜鈅和慕容复在战后总结两场战争出来的结果,若不是西域拖住了黑铁骑的脚步,慕容复也能支援得更快一些,好在金国乌孙千算万算却低估了黑铁骑的实力和安北军的毅力,所以此次才自损八百。

    庆隆帝脸色冷了下来:“乌孙近年来扩张太过,怕是连心都大了,既然如此,两国之间也不必再通市了,封锁西域,小小乌孙还能与我大周抗争不成!”

    关闭互市是大事,一时间众人也不管大军凯旋,皆劝起庆隆帝来,姜鈅踏出半步,欲言又止。

    身后清冽的气息扫来:“郡主也有话要说麽?”

    祝星就在姜鈅和慕容复后面,语气中带着轻轻的笑意:“就怕说了朝堂里的这些人也不信,郡主还是慢慢等时机吧。”

    姜鈅回过头,对上一双笃定的眸子,将喉咙口要涌出来的话又吞了进去。

    是,乌孙邪术在如今的大周看来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若不是她自己深受其害,也不会信,更不要说这些就在安乐之地的朝廷重臣了。

    原本踏出的脚慢慢收回,而此时朝堂纷乱,除了目光一直放在她身上的人,并无别人看见。

    姬沐辰捻了捻手上的玉戒,乌孙!

    庆隆帝是铁血皇帝,最后以一己之力压下众意,定下了关闭互市一事,此举看似冲动,其实是他对西域累积已久的不满,众人不敢再言。

    “今日是为了迎接骠骑大将军与岷山王郡主,这些事情就不要拿来说了,程海,宣朕的旨意。”

    站在龙座一旁衣着华丽的太监上前,尖细的声音响彻大殿:“奉天承运皇帝敕曰,骠骑大将军慕容复忠正德才,宣德明恩,守节乘谊,以安社稷,朕甚嘉之,其加封为定国候,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岷山王姜慕远忠君爱国,生庇肃宁四十载,佑一方百姓安乐,其身英勇,端肃敦厚,以身殉国,追封为北地王。其女明月郡主,聪慧敏捷,端庄淑睿,有其父之勇大周铁血也,朕甚喜之,封为正三品御尊郡主。”

    姜鈅原本品级是正五品,如今升了两级,只是庆隆帝只字之间并未提岷山王府爵位和安北军所属上,他还在观望,姜鈅明白,也知道如何抓住手里的兵权,她抬起头不动声色的朝站着皇子王爷们的地方扫视一眼,她要用从他那里学会的东西来对付他,说来也真是好笑。

    “谢主隆恩。”她随慕容复跪下,接下来黑铁骑和安北军两军功臣悉数加封,姜鈅看上去不悲不喜,十分稳重。

    一晃一月过去,姜鈅不知道自己哪里受的那么多伤,竟然大病一场。

    东宫。

    东宫作为大周储君宫邸,气势磅礴雍容华贵,金黄色琉璃瓦铺盖的宫殿在乌云压城中耸立,寒冬时节,蜿蜒幽径两旁雪白积雪厚重,一路梅香幽幽,举着信的小太监双手通红,快速的跑过梅园小路,最后停在宫殿暖阁喊了一声:“太子殿下。”

    里面传来年轻男子温柔醇和的声音:“进来。”

    两旁立着的太监掀开厚重的帘子,暖气扑面而来,小太监举着折子踏着小碎步进去,跪在了书案前。

    身体肆意吸收着暖阁内的温暖,他低着头双手高举:“殿下,明月郡主差人送来的信。”

    书写的声音嘎然而止,然后笔碰到桌案的响动,衣料轻微摩擦,一双精致的绛紫色龙纹金缕靴出现在小太监眼前,手里一轻,信被拿走,小太监放下手,依旧低着头。

    半晌,上面传来轻轻的笑声,小太监试探着抬头,他长得好看,入了师父的眼,这才能给太子使唤,这是他第一次见太子,此时仰头,先是尊贵的紫色映入眼帘,厚实的狐皮大氅,消瘦的下巴弧度温和,此时唇角微微上扬着,一双微挑的眼睛,不笑自带三分温润,此刻笑了更如春风拂面。

    小太监忽的想起自己进宫前在外面听说的,当今太子殿下风华绝代,天神下凡,小太监没见过天神,可这一眼让他觉得,天神怕也就是太子殿下这样的了吧。

    “好了,孤知道了,你下去吧。”清润的声音再次传来,小太监急忙低头下去,临出门前转头看了一眼,殿下已经坐回了书案后面看折子,脸色认真,仿佛刚刚的笑是他的错觉。

    回京城已经一月了,深秋赶路至京城便到了初冬,如今是愈发的冷。

    京城的鹅毛大雪落下,丝毫不比北地逊色,只是这京都的雪怎么看都是文人墨眼中的清雅,并没有北地寒风中的凛冽。

    姜鈅坐在长公主府给她备着的院子里,岷山王是异姓王,在三年一述职才来京城,在京城并没有府邸,自回京之后,姜鈅就被外祖父接到了长公主府,她回京后身子一直不好,就参加了一次皇上在保和殿办的庆功宴,然后就闭门不出,也不与别人来往,连长公主府的人都没怎么见过这位能于千军万马中取敌首如探囊取物的明月郡主。

    哪怕岷山王府只剩她了,她一个女子手握兵权,依旧不能抛头露面,免得被庆隆帝以为她不知天高地厚结党营私。

    昨日太子说要在临江楼给她设宴,今日她写信婉拒了。

    岷山王妃是当今圣上姑姑长乐长公主的女儿云珠郡主,在下嫁异姓王姜慕远前被封为公主,长乐公主驸马姓于,太子殿下的母后庆隆帝先皇后亦姓于,说起来,姜鈅还有皇家血脉,与太子姬沐歌是表兄妹,她幼时身子不好,还被接到京城养过许久,时常与众皇子厮混。

    庆隆帝膝下数子与她青梅竹马,此次回京多次来探望,她都没见人。

    知晓这些人上辈子的结局,更见识后来他们的狠冽,姜鈅还没有想好如何面对。

    狸猫伤重,并没有上京来,姜鈅身边最亲近的人还是银狐。

    常年跟着姜鈅在战场,银狐却没有狸猫莽撞,此时哪怕融入规矩极多的京城也依旧端庄稳重。

    “公主,都准备好了。”

    端着衣服进来,银狐放到桌上。

    姜鈅起身任由她更衣,外面天色渐暗。

    京城繁华,晚饭时分外面不减热闹,北地狼烟四起的战场她记不得那么多的暗道,可京城这明枪暗箭的战场,她后来活了很多年,这里充斥着她的爱和恨,倒是把路记得清清楚楚。

    这大概就是人的天性,快乐无忧的时候总容易忽视珍惜的,而老天没能给她反悔的机会。

    早回来些时候就好了,姜鈅不止一次这样想过。

    祝府。

    祝太傅祝文墨是祝星的父亲,祝家百年世家,连大门都充斥着古朴的气息,簪缨世族的底蕴光看大门就让人敬重,至少让京城的读书人乃至清贵敬重,这不是那些普普通通得了皇族青眼的平民能比的,平民高升能得意一时,世家大族会拉拢会伸橄榄枝,不见得会多看得起。

    门口等候多时的管家在一顶轿子落到门口时急忙过去侯着,将祝太傅扶下轿子,跟着他进门。

    “老爷,三日之后便是元旦,老夫人的意思是让二姑爷来家中用饭,只是不知道今年宫中会不会设宴。”

    按理说慕容复率军在肃宁关大获全胜又恰逢元旦这种节日宫中一定是会设宴的。

    只是连逢西北各自两场大战,国库空虚,如今宫中正推行节俭,是以正一品诰命的祝老夫人也拿不准宫里面的想法了。

    祝太傅年纪不小了,不过看上去精神抖擞,一袭墨蓝色长袍,一股子儒雅气。

    闻言他脚步转了个弯往祝老夫人的院子里去了。

    见他来,院门口的小厮飞快跑进去报信,正堂门口的丫鬟得了口信伸出捂在手炉中的手,掀开帘子侧身进去了。

    堂内烧了暖炉,丫鬟一进去就打了个哆嗦,走到祝老夫人面前行礼:“老夫人,老爷来了。”

    祝老夫人正阂目躺在太妃椅上,闻言睁开眼睛:“请老爷进来。”

    “是。”

    祝太傅这时到了,丫头走到门口为他掀了帘子,又替他脱了身上的大氅。

    祝太傅朝祝老夫人拱手行礼:“母亲。”

    老夫人摆摆手:“行了,这是在家里咱们母子就不要行那一套了,快坐。”

    待祝太傅坐到丫鬟搬来的软椅上,祝老夫人直奔主题:“刚刚管家都跟你说了吧,宫中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今年的确是国库空虚,只是元旦那日,皇上一定还会大肆举办宴会。”

    祝老夫人抬了抬眼皮子,等儿子喝完茶才又问:“是因为姜家那个丫头?”

    祝太傅点头:“岷山王府如今就剩这么个孩子,皇上一定会善待她。”

    安北军势力仍在,北地一块的势力姜家居多,如今庆隆帝年纪渐大,夺嫡之势愈演愈烈,众势力都想得到这位还未及笄的郡主。

    而庆隆帝是一定会将姜鈅牢牢掌握在自己手心里的。

    祝家是大周清流之首,众皇子的边儿他们都不沾,他们家只忠于皇帝,至少如今表面上来看是如此。

    “逸儿在户部如何?”

    祝老夫人问得唐突,祝太傅半点不意外,祝家这一带的小辈有四个,三个嫡子,还有......

    想到那个逆子祝太傅就皱起眉头,压下之后才回答:“逸儿自幼聪慧,在户部的功绩屡屡受到李玉的褒奖。”

    李玉就是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