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西夏人的进攻
第五百七十四章西夏人的进攻 李定跟着正房主母长大,一直不知道自己生母是谁,而且他父亲也一直不承认仇氏是李定的生母。 李定长大后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自己也很疑惑,仇氏死后,他自己也不知道该不该服丧,于是借口父亲年迈,请了三年假。 “定自辩,言实不知为仇所生,故疑不敢服,而以侍养解官。” 苏油觉得,蜀学讲情在理先,李定这么做,其实在他内心中,已经给这个不知到底是不是自己生母的人服孝了。 这就已经足够了。 然而现在事情被曝光出来之后,立刻引来反对党的集中火力围攻。 这其实是,不过也怪王安石自找。 曾公亮认为李定至少应当补行服丧之礼,因为之前请假的理由毕竟是父亲年老,没有明确的服丧作为。 王安石持不同意见,认为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且不能确定李定就是仇氏的孩子,再说当时李定已经避官三年。 但是为了自己的学生,王安石做了妥协,可以不再推荐李定为御史,改为崇政殿说书。 然而监察御史林旦、薛昌朝、范育,上书说李定是不孝之人,不宜居劝讲之地,王安石此论荒谬,应该一并论罪。 安石立刻反击,要求罢免三人。 李定最后只做了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公事,也就是外官转升朝官时的最正常职务。 说起这个苏油就气,妈蛋闹了半天事情又回到了起点,不过中间几个知制诰,几名御史,就连李定最初拜访那位右正言李常,都被贬了。 台谏一空!都不知道是不是赵顼和王安石故意的。 事情还没有完,与李定相反的是,朝中同时出了个超级大孝子朱寿昌。 朱寿昌父亲守京兆时,妾刘有娠而出,在外边生下了他。 几岁后,朱寿昌才被还回父家,母子不相闻者五十年。 朱寿昌长大后到处寻找亲生母亲,求之不得。 “熙宁初,与家人诀,弃官,誓不见母不还。” 苍天可怜,最终,朱寿昌在同州找到了时年过七十的生母。 “居数岁,其母卒,朱寿昌哭泣几丧明。” 这当然是值得歌颂的美德,于是士大夫“多以歌诗美之。” 苏轼为诗集作序,可他好死不死,在文中讥刺了世人之不孝者。 也做了诗,其中有一句“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 诗文中并没有点名,但是李定看后,认为苏轼就是在污毁他,恨之彻骨。 …… 几个月前,王安石问赵顼“陛下知道为什么如今外边议论纷纷吗?” 赵顼说道“这是因为台谏非其人。” 王安石说道“陛下驾驭群臣无术数,失事机,因此即使更换台谏官,我还是担心如即便措置,仍然不能避免现在这种情况。” 两人决定,那就换成自己人好了。 到今天,部署终于完成了,朝堂终于安静了下来。 但是老臣,宰执,台谏,翰林,亲朋,故旧……或者纷纷外放贬谪,或者主动离之而去。 除了大佬们,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林旦、薛昌朝、范育; 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 知制诰宋敏求、李大临,苏颂,皆被罢出朝廷。 王安石身边,聚拢了一堆骤进之人,缺乏政务实cao,缺乏道德修养,急功近利,希图短平快建功立业爬上更高的位置,而王安石,也只有他们可用。 …… 西夏,兴庆府,梁乙埋在做和王安石一样的事情——清除异己。 手段比王安石暴力得多,有刀可以用,达到同样的效果,相比王安石,那简直可以用轻松愉快来形容。 家梁和梁屹多埋,成了他的左膀右臂。 改行夏制之后,梁乙埋很快得到了西夏王室宗亲的支持,梁家弟子纷纷把持重要位置,稳固了政权。 家梁和梁屹多埋,一内一外,在扶持梁太后听政的事情上,立下了大功。 家梁如今,已经是西夏枢密副使,静塞军司节度留后,实打实的干将。 当然直接统帅静塞军司大军那是不可能的,那里可是直面陕西的前线。 在平定反对梁家的部落,清肃朝堂旧势力的过程中,家梁出色的才干,谋略和领军能力,引来梁乙埋的忌惮。 能文能武,这种人还是收在身边,当个只能出主意的张良诸葛亮好点,放出去变成恒温,那得哭瞎。 所以类似宋朝制度,这个节度留后只能算是贴职,表示梁乙埋对他的重视。 真正的职务,是帮助梁乙埋处理宋夏边境的军事情报,提供对宋战略思路。 这个家梁的优势非常突出,妻家就是那一带的部族,加上渭州大战之前就派出去的种种间谍内应,很快便将枢密院的事务料理得井井有条。 王韶开熙河,让西夏人被宋朝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为了减缓压力,梁太后决定反击。 家梁在地图上找到了一处宋军的关键漏洞,一下子让大宋痛得跳脚。 庆州东南的荔原堡,是大宋专门设置,用来招纳西夏叛逃过来的军士农夫的地方。 宋夏边境,和辽夏边境一样,理论上,国境线是禁耕,禁渔猎,禁伐树的地区。 而这些西夏叛逃过来的军民,为了生活,在荔原堡外偷偷地耕种。 所以西夏方面理由非常充分,占据正义不说,还能打击西夏叛逃人员,对政治统治非常有利,所谓师出有名。 最关键的是,这里离庆州仅有二十里地,却又是陕西路和永兴军路两大军区交界之处,防守薄弱有缝隙可以钻。 而且夏军占有极大的地利,沿白马川一路居高临下进军即可。 更加可怕的,只要拿下此地,就将西夏军力一下子插入到环州和庆州中间,随时可以隔断两州联系,然后包围环州,打击庆州过来的援军。 经典的围城打援方案! 家梁找到了这个位置后,梁太后和梁乙埋欣喜若狂,立即派遣大军三万,号称十万,干掉此地的西夏叛贼,修建起闹讹堡,同时附近十二盘修筑城池,相互呼应。 一记重拳,正打在宋军防线的腰眼之上。 这是被敌方拿住了必救之地! 宋朝蕃部巡检李宗谅分析形势之后大惊失色,一边上报庆州,一边率领手下一千余名宋军,准备夺回寨堡。 双方在闹讹堡展开了一场大战,庆州知州李复圭收到消息,不管手底下合蕃、汉兵才三千,遣偏将李信、刘甫、种咏等出战。 李信等告诉李复圭,众寡不敌,这么打不行。 李复圭威以节制,亲画阵图方略授之; “兵进,遂大败。” 李复圭害怕了,想逃脱责任,于是逮捕了几位将领,命州官李昭用取回先前给他们的“锦囊妙计”,以故违节制的罪名弹劾他们。 种咏庾死狱种,信、甫被斩,配流郭贵。” 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李复圭“复出兵邛州堡,夜入栏浪市,掠老幼数百;” “又袭金汤,白豹,此时寨中夏军已去,于是尽杀其老幼一二百人,以功告捷。” 边衅大起,宋夏环庆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而在中枢,王安石正在准备削夺枢密院韩琦的权力。 旧制,审官院主文官调令,枢密院主武官调令。 王安石建议将审官院分为东、西两院,东主文,西主武。 这其实是在为改革军队,推行置将,保甲,养马诸法做准备。 文彦博对赵顼说道“如果这样的话,则枢密使何由与武臣相接,何由知其才而委令之哉?!” 赵顼还是信赖王安石,“帝不听。” 然而一切争议,因为西夏人的进攻,再次戛然而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