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玄幻小说 - 我靠文字走上人生巅峰在线阅读 - 第287页

第287页

    文城,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厉害。

    大领导们瞬间木了。

    这一刻,他们都有一种泱泱一个大国居然敌不过一座城池的错觉。

    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

    他们啊,真是老了,以后将会彻底成为年轻人的时代。

    当天夜里,温汀将沈钦从沈家接到他在华府大学的宿舍,问出他心中疑惑:“怎么选择去教育部?”

    沈钦扬起眉梢,淡淡瞥了他一眼:“还不都是因为你?”

    “我?”温汀惊讶。

    沈钦点头进一步确认:“就是因为你。”

    “哦,那你倒是说说怎么因为我?”温汀先是挑眉,接着便笑了,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沈钦却是一点开玩笑的意思都没有,一脸正色道:“你之前说得很有道理,一个国家出什么问题都可以,就教育这一块不行。”

    温汀:“……”他说过这句话?好像没有,不过貌似感叹过类似情况。

    问题是就算这样,沈钦也没道理就此把目光瞄向教育部。

    权力更大的部门它不香吗,有了权力,想改革教育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温汀所料没错,沈钦当然不可能仅仅因为此就选择进入教育部。但他这么说也没问题,他的确是认可温汀的主张,不过多了一项,还结合了他的现状。

    沈钦本身就在华府大学就任副校长一职,虽然任的是武职,主管华府大学防卫,兼监督学校领导班子,避免方针政策上出现大问题,走教育部直升通道会简单许多,也不容易引起国家反感。

    事实也是,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沈钦就得到国家默许。虽说还要经历明面上竞争,走程序,跟内定其实也差不多,沈钦出任下一任教育部副部长已经是板上钉钉,除非出现什么不可抗力,譬如,他跟温汀都出问题,或者国家自顾不暇……

    真要如此,那沈钦也只能自认倒霉,怨不得谁。

    不过话又说回来,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谁还会去关心这个?

    温汀也就这么随口一问,得到答案后,他便不再纠结于此。教育部没什么不好,这可是华夏未来人才培养基地,正好,他也看不惯那些教材,特别是历史,其他涉及这些的科目也一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说从小学到大的数学吧,大家耳熟能详的数学公理定律之类,有多少出自西方,又有多少出自华夏?

    估计大多数人脑海中呈现的都是西方人名字。

    事实真是如此吗?

    并不是,实际上差距远没这么大。

    那为何给大家的感觉就好像有名的数学家都是西方人?

    原因很明显,教材编写问题。

    放大了西方贡献,将以华夏为主的东方发明发现给隐去。

    数学家华夏自古有之,数学著作更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不说别的,伏羲八卦就是明确记载中最早的二进制著作,现代最主要的发明之一计算机,就是用的二进制。

    那这个二进制从何而来,西方自己发明的?

    不是,显而易见,来自华夏。

    同理,十进制也是出自华夏,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数字“零”的定义和出现,同样,源于华夏,而且很早就有这个概念。

    还有目前已经被大众淘汰,只在某些行业中流行的算盘,其实用处非常多,远比大家想象中简单计算要复杂,四则运算只是基本,开方乘方照样可以,只要数字不超出算盘运算极限。

    实际上,算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工具,它是一个寄存器,对于锻炼大脑思维,以及头脑跟手眼的协调,非常有帮助。

    至于现代数学中的微积分、高等几何之类,华夏古代就有,只是没有成系列罢了。

    而现代各种有名的猜想假设,其实说白了就是猜测,并没有实证,有些是对的,有些甚至全然错误。

    这些猜想同样,知名的基本都源自西方。

    至于原因,简单,只要名气够大,够敢想,就可以提出各种“假说”,然后让后来人花费无数宝贵时光去验证,对了自然好,错了也没什么损失,还因为提出“假说”而名声大噪。

    偏偏后来人还乐此不疲,前赴后继投身于此。

    那为何举世闻名的都是西方人,中国现代就没有数学家吗?

    同样不是。

    因为话语权在西方,导致华夏处处被压制,华人在国外很难出头,而国内数学家又孜孜不倦,埋头研究,国家也没有对这方面进行宣传,自然不为人所知。

    甚至学术圈内都起了不良风潮,认为华夏出不了像西方执一个时代牛耳那样的大科学家,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矮一头,觉得华夏人不如西方人聪明。

    纯属扯谈,论智商,东方人种排第一,白人第二,黑人垫底。

    就这点而言,东方人种跟任何其他人种结合,其他不提,至少在智商上是吃亏的,孕育的后代必然不如他们的东方人种父母辈。

    说什么混血儿漂亮聪明,倒也不能说完全有错,只不过话只说了一部分,还有没说的是,混血儿出问题的同样不在少数,甚至出事概率远比同种族结合要高。

    说白了,这就是杂交,跟杂交水稻一个原理。

    他们只挑着好的说,那些杂交后没被选中的水稻,显然都是要舍弃的,而占比,一半以上,理论上应该是四分之三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