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发放军饷
对于称帝之事,长孙无忌等人早就已经劝过李世民,但是都被李世民拒绝了。手机端 此时看到周俊劝进,长孙无忌也连忙表态道“殿下,周大人所言极是,殿下若是以秦王之名和大唐对抗,确实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更何况如今高句丽刚刚臣服,殿下若是不登基称帝,如何能够更好的分封高句丽的旧臣呢,陛下落在李密的手中是轻易回不来了,可是我大齐却不能因此而无主啊,殿下只有早日登基才能让三军将士安心,才能安抚高句丽之人。” 称帝之心李世民自然是有的,但是他却也有自己的顾虑,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华夏一直讲究以孝治国,他心里担忧自己贸然称帝会在历史上落下骂名,但是周俊和长孙无忌所言也是事实,自己不能承继大统,就不能给予手下之人更高的分赏,手下这些人跟着自己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封妻荫子,如此拖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 看到李世民脸上的犹豫之色,长孙无忌计上心来,他已经想到了如何“逼”李世民称帝。 最后李世民喟然一叹道“周俊你说的本王会好好考虑的。” 周俊也只好作罢,不过他今日前来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城外那十万大军的问题。 “殿下,城外那十万高句丽大军,士兵们现在都惦记家人,臣以为应该让他们各自回家探望自己的家人,以安军心。” 李世民点头道“此事具体如何cao作,就交给你了,你放心去办就是。” 对于周俊的能力李世民可没有任何怀疑,这样的人才只要自己肯放权给他,他什么事情都能干得来。 在用人这一点上,李世民完全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点从他将亲兵统领之位交给韩钰就能看出来。 虽然如此任用韩钰他有着自己的私心,但是你也不能怀疑他的胸襟和气度。 “对了,本王听说高句丽军队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发放军饷了,周俊你去军营时就一并给他们发放了吧,每个人的军饷都翻一倍,而且任何人不得克扣,违令者斩。” 现在李世民麾下可没有大唐那样健全的机构,往往都是身兼数职,就比如说他的大舅哥长孙无忌,他相当于是大齐的丞相,同时还承担着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的职司。发放军饷之事就需要长孙无忌配合,不然周俊可拿不出一两银子来。 给高句丽士兵多方一倍的军饷,这钱可不是出自李世民的腰包,而是高建武的内库。 开城投降后,高建武第一件事就是将国库和自己的内库都交了出来,但是李世民也不是完全没考虑高建武的感受,他将内库里面一半的财物留了下来,另一半财物则是送还给了高建武,这让高建武和高氏族人很是感激。 周俊从王宫中离开后,就直奔高府,如今高隆海还是名义上的高句丽大将军,想要给那十万大军放假和发放军饷,都是必须经过高隆海这一手的。 李世民自然不会在此时剥夺高隆海的兵权了,那样做只会让十万高句丽将士变得军心不稳,甚至发生哗变也未可知。 高隆海才王宫出来,回到家中后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但是周俊的到来,却让管家不得不惊动他。 看着高隆海那颓废的模样,周俊心中也有些为这位大将军心痛,作为高句丽的大将军在面对敌军入侵时,连一场像样的仗都没打就投降了,这如何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呢。 高隆海强行振作精神道“使者大人此来所为何事?” 他现在最不想见到的人就是周俊,一看到周俊,他就会想到那些书信,就因为那些书信让自己成为了不战而败的大将军,这是他终身的耻辱啊,而且还是没有机会洗刷的耻辱。 “高将军,殿下派我前往军营,给将士们放假,不并且发放拖欠了三月之久的军饷。” 是啊自己回家了,可是军营内的将士们却还没有回过自己的家,更不知道自己的家人如何了,自己这个大将军何时做的如此失败了,居然只顾着在这里自怨自艾了。 “好,我现在就随使者大人前往军中,不过这还需要叫上诸位将军。” 周俊含笑点头道“那此事就多多仰仗高将军,我只负责发放军饷。” 刚才在出宫时,长孙无忌就已经派人去国库取钱去了,一会等人到齐了,他直接去宫门口等候就是了。 高句丽这个国家虽然发展滞后,但是这个国家可一点都不穷,仅仅王室拥有的金银矿产就是一笔惊人的财富,如今这些矿产可都被大齐接管了,现在的大齐也算是财大气粗了。 半日后,周俊和高隆海等人来到了城外军营,在他们的身后是一辆辆沉甸甸的马车,足有二十来辆车。 高句丽将士发放军饷,是由各自的将军负责了,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只不是发放过程由周俊带人亲自监督,防止克扣军饷的事情发生,李世民现在可是拿自己的钱收买军心,自然不会允许有人中饱私囊了。 三军将士集合,周俊在高隆海的陪同下走上了点将台,他转身面向众将士大声宣布道“本人奉秦王殿下的命令前来为各位发放军饷,你们的军饷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发放了,秦王t恤大家的辛苦,决定一次性将这三个月的军饷一起发给大家。” 听到这里台下的将士脸上就已经露出了欣喜之色,这一切都被周俊看在眼里。 他之前也有过了解,高句丽将士军饷的发放几乎是每四个月发放一次,而且也不是一次性将拖欠四个月的军饷全部发放,不部分情况是先发一个月,偶尔高句丽王和户部的那些官员心情好了,会给他们一次性发放两个月,而且到手的军饷最多也就只有六成,剩下的四成自然是有关人等给分了。 克扣军饷之事可不仅仅只有华夏会发生,在这高句丽也是一样,也不知道高句丽的这个传统是不是也是和华夏学习的呢。 。 我欲扬唐 我欲扬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