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节
他不知这是世人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赵含章离那个位置越来越近,但几乎无人阻止她。 阻止她的人也不是为了忠孝仁义,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赵程想不明白,大晋是得位不正,但赵含章如此窃国,难道就正了吗? 不论晋如何得国,他们现在都是晋臣,晋帝若无能残暴也就算了,为了仁义,也当反之; 可当今年纪还小,并未作恶,他虽不是非常聪明,努力学习,未必不能成为一任合格的君主。 赵程承认自己对小皇帝有了师徒之情,可即便除去这份感情,他依旧觉得当给小皇帝一个机会。 但他自觉劝不动赵含章,也劝不动宗族,所以道不同,只能离开。 在给小皇帝教学的这一年里,他不断的给赵铭写信,还将小皇帝的功课寄给赵铭看。 赵氏之中,如果赵铭愿意站在他这边,那他就有了劝动赵含章的资本。 可惜,本来非常反对赵含章作为的赵铭却坚持维护起她来,并写信斥责他,“以高德标榜自己,却是最无德之人。” 这话太狠,赵程单方面和赵铭绝交了。 赵含章并不知道赵铭私底下还维护了她一把,见大家轮番上阵都劝不住赵程,他又两次上疏辞官后,她便答应了。 赵程对自己尤为心狠,一顺利辞官,立即收拾东西就要离开京城。 七叔祖气坏了,每天从他家门前路过都能听到他中气十足的叫骂声。 一开始就是骂赵程,到后来连赵含章都骂了,要不是五叔祖拦着,他非杀到京城质问赵含章不可。 他坚定的认为,“子途就只会读书,一定是有人欺负他了,赵含章还不帮他,他这才要辞官的。” 七叔祖甚至阴谋论起来,“难道是因为封我陶朱侯的事,她秋后算账?” 赵淞无言道:“三娘怎会如此小气?何况,封侯的事还是她主动提起的,可见她打心底认为你有资格封侯。” “我也觉得我有,”赵瑚骂累了,坐下喝一口茶继续骂,“那一定是她让子途干什么坏事,而子途翩翩君子,所以不愿,她就逼子途辞官了。” “好黑的心啊,我们家从老到幼皆为她所用,我给她钱,子途给她教学生,正儿给她做苦力,我们一家三口都这样劳累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结果她一言不合就逼人辞官,这样小心眼,我等简直没法活呀——” 赵含章来送行,隔着老远就听到了,幸亏她当初压了辞职信,还等他上了两遍才答应,不然外头不知道要传成什么样了。 赵含章大踏步拐进院子,“七叔祖,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 赵瑚看见她,哼了一声扭过身子去背对着她,骂了两天,她可终于来了。 赵含章将提来的两坛酒交给下人,“我来给程叔父送行。” 赵瑚气的直接回身怒目她,“你不说劝人留下,你竟然还来送行?你知不知道,今天二十五了,再有四天就过年了!” “我知道呀,”赵含章道:“今日朝廷封印,所以我才有空来见程叔父,不然我只能明日到城门口送人了。” 她左右看了看后问:“程叔父呢?他东西收拾得如何了?” 赵淞拉住怒气冲冲的赵瑚,“你快给你七叔祖解释一下子途辞官的原因吧,再闹下去,全京城都要看我们赵家的笑话了。” 赵含章沉默,赵淞和赵瑚全都认真的盯着她,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出来赵程辞官的原因啊。 他又一言不发,让他们想打探都探不到。 赵含章对上他们炯炯有神的双眼,尤其是赵瑚,那双眼睛有神得都快要喷火了,想到宅子外面围着的那些看热闹和打探消息的人,的确不能再让赵瑚这么骂下去了。 于是她道:“我不是个好人。” 赵瑚点头,这一点他早知道了,谁家好人能坐到她这个位置上? 赵含章就慢条斯理的道:“既不是好人,自然要做一些恶事,程叔父读书,品德高尚,忠孝仁义,样样不缺,其中这忠为众美德之首。” 赵瑚:“哼,少给他戴高帽子,你程叔父可不忠于晋室,他早早就说过,要让天下安定,非晋室湮灭才可。” “但此一时彼一时,此时小皇帝是程叔父的学生。” 赵瑚还要否认,突然想起赵程那总是多余的父爱。 他对学生很好,好到赵瑚都忍不住嫉妒。 他带的学生,不管是家族里的子弟,还是外面姻亲们塞过来的孩子,或是后来当太学祭酒后收的学生,他皆当亲子一般教导。 赵正当洛阳县令后为什么过得这么拮据? 就是因为他有赵程这个爹。 他爹帮不了他一点不说,还总是拿赵正的俸禄去帮助贫困的学生,赵瑚就是想改掉他这个坏毛病才不给他钱的。 私底下偷偷补贴赵正,还不能给现钱,得换成吃的用的东西才行,不然根本保不住。 赵瑚一下就想到了,他一定是把小皇帝当儿学生一样疼爱上了,又感同身受了。 他更气了,腾的一下站起来,原地转圈圈,其暴怒之态吓得去捧茶碗的赵含章差点没拿稳。 “蠢材,蠢材,我怎么生了个这么蠢的儿子?”然后委屈的大哭起来,“五哥,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他都能设身处地的为那小皇帝想,为什么就不能站在我的角度上想一想?因为一件事,他记恨了我十五年啊!” 赵瑚扑进赵淞怀里哇哇大哭。 赵含章捧着茶看得目瞪口呆。 赵淞理解他,抱着他的脑袋叹息着拍了拍,然后瞪一眼探头想要看赵瑚眼泪的赵含章。 赵含章默默地收回视线,放下茶碗,起身行礼,然后默默地离开。 第1229章 担忧 赵瑚的哭声回荡在院子里,连大围墙外面都隐约听到了,更不要说同住一个屋檐下的赵程了。 赵程微微皱眉,停顿了一下后便继续收拾要带走的书。 赵正担忧的往主院方向看去,“阿父,祖父哭得好大声,您不去看看吗?” 他见过祖父骂人,打人,撒泼,就是没见过他哭,还哭得如此大声,赵正很担心。 赵程叹息一声道:“你去吧,我要是去了,他只会更生气,对他的身体更不好。” 赵正一想也是,于是将手中的书放到箱子里,“那我去看看,阿父放心,我会代您向祖父尽孝的。” 赵程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赵正越发高兴了,父亲很少拍他的肩膀,总是喜欢摸他的脑袋,把他当孩子看。 赵正自觉已经长大,并在父亲这里得到了尊重,高兴的出门。 一出门便正见赵含章被下人领过来,连忙上前,“大将军,三jiejie,你是来看阿父的吗?” 赵含章点头,“去安慰你祖父吧,让他少骂一点你父亲,你父亲极好。” 赵正见她说得认真,可见是真心,便欣然应下,带上下人一起去看祖父。 赵含章自己走进书房,赵程正手拿两本书,似乎在纠结带哪一本。 赵含章看了眼地上的三口大箱子和里面已经快放满的书,随手拿起一本来翻了翻,“程叔父,出门在外带这么多书岂不累赘?” 赵程闻声回过身来见是她,便解释道:“太学中有几个学生也要游学,正与我同行,这些书是给他们学的。” “而且既是游学,自免不了要拜访一些名士隐士,到时候可与他们谈论书籍。” 赵含章:“游学是要看世间之事,习世间之道,程叔父带这么多书去,把他们的时间都占满了,哪还有时间去历经世间的苦难和欢愉?” 她将书丢进箱子里,“要我说,一本都不必带,有您这位饱读诗书的先生在,不懂的,请问您就是了,至于名士和隐士,你们又不是书商掌柜,论什么书籍?” 赵程:“……你懂什么,这些书都是我从各处收集来的,因为是战祸中遗留,不仅有残缺,有些内容还不知出处,需要一一校对。” “赵氏和皇宫里的藏书我都翻过了,很多书中的内容两两相悖,不能自圆其说,只能拿去请教一些名士,他们或许知道,”又道:“这几年打仗丢了不少书籍字画,皇宫里的藏书楼也太寒碜了,藏书连一楼的书架都填不满。” 赵程早就想做这事了,回头把能收集到的,确认内容真实的书整理好了送到书局去刊印,到时候太学里放一册,皇宫里放一册,他还能够收藏一册,也算造福后人了。 赵含章伸手摸了摸鼻子,尴尬一笑,“此事记下,到时候我让书局来印,我家也收藏一册,再挑选一些放到书铺里售卖。” 赵程没反对。 赵含章就帮他一起收拾,念道道:“程叔父到了外面替我多看看百姓们过得如何,不论好坏都要多给我写信,最好多问问遇见的人,问问他们觉得朝廷应该如何做,他们的生活才能更好。” 赵程闻言抬头去看赵含章,不由的叹息,“你的确比陛下更适合,我有时候也会想,不如就是你吧,可我又很快后悔。” “这个天下坏透了,君不君,臣不臣,武将常叛乱,文官为利谋划,为首的门阀垄断晋升之道,豪族抢占百姓土地,而普通百姓间,父母不慈,子孙不孝,兄弟姐妹不悌不友,逞凶斗恶的比比皆是,这都是因为道德败坏,人心不古。” “小陛下未曾有过错处,你,你若代他,即便你再有名望,世上的人也会鄙夷你的,道德只会更败坏,”赵程痛心道:“秦暴政,于是二世而亡,汉替天行道,乃正统,所以能传四百年,而魏和晋,皆是叛臣,才有这乱世的劫难。你现在要步魏晋的后尘吗?” 赵含章:“程叔父怎知,我不能开创第二个汉王朝呢?” 赵程见她虽面色淡然,语气却坚定不已,便知她没听进去劝,最后叹息一声道:“可道德败坏了,就再难修复了。” 赵含章面色坚毅,“教化可以弥补这一点,你怕百姓不忠不义,我便教他们忠义;你怕他们不慈不孝,我便以身作则;我不信世风不能矫正。” 赵程却悲观得不行,眼眶通红的道:“若是上天不肯,你再努力也没用,你本就立身不正,天下谁人信服?” “现在大家尊你敬你,是因为你驱逐匈奴,收复河山,侍帝以尊,一旦你僭越,这些赞扬就会变成咒骂加诸汝身,到时你承受得起吗?” “这点流言蜚语我还是承受得起的……” “那要是连上天都反对你呢?” 赵含章听出了火气,差点压不住火,“什么上天,我不信天,我信民,在我心中,民就是天,民意就是天意,是要我还是要小皇帝,看的不是天意,而是民意!” “民意?”赵程喃喃,“民意不还是天意吗?人心异变,现在你是忠臣,是大将军,民心对你自然是千好万好,可一旦你做的事不是他们所期许的了,民心还会在你这里吗?” “到时候,你就是司马昭,你就是乱臣贼子,就连整个赵氏都要被牵连在内。” 赵含章张了张嘴,心头的火气快速退散,她好奇的问赵程,“程叔父,你一直不喜司马一家,你也说了,现在世道不公,道德败坏是因为这百年来的战乱,是因为晋室得位不正,既如此,晋总有一日会被取代,你认为谁来取代更好?” 赵程摇头,“我又不是算命先生,如何得知?” “您不是算命先生,怎么就知道我治国之后会世风日下,道德败坏?” 赵程直接出卖郭璞,“郭先生说,赵氏成于民心,也败于民心。” 赵含章惊喜,“郭璞是这么说的?” 赵程点头。 赵含章:“这不是好事吗?” 赵程:…… 他一脸沉默的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