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修真小说 - 华天夏之大秦在线阅读 - 第八十一章 新梁山

第八十一章 新梁山

    王仙芝之乱终于算是完全平定。

    想着东山再起的某些溃军在赵云吕布等人的追剿下,连落草为寇的机会都没有,因为而后跟来的是霍去病的“劳役”大军。这些本是义军的劳役拿着朝廷的粮饷,为着鲁地的未来修路,眼看着就要过上安稳的日子,他们当然不想让那些有着想法的溃军变成强盗山贼,于是乎这些劳役不止负责修建官道,有些人甚至自发的参与到了剿贼当中。

    而鲁地的盐贩们更是叫苦不迭,从濮阳而来的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是没收了王仙芝家乡的盐产,然后以协助叛贼的罪名强行没收了他们的盐产,奈何他们有苦却无地方说去,只因为他们之中大多数人确实参与到了王仙芝的事情当中,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民意。

    作为盐贩的他们平日里富得流油作威作福,联合起来哄抬盐价,虽然他们都是私盐盐贩,盐价已经比官盐低了不少。但有了嬴政颁布的盐法新政后,百姓们对于这些盐贩的怨意更甚了。

    至于汉军没收了这些盐产之后,贯彻了盐法新政的要求,以二两的售价卖给了当地的百姓。虽然低于了新政当中规定的统一售价,但嬴政并不反对。

    一来这些盐产是没收所得,朝廷没有花一分一毫的成本。二来朝廷要赚也不能赚太多。当然,由于没收的盐产太多,并不是所有都以二两出售,大部分的盐亦被转运至其他地方按照新政中的规定以四两出售。

    即使如此,朝廷仍旧从在鲁地销售的盐中获得了巨额银两,大部分归入了国库,而一部分则就地拨在了修建鲁地官道的劳役上。

    对于这种借花献佛劫富济贫的事,老百姓们当然是觉得多多益善,正在修建官道的劳役们更是乐不可支,没想到为家乡出力修路不仅有粮吃,竟然还有工钱拿?于是这事又为盐法新政赢得了第二次好口碑。

    至于尚君长与蔡温球以死追随王仙芝的消息也传遍了各地,虽然有人怀疑,但紧接着而来的秦皇封两人为忠勇侯和义勇候的消息则让人不得不生出一种秦皇天心仁厚的感觉。

    因为众人都知道,在王仙芝死后,是刘彻亲自带着尚君长蔡温球两人赶回沂州,这也打破了汉军诛杀降将的传闻。

    而王仙芝死后,尚君长与蔡温球的死活意义已经不大,刘彻没必要多此一举的杀死两人,嬴政更没必要在两人死后还追封两人爵位,所以在众人看来,或者说百姓看来,有着盐法新政在前,此时更觉得嬴政是位仁德的明君了。

    只有嬴政、刘彻与霍去病知道,当两个多此一举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那便不是多此一举了。颇有些负负得正的道理。即使有人能想到嬴政的真实目的,可谁又敢说出来呢?毕竟人们往往都是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有一个仁德的明君则是他们愿意相信的。

    ————————————————————————————

    仿佛是老天被嬴政所实行的盐法新政感动了,久未落雨的地京以及附近的大片土地都普降甘霖,梁山村自然包括在其中。

    只是这雨未免下得有些大。

    “快,将盐都搬到屋子里去,别让雨给淋湿了。动作都快点!”宋江顶着伞,在雨中不停的指挥着。

    其实在布置着八荒玄火阵的灶台上已经搭建起来了一个不小的棚子,平时生产出来的盐都用布袋装好放到了专门搭建的一个大仓库里头,而刚生产出来的盐则放在了棚子能够覆盖到的地方。只是此时的雨太大了,棚子顶部虽然用厚厚的茅草盖住但是仍旧有些水渗了进来,而且地上已经开始积水,即使已经做过了垫高的处理,但是照着雨势下雨,最低那层盐估计是要沾水的,于是宋江才让人将盐搬到就近的屋子里去,等天晴了再搬到大仓库。

    雨下得越来越大,宋江隐隐有些担心,此时便见到一人撑着伞朝着自己走过来,就算如此,那人也已经身上尽湿。宋江赶忙迎了上去,恭声道“司使大人,雨这么大您还出来干甚?”

    来人正是从地京赶来督盐的李冰,他看着瓢泼大雨似乎永远都停不下来的样子,然后忧心道“宋大人,雨势如此之大,我担心接下来的洪水啊。此地离后方的河流有些近,若是洪水导致水势上涨,怕是这灶台就被淹了。”

    宋江被李冰称呼为宋大人也是很受用,毕竟他已经被嬴政封为督盐使,小小也是一方盐官,只是此时却也高兴不起来,面露忧色道“司使大人说的极是,我也正担心此事,要是这灶台被淹了,势必会影响盐的产量啊。”

    李冰点点头,他最初了解到这个灶台的作用的时候,或者说是知道了灶台里所布置的阵法之后,由衷的赞叹于布阵之人的道法与能力,而知道了那人是许宣后,不由得对许宣心生敬意起来。因为现在实行的新政里头盐铁专营统一定价这一重要细则是由自己提出的,但这其实都归功于许宣对自己的全盘托出。

    而布置八荒玄火阵来煮盐正是这新政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自己作为盐铁司司使务必要守好这一环。若是在新政初期产盐跟不上的话,那些盐商的嗅觉可是很灵敏的。

    “宋大人,派人准备些沙袋,垒至人高屯于河边吧。”李冰指着河岸处吩咐道。然后又指着那座新建的码头道“再让人用本大人带来的铁丝将码头加固。”

    对于李冰此时的做法,宋江一点疑虑都没有,毕竟他知道这李冰可是一手cao作了蜀地都江堰那种大工程的人。宋江一一点头应了下来,让人继续搬盐后,便赶忙找人做李冰吩咐下来的事去了。

    宋江走后,李冰也回到了自己的住处。自打实施了新政后,梁山村从卖盐中获取了不少银两,宋江按照许宣临走时的建议,大刀阔斧的对整个村子进行了重建和扩大。

    有了钱,人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所以现在的梁山村已经改头换面,焕然一新。没了之前残破的茅草屋,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一栋栋砖木结合的瓦房,不仅结实,而且即使下再大的雨也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了。

    此时李冰所住的就是一栋二层小楼。来之前李冰就命人找来了梁山村一带的地方志,翻阅了最近二十年左右的水文状况后,他才堪堪放下心来。按照地方志上的记载,最近的二十年里头并无因洪水过境而导致的灾害,也就是说这次的大雨虽然会导致上游产生洪水,但梁山村后方的河流只是支流,洪峰不会经过,只是仍旧会受到影响导致河流的水位上涨。

    李冰取出纸笔,在纸上细细的画着什么,不时的还从楼上朝外望去,观察着村子的地形,好在村子修建得错落有致,他能够在心中加以揣摩。不久后,一副挖渠引流图便跃然纸上。

    李冰知道,按照修建都江堰的经验,在梁山村挖渠虽然起不到都江堰集防洪,灌溉,航运为一体的作用,但至少可以在洪水来临水位高涨的时候进行分流,而且平日的时候也将方便村民们取水,有此足矣。

    老天估计是乏了,外边的雨便渐渐的小了起来。

    梁山村的人们也改变了以往的惰性,即使是淅淅沥沥的雨中仍旧在宋江的指挥下搬沙袋筑“洪堤”,固码头。

    看着不远处的灶台上不曾减弱的火,李冰有些感叹许宣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

    当人对生活有了向往也就有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