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陛下每天都在作死[穿书]在线阅读 - 第50页

第50页

    当时朝中的人,分为“胡党”和“其他”两类,“胡党”很好理解,胡元泰的下属和爪牙,“其他”则包括中立以及暗搓搓的反对派。

    明着反对胡元泰的人,运气好的是贬官出京,不好的就流放下狱,更不好的就午门外和菜市口见了。

    刘岱就是这里面运气好的一位。

    说起来,现在统摄百官的刘首辅,当年政治生涯的出道作品,就是一道弹劾折子。

    他弹劾的人,就是当时的内阁首辅胡元泰。

    虽然每个朝臣,都免不了被弹劾。然而弹劾胡元泰,很不一样,因为这是很危险的。

    当然,刘首辅不是单枪匹马,而是有计划,有步骤通过政治手段推倒胡元泰的计划中的一环。主使者是他当年的座师,而第一个出头的椽子,是刘岱的同窗好友肖玮。

    这样的安排也是有用意的,当年刘岱的老师,充分考虑到了事情的危险性,有意把刘岱上折子的顺序往后压了压,等形成风潮,和大家的混在一起。

    “刘士昆有大才,可为中流砥柱。”所以,并不是刘岱运气好,而是被有目的地保护起来。

    肖玮其人,时任都察院一名六品经历。此人嫉恶如仇,性情刚直,集中扳倒的胡元泰的第一张折子,就是他上的。

    折子上例数了胡元泰的十大罪状,首先是思想方面,不敬皇恩,把朝廷变成自己的工具,然后是经济问题,生活作风问题,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制造了饥荒和流民,军事和外交上,是吃败仗和不平等条约的始作俑者。

    历史上的大权jian,李林甫、秦桧和严嵩,成就也大抵如此。

    刘岱的老师没有错判形势,胡元泰进行了强烈的反扑,刘岱被赶到了南京翰林院,而肖玮还没有撑到午门,就在诏狱中死掉了。

    刘岱那时还有些不解,为什么明知道前途如此黑暗,还要往前走呢?

    肖玮在狱中爽朗一笑,“未有今日,不复闻者。”

    先驱者的声音,是暗夜里的一点萤火,虽然渺小,却能够指引后来者。

    刘岱虽然敬重肖玮的人格和胆量,却也反思起斗争的策略问题。

    胡元泰能历经风波而不倒,并不是因为他能力有多出色,或者多有人格魅力,完全是因为他拥有皇帝的支持。

    皇帝需要一个听话且舒心的代理人,首先是要一切服从于他,然后,如果能料理事务,让他耳根清净就最好了。

    看起来并不难,但是却很难做到。

    刘岱的座师,在朝中极具威望,又才华横溢,可他不屑于这么做。不仅不做,还常常上折子责备皇帝不上朝,迷恋修道。

    座师身边的下属和学生,也都是如此,刘岱回想起来,真是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冥顽不灵。

    明明一切的重点,争斗的关键,就在皇帝身上,你们却主动放弃了。

    所有人都在围着皇帝拔河。而皇帝却能四两拨千斤。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刘岱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策略和位置,与胡党虚与委蛇,低调地帮助老师取得皇帝信赖,花了三年光阴,成功扳倒了胡元泰。

    然而许多曾经的挚友,却对他说,“你变了。”指责他不再秉持公心,正直坦荡,而去玩弄权术,擅专利己。

    这一次,不是生死相隔,却一样要与知交永别,刘岱知道,当人的成长速度变得不一样时,无论有过多么美好的曾经,分别都在所难免。

    那就请不愿改变的人们继续坚守自我吧,而刘岱要向更高的权力宝座发起冲击。

    只要把握住了皇帝,这天下便为我所有。

    朱凌锶是刘岱仕途中的第三个皇帝,对于研究皇帝陛下,刘首辅很有心得。

    天兴帝刚愎自用,朱凌锶他爹耳根子软,这样性格的皇帝标本很常见,但是小皇帝本人,让刘岱有些摸不透。

    他必须清楚皇帝的喜好和厌恶,通过喜好去讨好皇帝,通过厌恶去打击政敌。

    然而,政坛老狐狸刘岱,居然不太能看明白朱凌锶。

    从小被文臣管束,没有一点儿逆反心理,学习非常刻苦,像是要去考科举;长在深宫,父母兄弟姐妹都十分奢华,没有一个穷亲戚,却十分节俭;传说幼年性情跋扈,如今一看,已经亲切到了有点缺乏威仪的地步,朝野上下,没有谁会害怕皇帝陛下。

    不过也有十分执拗的时候,比如说造大炮,为了这笔银子,甚至还坑了谢靖的老师徐程一笔。

    唯一找刘岱要过的东西,就是谢靖,可是到头来,谢靖除了多干活之外,也没落到什么太多好处,到现在也只是正四品,很少给赏赐。

    小皇帝无论何时见了刘岱,都是十分敬重礼遇的模样,朝政大事都听从内阁的意见,内阁的意见,就是刘岱的意见。

    朝中上下,无论谁有事启奏,别管好话坏话,哪怕是去骂他,皇帝也不会对那人流露出什么不满。

    刘岱觉得,这皇上要么傻里傻气,要么深不可测,他的判断,时常在这两者之间动摇。

    他虽然可以想皇帝之所想,急皇帝之所急,但是不知道皇帝的底线,就没有打击对手的核心武器。

    其实,这也是何弦教的。

    何弦说,皇上若是开口训斥了一个进言的臣子,那其余的人便都看在心里,说话前就要掂量再三。

    如此,便不利于广开言路,兼听则暗,长此下去,一定会出现问题,被人蒙蔽,比如说胡元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