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玄幻小说 - 民国之文豪在线阅读 - 第156节

第156节

    会不会有一天, 他们也遇到这种事?

    而大街上,报童拿着报纸, 还在吆喝着:“旅顺大屠杀!丧心病狂的旅顺大屠杀!快来看看啊!”

    日本人和霍英刚刚斗起来的时候, 上海的报贩之类,都是不站队的。

    但今天……他们将一些完全被日本人买通,只为日本人说话的小报纸扣下了,压根没交给报童不说, 又让报童大肆宣扬旅顺大屠杀,售卖刊登了相关文章的报纸。

    今天的报纸一送到他们手里,他们就看了,而这一看, 就被气坏了。

    那些日本人,竟然将一座城市里的中国百姓全部杀死!

    原本只想赚钱, 一点都不想站队的报贩,这时候已经站队了。

    某个大报社。

    之前,因为政府方面施压,因为日本人送来了一些钱的缘故,他们在刊登霍二少送来的文章的同时,也会刊登日本人送来的文章。

    但昨天晚上,看过霍二少送来的关于旅顺大屠杀的文章之后,他们却后悔了。

    他们胆小怕事,昨晚主事的人又不在,因此还是刊登了日本人送来的文章,但心里却无比后悔,这会儿看着自家今天的报纸,脸上都露出惭愧来。

    霍大帅是怎么样的人,他们并不清楚,但霍二少是怎么样的人,他们还是知道的。

    霍二少在上海周围建工厂,为了多帮助一些人,特地去受了灾害的地方招工,招工回来之后,还让那些工人读书……这样一个人,他们竟然还抹黑他。

    什么霍英为了争夺权势,害死姨娘所出的弟弟,什么霍英这人喜欢用鞭子抽打下人,什么霍英玩死了很多女人……肯定都是假的!

    倒是这场屠杀……

    旅顺大屠杀这样的事情,真要去调查,肯定是查的出来的。

    这些大报基本都有门路,他们打听过之后,已经知道真相了。

    这是真的。

    想也是,霍二少再大的胆子,也不敢编造出这种事情。

    “今后,我们报社不再刊登帮日本人说话的文章!”主编道。

    报社的那些记者和编辑纷纷点头。

    主编又道:“对了,你们今天去采访一下霍二少建的工厂和孤儿院里的人,明天我们一定要帮霍二少洗清身上的脏水!”

    那些记者大声应是。

    震旦大学图书馆。

    “没想到日人竟然还做过这样的事情!”

    “这件事清政府不可能不知道,他们竟然隐瞒了下来!”

    “这些人实在可恶!”

    “他们还污蔑霍家!前面这些,一定都是谣言!”

    ……

    外面的人都在看报纸的时候,傅怀安等人,也看了。

    傅怀安近来,每天都会去孤儿院工作。

    白天的时候帮着做点事情,学学英文,写写小说,晚上再给孤儿院的孩子上上课……他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在接触过孤儿院的孩子之后,他还很快成长起来。

    他一直以为,《流浪记》里的豆豆的生活,已经够可怜了,可实际上,孤儿院的孩子们的生活,更加可怜。

    就说最近刚刚被送来孤儿院的孩子……

    有个男孩不小心被马车撞倒,右手还被车轮碾过,成了废人,然后就被家里人抛弃了,扔到了城里。

    又有个女孩子,她弟弟游泳时不慎落水死亡,父母觉得都是当时在割草的她的错,是她没看牢弟弟才让她弟弟死了,竟是硬生生打断她的肋骨,把她打的背过气去,然后以为她死了,就将她用草席一裹扔了出去……她没死,但要不是被送到了孤儿院,朱婉婉又愿意花钱救她,她怕是早就没命了。

    至于那种父母出事,被亲戚占了房子田地赶出家门的孩子……简直再常见不过。

    傅怀安接触多了这些孩子之后,倒不像以前那样,总觉得自己很可怜,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了。

    他甚至不爱出去玩了,他觉得自己以前整天在外面玩浪费时间浪费钱实在不应该。

    今天早上起来之后,傅怀安先在家里吃好早餐,然后就去找了朱婉婉和穆昌玉,一起去孤儿院,路上的时候,他还买了几份报纸,打算到了孤儿院之后读给那些孩子听。

    这些孩子连杭州在哪里,北京在哪里都不知道,他想多告诉他们一些事情。

    结果……报纸刚买到,他就看到了报纸头版上的一条报道,说霍英这人最是心胸狭窄,因为怕被姨太太生的弟弟抢走家财,就将不过十来岁的弟弟害死。

    傅怀安:“……”

    他父亲身边的女人不算多,生孩子的更少,他的兄弟姐妹里比他小的,就只有两个,还都是女的。

    因此儿子里面,他是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个姨太太生的。

    霍英对他不算好,当初没少针对他吓唬他,他挺怕霍英的,但霍英真的没有弄死他……

    正这么想着,傅怀安又看到另一张报纸上,写他的父亲曾经为了得到兵权,喊别人干爹,向人下跪磕头,后来又为了夺权,把提拔他的人杀了……

    “真是胡说八道!这些报纸怎么能乱登!”傅怀安生气极了:“我……我相信霍盛平,他绝不是这样的人!”

    那篇文章很短,朱婉婉看了看,当即道:“我也相信霍大帅,他能教导出霍二少这样优秀的孩子来,肯定不会是这样的人。”

    “那是!”傅怀安连连点头,突然又想到一件事——霍英哪里优秀了!?

    他就吃亏在年纪小,他要是早出生几年,一定能做的比霍英好!

    “这一定是那些日本人诬陷霍二少!”穆昌玉也道。穆昌玉没见过霍英,但穆琼对霍英非常推崇,她对霍二少的印象也就很好:“霍二少那样无私的人,怎么可能为了家财害死弟弟?”

    傅怀安:“……”霍英哪里无私了?他特别小气!

    不过,就算霍英再糟糕,那也是他的哥哥,他是肯定要帮霍英说话的。

    傅怀安只能点头。

    三人在路上走,因而没去看后面的文章,就只骂了一番日本人,直到来到孤儿院,才看了后面的内容。

    傅怀安瞧见后面“旅顺大屠杀幸存者”写的文章,猛地睁大了眼睛:“那些日本人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同一时间,其他的一些地方,也有人怒道:“那些日本人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不过一上午,上海的人,基本上就都知道旅顺大屠杀的事情了,不仅如此,通过电报,这件事还被告诉了其他城市的人。

    这场被日本人隐藏了二十年的大屠杀,此时终于被所有人知晓。

    而这件事,震惊的又何止是中国人?

    日本人跟霍二少闹起来的事情,生活在租界的其他国家的人,都是知道的。

    因为《传染》的缘故,他们已经开始防备日本了,但霍英和日本人的矛盾,他们并没有插手。

    日本并没有侵害到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去管,更何况,现在欧洲的战争正打得如荼如火,他们暂时也没功夫去管。

    说起来,日军全面侵华的时候,英法美这些在当时跟中国关系不错的国家,一开始就是完全不管的,因为那时日本主要在东北动手。

    直到后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入侵上海,欧美列强发现自己的利益受损,才在国际上表达出对日本的不满来。

    不过,他们现在虽然不插手,但对日本的印象已经非常不好,今天看过报纸之后,印象就更差了。

    “当初在我的国家,有报纸报道了旅顺大屠杀这件事,但紧跟着,就有别的报纸电台说那是对日本人的污蔑。”一个英国人道。

    一个美国人道:“是的,在我们的国家,也曾有报纸报道过这件事。”

    “这些日本人做的事情太可怕了,我觉得培养细菌来打仗这样的事情,他们或许真的做得出来。”

    “我们一定要小心这些人……”

    这些洋人对日本人的印象更差了,同时,对报纸上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英国传教士写的文章,则深表赞同。

    甚至还有人决定也跟那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英国传教士一样,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关于大屠杀的事情说出来,谴责一下日本。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英国传教士”穆琼自己都没想到会有这么一个结果。

    旅顺大屠杀这件事突然被披露,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就连他们自己国家的人,也觉得难以接受。

    其实日本国内,很多人并不讨厌中国,甚至来中国的日本人……有些是真心想要帮助中国的。

    因此,当初隐瞒旅顺大屠杀这件事的时候,日本军方是连自己国家的人都隐瞒的,当时随军的日本记者,他们都筛选过,采访稿也会看过,任何对他们不利的报道,都是不许刊登的。

    也就是说,日本人自己,大多都是不知道旅顺大屠杀这件事的。

    当然了,土肥原四郎是知道的,就算不知道……他也觉得没什么。

    当时那些支那人杀死了他们国家的士兵,他们因此报复,这在他看来,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过,他觉得正常,别人不觉得。

    福山明毅是一个日本文人。

    他一直仰慕中国文化,最终在一年前来到中国,想要看看这个孕育了很多诗人和文人的国家是怎么样的。

    他很失望,非常失望。

    这个国家的人,跟他想象中完全不同。这里的百姓一点精气神都没有,这里的乞丐追着他要钱,这里的商人,又变着法子讨好他,没有一点骨气。

    他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渐渐地,就看不起这个国家的人了,还有了一种无以伦比的优越感。

    当《传染》出现,他和其他日本人一样愤怒,并参加了游行,这几天,他更是一直在写文章批评那些可恶的支那人。

    结果,就在这时候,他突然得知,原来自己的国家,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一直在帮助这个国家,他们……真的侵略了这个国家!

    福山明毅尴尬极了。

    而跟福山明毅一样想的,有很多人。

    他们去找了土肥原四郎。

    土肥原四郎义正言辞地表示:“并没有屠城,是支那人污蔑我们!”

    “当时有支那士兵藏在百姓之中,杀害了我们的士兵,那些士兵气愤之下,才会动手!”

    “我们是正当防卫!”

    ……

    都能把侵略说成帮助了,土肥原四郎自然也能把屠杀说成是正当防卫。

    哪怕那场战斗,清军死了两千多人,日军才死了两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