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溪水人家绕在线阅读 - 第73节

第73节

    付忱点了点头,道:“我这样子也送不得你,你路上小心,得闲记得家来坐坐。”

    江石应下,轻拍了拍他的肩,临走又嘱付一句:“你爹西去,你便是一家之主,学着扛扛一家的担子。”

    付忱端整面容,正色道:“江弟这话是肺腑之言,我定记在心里,等我养好伤,必担起家中重责。”

    江石原本还当他一个身娇rou贵的富家子,突逢大变自此一蹶不振,倒不想狠摔一跤,依旧挣扎着爬了起来,付和生在天有灵,心中也得安慰。

    出了付家大门,江石瞄了眼紧紧跟在身后小心翼翼的付家小厮儿,这才从怀中取出身契看了一眼,奇道:“原来你名唤付小司,怪道付伯父唤你小司儿,我还当怎连名都没有。”

    付小司憨憨一笑:“原是郎主随意取的,不过一个名儿,能应就成。”他看了眼江石,怯怯问道,“郎君,我们可是家去?”

    江石心下奇怪,问道:“我家贫寒,你跟了我怕是有好多cao劳,远不如留在付家安逸。”

    付小司吓得脸色剧变,忙道:“郎主吩咐我跟着郎君,我心里眼里就只郎君一人,郎君切莫撇下我。”

    江石道:“你只管大胆与我说,付伯父既把你给了我,那我便做得主,你留在付家,既有付伯父的旧主情,又有我的几分薄面,付伯娘与付忱想来应会善待你。”

    付小司连连摇头,坚声道:“不不,我只随着郎君,郎君吃干我吃稀,郎君要是吃稀,与我一口汤便好。”他缩缩脖子,害怕不已道,“付……付家……我怕得紧。”

    江石眯起眼:“怕得紧?”

    付小司挠着头:“就是心中害怕,晚上睡着都不敢合眼,况……况且……”他况且个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江石深深地看他一眼,付家高墙深院,门口依旧悬着白幡,细听,悲哭、哀泣、咒骂、木鱼声交织成一处,无孔不入般渗透开来。

    阿萁坐在茶铺一角,时不时地探出头看了看付家巷口,眼见日渐中移还没有人影,便有些心焦,低语道:“江阿兄送了口信,说是今日归的,莫不是我听岔了?”

    沈越翎老神在在道:“是阿姊心慌。”他的长随在他身后也笑着道:“小娘子没有听岔,送口信的说得正是今日。”

    阿萁讪讪一笑,溜眼沈越翎:“天这般热,你跟着过来甚么?”

    沈越翎一摇扇子:“我急着再见江阿兄,好与他把酒言欢。”

    阿萁笑道:“听你夸口,你这岁数,言欢也就罢了,把酒?我不信娘子许你多吃酒。”

    长随立马跟着道:“小娘子说得有理,娘子管得严,小郎君要是吃醉了,怕是我要跟着挨板子。”

    沈越翎瞪他一眼,老气横秋道:“老陈,这话可不入耳,我几时吃醉过?”

    陈长随笑着哄道:“小郎君莫怪,我这不是生了颗白担cao劳的心。”

    沈越翎叹口气,深思半会,这才道:“不过,这段时日我要自省吾身,不可犯下丁点的错误,半点都不可惹阿爹生气,老陈,你记得时时刻刻点我。”

    阿萁在旁大奇:“这又是为了哪桩?”

    沈越翎理直气壮道:“自是为了同你们一道进京,啊呀,这等始到一,一生二之事,怎可少了我。”

    阿萁愣了愣:“我听娘子道,特将你从你叔父那接回,是要你读书的。”

    沈越翎笑道:“多行路,多读书,二者不可兼时,自是择前者弃后者。”

    阿萁暗暗摇头,难为沈家主与沈娘子生养了这么一个爱擅歪缠的儿郎,一日到晚,应付他都不知要花多少心血。她眼尖,一面跟沈越翎瞎扯,一面看向路口,忽见一片衣角映入眼帘,弃下手中茶杯,便从茶铺奔了出去。

    艳阳正好,少年郎君见到她,笑比艳阳灿烂。

    “萁娘,你怎来了?”

    阿萁抿唇笑道:“你去时,我送的你,如今你归家,我也要迎你一迎,不然,去时有,来时无,好似不够圆满。”

    江石笑看着她,道:“那……这次送了又迎,下次要不要送我?”

    阿萁促狭一笑,装着深思良久,摇了摇头:“这次又送又迎的,下次就算了罢。这暑去秋来的,田间有粮要收,山里还有秋蕈要采,好些事,哪里得空再送你,再迎你的?”

    她说得一本正经,江石唇边的笑意却没有消下去,反问道:“你又知我下次出门正是秋时?”

    第115章 体面归村

    稻穗青青,正是灌浆之时,江二娘子披着盖头,挽着裤脚,拿了一把小锄在田间清水沟堆积的淤泥败草。她家今年的田地疏于打理,朱禾矮瘦,穗头也比别家的瘪疏,江二娘子是越看越生气,通几下沟泥,咒骂几句,伸手抓一把邻田稻穗……越看越生气。

    她素来是个自家不得好,恨不得百家齐吃亏的毛病,在田梗上绕了几圈,看近处无人,恶向胆边生,偷摸着就将邻田的水渠挖了个口。她做的贼事,却不防被邻家守水的小儿逮个正着。邻家小儿不过六七岁,生得又瘦小,正猫在田间捉泥鳅,听到响动,躲在一边看究竟,惊见江二娘子放了自家田里的水,一声尖叫,一个蛙扑抱住了江二娘子的腿,扯开嗓门大喊:“可爹阿娘阿爷,大伯二伯四叔过来啊,江二家的肥婆娘使坏,放了咱们田里的水。”

    江二娘子大急,拔腿要踢邻家小儿,邻家小儿却是个倔驴脾性,她不踢还好,她一抬腿,驴脾气上来,挨了一脚尤自死死抱江二娘子的腿,田埂地间本就不平,一个抽腿要走,一个抱紧不松,江二娘子立足不稳,扑通一声跌倒在田里,连着邻家小儿一道压了一片稻禾,摔了个泥滚。

    这一功夫,邻田人家早就齐声出动,扛锄的扛扁担的抄弯刀的凶神恶煞就往田间来。江二娘子的贼胆被吓得缩成虾米,也不起身,坐在泥地拍着泥浆嚎哭:“小兔崽子自个掏泥鳅挖了水沟放了水,倒赖我身上,你们一个一个只管拣了我一个妇道人家来欺,这可活不得了,活不得了,我死了也要烂你家地里头。”

    邻田人家也是个厉害的,怒道:“放屁,你在村中名声臭气熏天,生得一副烂肚肠,是不是看我家今岁地肥,眼红使坏。”

    江二娘子被一语道破心事,心虚地缩了缩身,不敢答,只哭喊:“江二,江二,你个鳖王八,你娘子被人堵在田里欺负,你个鳖王八躲哪里去了?”

    江二娘子被吓缩了胆,江二是天生胆小,只是胆再小也要露个面,领着几个半大不小的儿子到田间,嗯嗯吭吭地说了些不着四六的话,又像是赔罪又像是推脱。

    邻田人家听得不耐烦起来,推了江二一把,道:“不必多费口舌,你们只说放了我家田里的水,这事该怎么了?不说个清楚明白来,我们几兄弟一齐上,把你屋都耙了。”

    江二娘子往泥地一倒,哭道:“要逼死个人哦,左右活不下去,拿一根绳给我,我吊死你屋外头。”

    他们两家吵成一团,引得好些村人围观,江二家不得人心,任凭江二娘子哭得如何可怜,众人言语间都责骂她心黑。

    江二娘子这回倒真个哭了,泥猪赖狗一般在泥地里,哑着嗓子声泪俱下,东拉西扯地诉起哭来,一条条,一件件,大大小小巨细靡遗,越说越伤心,越说越觉得自己可怜。

    邻田人家堵回了水渠,他们家来的都最壮力,个个生得牛高马大,又是扁担又是锄头,倒衬得江二娘子弱小受欺模样。他们一家村里居,还要脸面名声,不似江二娘子,脸皮早换成铜钿花用了出去,又看村人越围越多,慢慢也熄了火。

    他们一家生了退意,江二娘子却是得寸进尺的,泪一把,鼻涕一把,一会骂,一会寻死,江二脸一阵,红一阵,也不知是羞是恼,左右羞也好恼也好,将头一缩,眼一别,顿成干净。

    他们一家热闹间,忽得不知谁喊了一声:“唉哟,你们怎还在田间立着,村口码头来了一只大船,这船上有屋有梁还雕花,还有一个好生俊俏的小郎君。”

    村人一愣,纷纷道:“怕不路过客,咱们村各家各户都是吃不饱饿不死,哪家识得贵人。”

    那传话的道:“你懂个屁,江大家的江石,也不知在外头做什么营生,是他交结的富家子弟,真是了不得,人家高台人物,使得下人都比我们金贵。”

    又有诧异道:“前些时日,也来一条船接了施家二娘子进了城,他们两家几时交得这运道。”

    有人酸溜溜道:“他们两家收蕈子起,就亲厚,两家好得跟一家似的,也不知是江家沾了施家光,还是施家得了江家的好。”

    一人道:“我看还是江石有出息的缘故,前些时的船可没今日的体面。”

    江二娘子与江二双双呆滞在那,怔怔地听着,只觉一言一句,都是别有用心。江石出息了?怎就出息了?出息了有好处,她这个亲娘半点好处都没沾到,反惹得一身臊味,老天不开眼啊。

    果然有人笑道:“怪道这好命歹命不由人,有时终须有,没时就是没。”

    “走走走,在这田间闻着烂泥味,我们也去凑凑热闹,看看贵人的模样,也好开开眼界。”

    不等江二和江二娘子回过神来,田间村人散得干干净净,连着邻田人家都去码头处看热闹,将他们一家人留在了当地。

    江二娘子一甩手上的烂泥,咬牙道:“走,我们也去看看,看看那天打雷劈的不孝子攀上了什么高枝,前世造孽才生得他。”

    江二端着肩,懦懦点了下头。

    江二娘子在水沟里胡乱洗了手上脸上的泥,赤着脚昂着头,杀气腾腾往码头赶去。

    江二家不得劲,施大家也是两眼溜着酸,施家三子三媳牵大拉小挤在人群中,伸着脖瞪着眼:亲戚邻舍,都是泥腿贫家,怎他家越过越好?开春后帮着江家捡蕈子,就得了不老少的钱,萁娘帮着江家去桃溪卖蕈子,也不知识得哪个大牌面的人物,特特遣了人来村中接,一住小半月不说,还正儿八经给送回来?也不知这丫头片子哪里挣来的脸面。

    施家与江家早一天就得了阿萁和江石捎来的口信,施老娘天蒙蒙亮就起身,将一家人指使得团团转转,洒扫抹窗,一边收拾一边喜气洋洋地念叨:“农家泥地,都是尘土,唉哟,家中也没个好茶,都是碎沫子,也没甚好吃食可以招待的。”

    施进脸上也堆着笑,女儿总算回家,金窝银窝哪比得家中狗窝,他摸摸头,憨笑道:“我去山中寻摸寻摸,说不得能猎个山鸡、野兔。”

    施老娘点头称是,又打水揪了哈欠连天的阿豆要她净面洗头,亲自拿了梳子帮她梳头:“好生埋汰的丫头,咱家虽没好衣裳,身上总要干干净净见客。”

    阿豆被扯得头眼刺痛,皱着面皮道:“家中有好布,嬢嬢裁身新衣裳。”

    “呸,不年不节的,裁甚的新衣裳。”施老娘骂道。

    阿豆嘟嘴:“那阿姊怎在裁新衣。”

    施老娘瞪她:“好个没良心的丫头,你大姊姊秋后就及笄了,连身新衣裳也不得?”

    阿豆抽抽鼻子:“那我及笄时有新衣裳吗?”

    施老娘捏着梳子,差点一梳子敲过去,道:“有,家中如今也过得去,一身衣裳还是有的。”

    阿豆虽然得了“衣裳”,却大为委屈,低声道:“我就知道我是拣来,家里要是过不去,我就没衣裳穿。”

    施老娘气得一扯她的发髻,又虎着脸喝道:“贵人来家,你只闭牢嘴,半个字不许说。”

    阿豆不甘不愿地噢了一声,施老娘深觉这孙女儿是个糟心,一回头看见无所适从的儿媳陈氏忐忑地抱着小孙女,阿叶也是坐立难安,长叹一口气,这俩也是糟心的,怎就没个顺眼的。她本来还想揽事,无论如何也要请贵人在自家吃顿饭农家饭,偏一窝都是不省事,罢了罢了,还是推给江家待客去。

    施老娘半是自得半是遗憾,将发髻抿得溜光,这世间有好事,也不得十全十美,再不得,自家也是个村中独一份,没白养萁娘这丫头,虽不是男孙,也给自己挣得了脸面。

    她看着缓缓靠近的码头的船,好船她也在桃溪见过,几时能到家门口的,看船头立着三个少年人,那高个俊郎的是江石,她将来的二孙女婿;一旁的青衣讨喜的的青衣小娘子,可不就是她的二孙女?那俊俏的小郎君定是沈家子,这是她孙女和孙女婿交好的高朋……看看一船的仆役护卫,真是几辈也没见过排场和体面……

    施老娘在一道一道又羡又妒的目光中笑开了花

    第116章 独角之戏

    阿萁立在船头,几乎傻了眼,村前码头围了乌泱泱一群人,身矮力微的村童挤不到前头,大拖小,小托大,三三两两攀上村中老樟树。

    沈越翎惊愕非常,他小小年纪行路却多,自认颇有见识,却不曾这般被一群人围着看什么新奇葩事物一般打量着。

    江石倒早有预料,这个时节田间事不算多,三家村又无甚消遣,村人好邻里长短,这家一点吵闹,不多时就能传得人尽皆知,何况村中来了一艘好船,几十年也难得一见,得闲的村人哪里会放过这种热闹。

    阿萁有些苦恼地绞着眉,这趟他们归家,是沈娘子亲送,一来为上京之事,二来看看山野风光,却不料竟闹出这般大的动静,沈娘子此来还将鳐鳐带在了身边,也不知会不会受惊吃唬。

    他们仨个小的面面相觑,都有些措手不及,沈娘子镇定自若,戴好幂篱牵了鳐鳐出来笑着打趣:“到了家门口,莫不是认不得路了?”反倒是鳐鳐的乳母害怕不已,屡次欲言又止。

    阿萁也生怕出事,有点难为情道:“娘子,我不曾想到竟引得好些邻舍来看热闹。”

    沈娘子笑道:“不妨事,是我们招摇了。”

    施老娘在岸上扬着头,看到船上沈娘子的身影,一拍腿,暗道:坏了,他们富家子弟,不比我们农人皮厚,可禁不得一群人围着好似看猴。她一想到这节,忙驱赶众人:“家去家去,只你们手里闲慌,瞎凑得什么热闹?走走走,别惊了我家的客。”

    有村人看见沈娘子,差没了心神,哪里肯走,硬声道:“婶娘,村口地又不是你买下的,还不许人立脚的?”

    施老娘怒道:“放屁,村中从来这家有事,那家避道的。依你的说,你家门口那地也不是你买下的,可许我日日赶了鹅犬去那拱食撒野?你家哪日办红白喜事,看我不拉头牛去堵道,横竖没站你家的地!”

    那人笑道:“不过白说说,惹来婶娘这些话。”脚下却是一动不动,仍旧拿两眼,一眼一眼地看着船头的沈娘子。

    施老娘拉长着脸,冷声道:“你再立着不挪坑试试,端看以后,看我说真说假。”

    那人这才怕将起来,施寡妇当年堵着施大家门口哭嚎,哭得施大半分脸面也无,想想自己有父有母有子有女,红白喜事是晚得有几场,真惹上她,不定真能堵门。这人不甘不愿,骂骂咧咧走了。

    施老娘骂走了一个,却骂不掉一群,好在江大与卫煦早有见机,一得消息,就去请了里正来压阵,这才将围观的村人赶回家去,只剩得几家皮厚人家与大胆村童嬉笑着不走,中间江二娘子成为惹眼,赤脚污衣半拉泥,嘴角耷拉双目倒立,浑身沲泛着酸味,由外透里,由里渗外,酸飘三四里。

    里正也嫌江二娘子没眼色,想要赶人,又怕她撒泼,偏偏阿萁和沈娘子一行人已经上了岸。施老娘斜斜眼,全当没看见过江二娘子,笑着与里正道:“里正,我不过一个没甚见识的老妇人,几时待过贵客,嘴里眼里也没个灵活,烦托里正帮着看个眉眼高低,免得闹了笑话。”

    里正听了这话,自是面上有光,与江大与施老娘道:“家中子弟有出息,识得贵人,慢待了总是不好,别的不敢多说,好赖不叫村人惊了他们。”

    施老娘笑:“这话甚是,甚是。”

    江大也笑道:“外头多的是交结不成反成仇的事,我们不去想那些好处,只想如何舒心爽快吃顿粗茶淡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