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首辅家的长孙媳在线阅读 - 第22节

第22节

    春归瞪着莫问的背影,无奈冲柴生抱怨道:“小道今天抽疯得要比往常厉害呀。”

    柴生不无赞同的点了点头,他看着春归也跟了进去,虽说站起身来,步伐却不知为何有些犹豫,到底还是转身干脆出了院子。

    正中那间竹棚,被柴生一大早上过来收拾得整洁干净,春归甚至还闻到了艾草的余香,她完全可以想象这个地方曾经被莫问折腾得多么脏乱,异味冲鼻。

    只让人欣慰的是,逍遥道长留下的几幅字画,亲手打磨的石砚、根雕等等物件,还没被莫问干脆变卖了换酒rou果腹,这间堂舍,还有几分道长幽居时的清雅。

    春归还小的时候,也会随着父亲来拜访道长,特别喜爱道长亲手雕磨的物件,如今她的父亲已经过世,道长也不知所踪,身临其境,未免感慨物是人非,不由便从木架子上,拿起一件长须彭祖像把玩,唇角微微带些笑意。

    兰庭见她如此,也踱过去观赏,又想到曾听华彬谈起过根雕这门技艺,便有些恍悟,大约是岳丈生前的爱好之一。

    但他很快又被莫问“勾搭”过去。

    小道故作神秘问道:“迳勿对射覆之技,可有见解?”

    因为“勾肩搭背”被一再宽容,莫问自觉的不以敬谓相称,直呼兰庭的表字来。

    兰庭倒不在意这样的自来熟,仍是和气应对:“占卜卦术,古而有之,虽说玄奇,却也不能认定是虚幻之说,不过赵某的结识,尚且没有东方朔、管辂一类奇士,故而还没有见识过这门玄技。”

    “好,今日道爷便让迳勿见识见识。”莫问咪起眼角,想学师父的模样拈一拈颔下的长须,手已经放到下巴底,才想起来自己那处尚且“寸草不生”,于是抬手摸了摸发髻,就往四周指指点点:“这里也有一些物件,或者迳勿也可取自己身上的配饰,往水盂里放置,道爷不再进这正堂,甚至不留在堂外院落,道爷去庙外的竹亭里等,且看道爷能否射中!”

    说完就像抱着一把竹子的架势,胜券在握就一去不回头了。

    第42章 射覆为考

    “这样的射覆,还真是新颖。”兰庭看着莫问走至院中,却不知是被草根还是石子绊了一绊,一个踉跄险些摔倒的狼狈,不由失笑。

    “这小道,从前就在我面前显摆过,一连多次,次次均未失手,我是真不知他使了什么障眼法,兴许迳勿能够拆穿也不一定。”春归不遗余力故布悬疑。

    “小道长走得不见踪影,这里也没有其余闲人,此间布置虽说雅朴,物件还有二、三十件,仅靠猜测,相信道长并不能如此自信。”兰庭也是半信半疑,他看莫问,实在不像卜算如神的高人,却也想不透障眼法的关窍。

    “总之迳勿努力,我也先出去,盯着莫问,防范他耍花招。”春归说完,就兴致勃勃的运步如飞,根本不给兰庭阻止的余地。

    她当然不能留在这里,她必须在莫问的身边,否则不能及时告知莫问答案,那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哪里会什么占卜卦算,她若不在场,这出戏就唱不下去了。

    当然,春归也不会占卜卦算,但兰庭万万想不到,春归能够通灵,而他现在,虽说确定没有闲人偷窥,却又怎知这间屋子里,还有渠出这么个“闲魂”?

    渠出看着赵大爷转了好些圈,却不把物件放在水盂里,而是拿了一方墨锭,在石砚里缓缓磨起来的时候,心道:这人也果然jian诈,定是要写上几字做为覆藏吧,如果没有自己在旁偷窥,还真不信凡人能够射中。

    又说春归,急急忙忙去了离山神庙还隔着百八十步的竹亭,气还没喘匀净,就被莫问连连追问:“我说大姑娘,你怎么知道那白氏是服草乌而死,又是怎么知道那个王平安,虽说是嫡子,却对一个风尘出身的庶母礼敬有加,还有,你怎么就能断言白氏是被害死的呢?又说这射覆的把戏,可不是普通的障眼法就能射中,万一有个闪失,道爷的一世英名可就毁了,你究竟有没有把握呀,道爷看你那夫婿,长得一表人才,品行还算优佳,可还大有兴趣结交呢,要这么就毁了,你没有损失,道爷到哪里找这么好骗,哦不,这么投缘的知己。”

    “问这么多,明知我不会回答,你累不累?”春归气不定但神还闲,一句话就噎得莫问直翻白眼。

    一旁的柴生还为春归助拳:“莫问,你想想道长给你取这名是什么涵意,你怎么就执迷不悟呢?”

    小道这个白眼是彻底的翻过去了,倒在柴生身上直抽搐:“真行啊你们俩,从前联手欺负我吧,还算一对青梅竹马,如今青梅别嫁了,照样狼狈为jian,还有没有天理,存不存人性。”

    柴生一抖肩膀,就把小道抖在了桌子上,忠厚老实地斥道:“瞎说什么!”

    春归探身就是一拍,打在小道的脑门上“啪”地一声:“你自己说说,欺负了柴生哥多久,占了柴生哥多少便宜,就你这个好吃懒做不学无术的神棍,要不是柴生哥,早就饿死在松果山上了,装什么委屈,还天理人性呢,要不是看道长的情份,我早把你这骗子的嘴脸拆穿了,看你还能打着道长的幌子装神弄鬼。”

    这样一闹,却见渠出已然飘然而至,春归更是严厉:“还不正经些!”

    莫问一脸的不服气,却到底爬起来坐好,翻着白眼直瞅春归。

    春归不用和渠出交谈,渠出也果然具备基本的默契:“赵大爷没用现成的器物,自己磨了墨,写了一篇短文。”张口便复述得一字不落。

    这下换春归坐蜡了。

    原来兰庭这篇短文,写的是今日出行所见所感,虽不是长篇累赘,且文笔优雅叙事简洁,春归听渠出复述一遍,也有把握能背个一字不落。

    可需要复述的人是莫问!!!

    这个不学无术、顽劣恣意的家伙,针对文字的记忆一贯比寻常人的水准要低,指望他能背诵?

    “说呀说呀,怎么了,我正经起来,大姑娘怎么反而不正经了,光盯着我干什么,难道这才发现道爷我超凡脱俗、独一无二?大姑娘是想悔嫁了。”莫问冲着柴生长长一叹:“柴生哥呀,道爷早就提醒过你,做人还是要会些花言巧语,不能光讲什么赤胆忠心,虽说吧,大姑娘的确彪悍,但正因为大姑娘够彪悍,道爷可不敢拒绝,柴生哥节哀顺变吧。”

    柴生顿觉手痒,忍不住想要去掐某道爷的脖子,但相比春归的为难,一切都成了次要,他暂且不搭理损友,问道:“大姑娘怎么了?”

    “还喊什么大姑娘,你该喊大奶奶!”莫问真是不怕死。

    “别闹了。”春归眉毛一立,却也瞬间计上心头:“莫问,你听清了,只需答复四字,射中是也。”

    这下子小道的眉毛也竖了起来:“你确定?这可关系到道爷的节cao!”

    “你要真还珍惜节cao,快些把高深莫测的架子给我重新端起来,倘若迳勿还有质疑,你只用再加一句‘字迹隽秀、文辞清雅,望迳勿大释疑惑,愉悦不虚此行’。”

    莫问只觉心里痒痒的,太想追问春归这个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他也从来知道春归的脾气,若是不想说,打死也不会说,他总不能为了这一时好奇,就不顾这么多年“狼狈为jian”的情份,行为趁火打劫的不齿劣行吧,也只好悻悻然地答应了。

    可是当着兰庭的面,莫问回应“射中是也”四字之时,到底有些心虚。

    兰庭却是稍稍蹙眉。

    他的一篇短文,由景及人,最后一句,正是讷闷自问“未知幽居之士,能否射中此文”。

    可莫问的回应,虽没有准确说明他是以临兴起意的游记短文为覆,却刚好回应了他文末的疑问。

    如此玄奇,还真是……不得不让人信服了。

    但兰庭越是心悦诚服,莫问就越是心里痒痒,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覆藏中说他射中,他却偏偏不知究竟射中的是个什么,更重要的是,春归为何能够料事如神?!

    小道像活像吞下了百八十只野猫,肚子里抓挠得厉害,艰辛的是他还不得不端着神棍的架子应酬赵兰庭这位非同一般的“信徒”,不敢在脸上露出半点抓挠来,这滋味,活了十六年都没曾尝过的煎熬。

    更可恨的是事后,莫问以为能从忠厚老实的柴生嘴里打探出实情,哪知得到的回应竟是——

    “大姑娘既定下这计划,当然胸有成竹,有什么好奇异的?”

    “可她为什么就这样胸有成竹呀老大!”

    “我管为什么,我只管大姑娘怎么交待,我就怎么行事。”

    “你、你、你!!!”莫问恨铁不成钢:“大姑娘都已经琵琶别抱了,你还这样痴心不改,你就不觉得郁怀么?”

    “莫问,不要胡说了,顾叔顾婶已然故去,我亏欠两位长辈的,只能通过大姑娘才能报答万一,我只恨我不够强大,没有办法为大姑娘做更多的事,所以只要大姑娘还需要我,柴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莫问,我知道你没有坏心,但你以后定有小心,那些话对我无害,但若传扬出去,可会给大姑娘招来祸患。”

    看着好友无意识间透出的伤感和迷惘,莫问也是热血沸腾,又是同情又是感慨,竟当真不再刨根问底:“柴生,我莫问这一生一世,除了仙长这个亲人,就只有你和大姑娘两个知交,今后道爷就跟着你们了,就让咱们一齐狼狈为jian祸害天下吧!”

    只是现下,莫问小道还没有这样的“壮志”,把终生都轻易许了出去,他仍然抓心挠肺,尤其是当见王平安一如春归大姑娘的所料,终于打听到松果山的所谓“道观”时。

    第43章 初详案情

    王平安虽说出生未久手里就被老爹塞入一枚金钥匙,但鉴于王老爹是个惜福知足的秉性,对日后将要继承家业的长子管教甚严,早些年,王平安也曾随着老爹飘洋过海,历过风浪、受过艰辛,全不是个只知挥霍而四肢不勤的纨绔子。要说来松果山这一个时辰的山路对他而言不算难阻,只不过这些时日以来,他是好不容易才打听到了逍遥仙长的道居,山脚下的农人指路,说的又是个大概,王平安一路上山,经过不少岔道,也曾拐错了方向,走不少冤枉路,才遇猎户柴夫指正,他也拿不准能否顺利抵达目的,心焦便步急,当终于看见了豁然开朗处,竹亭里坐着的是一面之缘的莫问道长,如释重负之余又难免气喘吁吁,虽说并未忽视竹亭里另还有一双仪态不凡的男女,也全然如同忽视一般,只冲着莫问打躬作揖。

    兰庭不消多废思量,就洞悉得王平安确然是个精于世故的商贾,很明白求人时务必专注的机窍,又听他虽说年龄要比莫问超出将近一倍,声声伏低殷诚,全无长者矝持,想必这样的讨好,当是能够取悦其实顽心还重的小道,可能让一个精于世故的商贾如此信服,足见莫问的故弄玄虚其实甚足火候,大约也只有春归和他自幼熟识,见识了那番玄奇之术,才能不以为意,嬉笑怒骂着相处。

    兰庭忽而又觉得妙趣,从前他可不曾想过会和妻子的旧友相交,更甚至和妻子的过去有所交集——那时“妻子”并没有确切的个体,但世族出身的女子是不庸质疑的,又这世道,无论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女子长于闺阁,日常习授无非女范针凿,能识琴棋书画已算幸运,相交者自然也都是脂粉裙衩,总之境遇历世与男子是大相迳庭,没有多少交融之处,而这交融也并不必要。

    陪同妻子访友?那就是被一群脂粉裙衩包围,谈说时兴的妆容精贵的首饰,又或者诽议哪家宴会时,某某出了风头某某失笑于人,想想这画面兰庭都觉荒唐。

    他是不敢想结果会娶一个交游“广泛”的妻子,知交圈如此有趣,竟然让他都觉得果然增长不少见识,反思过去是否存在成见。

    兰庭这么一走神儿,一旁的王平安已经把恳求说个完全,莫问这回的架子也是适度转为随和,并没有再坚定推拒:“小道虽能卜算,倒也可以尝试超度亡魂,但小道可不是官身,哪能断案?再者害杀阁下庶母的真凶倘若不被绳之以法,亡魂冤情不能昭雪,自然也就难以超度了。”

    王平安为难道:“可是……庶母已经下葬,纵然家父有意彻察,却无凭无据,就这样报官,官衙又哪里会受理?”

    “这有何难?”莫问这才指向兰庭:“这位便是知州老爷的长公子,贵寓若能请得赵舍人察断疑案,还怕不能将凶犯绳之以法免却祸患?”

    王平安听这话后,不由惊了一惊,他家老爹一贯忌惧官家,不肯牵涉讼争,更不说这回事件又关系家宅内丑,怎好传扬宣张?只不过现下命案的事已被泄露,避是避不过去了,又有一桩,其实王平安对于官衙的涉避,见解和王久贵殊有差异,如今意外得了个能与赵知州的长子结交的机会,他也难免怦然心动。

    于是连忙起身,恭恭敬敬的见礼。

    一番客套罢,待彼此又再坐定,王平安才说起自家突而发生的这桩命案:“在下庶母本家姓白,扬州人士,获家父赎身,晃眼近二十载过去,家母因身体一贯欠安,内务多有失顾,庶母协主家事,算来已经有了十年之久,不想三月之前,家母近身侍婢凝思,忽而检举亲眼目睹,庶母私赠香囊予西席先生。”

    他说到这里,又带着些谦卑的解释:“余为商贾下民,不敢辱没圣贤,敝门这位西席先生,原本却是考中了举人,不过两试礼闱不中,便不再应考,因家境贫寒又无凭靠,也懒得去求补缺……”

    听王平安的述说,兰庭的脑子里便勾现出这个姓高,自号显市的举人玩世不恭的形象。

    要知现今世道,均视科举为士林正途,不管出身门第是高是低,一旦考取举人,总多的是人来结交,又纵管会试不中,补缺不易,只要功名还在,往达官世族府上出任西席也会被礼敬着的,再不济如尹寄余那样,投身慕僚,虽说不如世家西席的体面,总好过投身商贾受人讥辱数倍。

    可偏偏这位高显市,竟然离经叛道,选择了去商贾人家,并且起初还不是西席,被王久贵雇佣为掌柜。

    王久贵还算是个好东家,再兼高显市又的确有经商的天赋,宾主间互相欣赏,高显市还做了一段的总管,后来王平安终于历练出来,高显市才又被聘为西席,负责教导王二、王三、王四,以及第三代儿郎,不是教授圣贤书、经史礼仪,而是教授算学、地理,等等对于经商大有作用的学识。

    这高显市也是扬州籍人,和白氏为“乡党”,不过却并非旧相识,近些年,他任着西席,白氏管着家务,难免有偶尔的接触,又因都是离乡背井远在汾州,会面时不免会说起思乡之情,白氏又知道夫主对高先生极为看重,于是便常常做些家乡的点心,格外关照着衣用一类琐杂。

    这些都是明来明往的事,王久贵早就知道,也不介意。

    怎知忽而就有侍婢检举白氏和高显市有染,王平安的生母周氏,惯无主见且易得着慌,听闻这等丑恶,顿时六神无主,忙忙地就告知了夫主——这当然只是王平安的说法。

    “家父得讯后,起初虽也不信,斥责凝思无事生非,要把那婢女发卖,凝思连喊冤枉,并以死宣誓称决无虚言,家父半信半疑,便暗使心腹,悄悄去搜高先生的住所,没想到不仅搜到了庶母亲手缝制的香囊,而且还搜到了不少高先生为庶母所绘的画像,幅幅画像上,均题有……题有相思爱慕的诗词。”王平安叹息一声:“家父对庶母爱重不提,对高先生也一直敬重,亲眼目睹这些凭证,不由怒火攻心,询问二人,庶母喊冤,虽然我也为庶母求情,但家父却根本不听辩解,急怒之余,掌掴了庶母。”

    “高先生见状,竟与家父争执,并一口承认对庶母确有爱慕之情,只是坚称那香囊并非庶母私授,而是见庶母无心遗落,高先生拾取后珍藏,自然也否定了与庶母之间的不齿之事,但家父愤怒之余,不愿听信,下令驱逐高先生,并把庶母困禁在居处。”

    那高显市本是桀骜的脾性,怎受得了驱逐的折辱?自此便闲云无踪,一去不返。

    “余本想着,待家父怒火稍减,再替庶母求一求情,不想没过几日,竟然听闻庶母服毒自尽……家父也大为懊悔,就连家母,也因此悲痛不已,想到庶母在世时的情谊,竟然卧病不起。家父由来相信孽报,原本发生这样的事,就担心会招祸患,不曾想道长主动登门,观卜道有冤魂不散,家父越发疑心是当真冤枉了庶母,但家父却万万不会害杀庶母,还望舍人相信,家父决无此等歹毒心肠。”

    兰庭对此申明不置可否,只道:“我相信令尊不会莫名对自己的妾室心生杀意,可白氏与人苟且之说,出于令堂之口,我据实直言,令堂之于此案,身负莫大嫌疑,倘若真相确然如此,足下难道还要主张彻察?”

    春归这时,也把一双眼睛看紧了这位,对白氏一口一声庶母,似乎格外敬重的王家大郎君,富贾继承人。

    第44章 合作探案

    王平安似乎完全没想到知州府衙的公子会怀疑他的生母,愣怔的神色尤其显然,好一歇后,才苦笑着解释:“舍人有所不知,虽家母为正、庶母为妾,且庶母因家父嘱托管家,看似威胁家母正室的权位,然而家母……家母出身贫寒,既不能识字知书,又实在无力经管种种琐杂,甚至于当家父获得机遇资产渐富时,家母便常常担忧会被遗弃,后来家父纳了良妾郑氏,让余尊为二娘,仆下也常以二太太呼之,郑氏管家,常常折辱于家母,若非后来庶母好意维护,家母虽不至于被郑氏所害,难免多受委屈,积郁于心。”

    这番话的意思就是,王家主母周氏,更加亲近白氏而忌惮另一个偏房郑氏,万万不会自断臂膀,反而让郑氏坐享渔翁之利,周氏对白氏既无杀意更无必要污陷,周氏已经将近六旬的人,身体一贯不好,又没有管家的能力,既无必要再和白氏争宠,也无必要争夺财权——白氏唯有一女,没有子嗣,从利害来看,有两个儿子的郑氏对于正室嫡房无疑更有威胁。

    所以王平安坚信生母是无辜的,他并不担心兰庭的那一假设,甚至于根本没有预料对方会怀疑他与世无争的母亲。

    毕竟是面对着外男,春归不好直接插话,但她实在好奇一个问题,不想如同心有灵犀般,这问题被兰庭再次直接地问了出来:“再恕直言,据某知闻,虽说嫡子庶母之间也并非尽存嫌隙,母慈子孝却是更不多见,白氏被令尊质疑时,足下竟能毫不犹豫为其辩护,这,未免有些让人疑惑,未知足下因何笃断白氏无辜。”

    “实不相瞒,庶母被家父赎身时,方才及笄,只比余年长五岁,因幼受调教,既能弹琴吹箫,又谙吟诗识字,且性情温和颇识情义,因家父嘱托,曾教授余识字算记,故而余对庶母敬重之余,也很明白庶母的性情,庶母出身贫寒,不幸坠于风尘,年幼时经历不少磨难苦楚,原本对日后并不怀抱期翼,不想却被赎身,家父待她比良妾之礼,委以教授子弟之托,家母待她亦为友善,庶母极是惜福,尤其当生下三妹,更是庆幸终身有靠再无遗憾,又怎会与高先生……行为苟且之事背弃家父让三妹蒙羞?高先生虽说承认了暗慕之情,却也矢口否认有不齿之行,故而余才怀疑,是那婢女凝思,被人收买意欲污陷庶母。”

    一个婢女,倘若不是被自己的主人指使,当然不可能凭白无故污陷享有管家之权的妾室,除非另外的人,许以让这个婢女心动的利益。

    看来王平安怀疑的人,非郑氏莫属。

    兰庭先听他的一面之辞,也像信任了他的分析,商量起来:“为了行贿施公一案,令尊屡屡不肯如实作供,足见令尊对于讼争官家,避之唯恐不及,倘若足下与令尊直言我的身份,一来会让令尊疑忌,再者也怕会打草惊蛇,所以依我的想法,莫如足下与令尊这样禀明,就说我乃逍遥仙长的信徒,获仙长嘱托,趁往北平应考,路经汾阳时,拜望一番莫问道长,怎知道长被足下请去了贵寓行办超度法事,我与内眷,也只好暂时客居在贵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