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页
传统的烛芯是用棉纱线编织而成的棉线,很难燃烧成灰, 直到十九世纪工业革命, 欧洲人才将烛芯改进成现代所用的烛芯,便是用三根棉线编织,使得火在燃烧时,会将头松开成三根细线, 烛芯便容易燃烧多了。 然而理论虽然有,可如何能使这三根棉线不在一开始就散开?另外还有棉线如何处理才能使得烛光更明亮?宋玉延为此展开了一次次实验,最终还真的被她琢磨出了现在所用的烛芯。 她用含碱的物质煮、用酸的物质浸泡等方式处理棉线后,蜡烛燃烧时不仅更加明亮,而且再也无需人定时去剪蜡烛了。 这是买了蜡烛回去用的人看蜡烛燃烧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就拿来剪子,打算捡烛芯,结果他懵了一下,找了半天没找到多余的烛芯在那儿。后来他去蜡烛铺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烛芯是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省了使用者剪烛的烦恼。 仅是这点,“三过山蜡烛”便大受好评,读书人往后看书时就可以完全沉浸在书海里,再也不用中途分心去剪蜡烛了。 而加工在小竹筒里的蜡烛同样因为烛芯不会难燃烧,又明亮,也不用担心会烧到竹筒,故而不管是居家使用,还是外出夜游,这款蜡烛都是必备的。 即便它卖的这么贵,也还是有许多人抢购,说到底是因为能买得起蜡烛的基本上都是家底丰厚的富户,那么几十文钱在他们看来便不算什么。若是将这些蜡烛摆在卖低价品的铺子里卖,定然卖不出去。 而其余蜡烛铺发现不知何时明州居然出现了一匹黑马,纷纷派人来调查,结果一查,得,幕后老板是楼家,他们惹不起。 那惹不起,总能偷学他们的方法吧? 可是他们一来是没有稳定的货源,二来是烛芯就被人甩了好几条街,三是他找不到人雕刻跟录方一模一样的留青竹刻。 虽说他们的蜡烛也能卖出去,可他们也能发现楼家因为有蜡园,故而节省了运输成本等,故而一样的价格下,楼家那边的利润更高。 有些人干脆提出跟楼家合作,楼杲因为跟宋玉延等有契约在身,不可能单独跟外人合作,便忽悠他们投资蜡园,然后将蜡园扩大生产,到时候他们就可以直接从蜡园批发蜡烛去卖了。 只是宋玉延改进的烛芯秘方仍在宋玉延的手里,他们要用,只能跟宋玉延买,也就是说,他们即使投资了蜡园,可批发的蜡烛里,还是得扣除烛芯的钱给宋玉延。 烛芯也不贵,一文十根,也就是十根蜡烛便给一文钱烛芯使用费,这比原来的烛芯贵了一点,但是刨去成本,宋玉延在烛芯这块也没赚什么钱,所以有合作意向的人都同意了。 ____ 谈蜡园投资的事情是楼杲谈的,而宋玉延最近在忙唐浩根娶亲之事,所以没什么空。 周朝的婚俗其实就是增强版的后世婚礼仪式,包括迎亲前一天要去布置婚房,然后迎亲当天,新郎领着兄弟团到新娘家,过关斩将、披荆斩棘、发红包哄新娘家人开门,最后抱得新娘归……唯一不同的大概是周朝新人拜堂是在第二天一大早。 越是有钱有权的人家,婚礼便办得越隆重。而唐浩根跟陈采杞的出身算不上有钱有权,但是陈家好歹是个官,故而这婚礼还是办得挺热闹的。 刘绰、兵马都监等都到了婚礼现场主持婚事,又有陈都巡检手底下的官兵维持秩序,大家都觉得唐典事这是要抱上大腿了。 唐浩根才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喜欢陈采杞,觉得能娶到她就心满意足了。 宋玉延第一次当兄弟团,属于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懂的那种。最后是唐枝跟她说了下她大概要做些什么,她疑惑道:“唐小娘子,你怎么会懂这些,明明唐典事是初次成亲。” 唐小娘子道:“左邻右舍成亲的多了去了,看得多了,总归能学到些……倒是你,怎么好像什么都不了解?” 宋玉延现在已经很少去翻原主的记忆了,毕竟这又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她没必要去记……看来她还是太低估了这个世界的生存守则了。 唐小娘子趁着没人,给她塞了一包用布包着的东西,还让她回去后再打开来看。 宋玉延见她神神秘秘的模样,问道:“这是什么?” 唐小娘子支支吾吾不肯说,脸蛋还悄悄地红了,害的宋玉延还以为里面是不是什么春宫图。她回去后打开来看,发现里面是一件绿色的肚兜。肚兜上还绣着字,看得出是唐小娘子绣的——若不是她绣的话,她也不会特意买件肚兜来送给自己。 宋玉延:“……” 行吧,她终于明白唐小娘子为什么脸红了,毕竟这么私密的衣物,也只有情人之间会相赠送了。 她喜滋滋地收下这件肚兜,觉得唯一遗憾的是,这颜色不是绿色的或许会更好一些。 唐浩根迎亲当天,她便换上了这件肚兜,为了安全起见,还是随意地缠了一圈布。好在接新娘的时候没什么扒衣服、对亲等丑陋的婚俗,她得以顺顺利利地跟着新人回到了唐家。 唐家有唐枝、唐叶在帮忙招呼客人,陈家新妇吕氏等邻居的妇人也过来搭把手,这种时候左邻右舍都是互相帮忙的,谁也没去计较什么工钱不工钱的。 一直忙到寅时,唐浩根跟陈采杞喝完交杯酒后出来酬谢宾客,众人才入筵。刘绰等还有公务在身,在主持完婚礼后便离去了,没有官员在场,众人也就没那么拘谨了,有说有笑,令得唐家的小院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