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287
所以战争之时那么依赖水运,就是因为陆路不但消耗高,跨国战也很坑,运粮不易,还损车马。 甚至因此生了一个成语叫“改弦易辙”,来形容换大的改变。 但车是那么容易改的么? 车在战国是非常贵重的财产,有一千辆车就是“千乘之国”,算大国了,一辆车的车轴换掉,车厢也要换,几乎等同买新车了。 大贵族自然不在意,但如果这么做,就等同于得罪了六国所有的庞大的中低层有车一族。 也因此,车的不同,严重阻碍了六国交通,如果能得到这样的改变,一点钱财似乎问题不大。 但秦王还是觉得亏了,他的决定是不可贱卖,而是命令六国现在所有的匠人,以后再做车,都得以秦制来做,违反的,就来少府做车吧。 王绾等人都非常赞同,秦王则对严江温柔地表示低可以,太低不可以,灭楚还要钱呢。 严江为此不悦,睡了半个月工地没有回临江宫。 陛下先是变鸟来安慰,严江不为所动。 然后秦王让人送了一个枕头过来,疯狂暗示自己孤枕难眠,然严江依然不为所动。 秦王是绝对不会服输的人! 所以他在肝完了工作之后,亲自过来渭河之南,先撩拨阿江一偿分别之苦后,温柔地给他解释因由:“阿江莫气,帝王之道,贵在平衡总揽全局,君臣一心。民心之向,素是最后考虑一环,再者,不杀六国旧贵已是宽容,断无肥敌之理。” 甚至以前,他都是从来不考虑的,也是跟着阿江出门久了,这才把民加他自己的思维逻辑里,虽然占得并不多。 严江自然也知晓此理,趴在老虎背上幽幽道:“我亦知此理,只是到底有些意难平,不过你说的亦有道理。是我多事了。” 秦王倒没说错,他不杀六国旧贵的结果,就是被六国旧贵灭国了,不过这锅他自己也要背一大半就是了。 秦王强大的第六感立刻激发出求生欲望,他握着阿江的手,斩钉截铁地道:“阿江之言皆为至理,与吾一刚一柔,互补互益,是吾之幸,怎么能是多事呢?可是有小人中伤于你,寡人这便……” “得了得了!”严江看他一眼,转开话题,伸指尖在他腿上的疤痕划了划,“如今已有三月,秦何时出兵?” “大军开拔集结尚需时日,”秦王略略一算,“春寒不起兵,应是三月之时。” 三月春暖,不需要冬衣,正值楚地春耕,此时出兵,对面军心易摇。 “先前前来刺杀的首领,可查清了?”严江微笑问。 博浪杀那次亏,他惦记很久了。 “已查清了,乃昌文君。”秦王说到这时,神色冰凉,昌文昌平君是兄弟,更是他倚重的重臣,所以那一次的危险,一点也不输给荆轲刺秦。 “我想……”去楚国找昌平君,严江话未说完。 “不,别想!”秦王眉目微眯,将他手腕压在老虎柔软的背脊上,“离发兵尚高,你冷落寡人十数日,当罚!” 第144章商书 在郑国渠修成后,咸阳人口增长很快。 劳作的妇人小孩常随手带着一个纺锤,将一团短棉搓成棉线,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棉花已经从一开始做为保暖填充物,向纺织品进展。 手搓的棉线粗细很不好控制,做出来的都是粗布,但这种柔软轻肤的布料几乎是一瞬间就俘获了普通人家——它的产量太高了,而且相比需要沤、砸、梳、抽的麻纤维,它只要细心去除其中的棉仔,就可以纺线做布。 唯一的问题就是它太耗费地力,种了棉的地得至少种上两三年的菽豆或者苜蓿,才能再来种棉。 但问题不大,对普通的农人来说,一件布衣,够穿很长时间了。 问题在于由于棉布价格上涨,让种棉的农家多了起来,引起了秦国上层的重视。 “棉占良田,益商贱农,”王绾对这事非常紧张,上书秦王,“应令诸农归禾,禁种棉,以益田赋。勿复齐纨鲁缟之事。” 秦王看这奏书时,正是与阿江大战后的休息时间,拿工作当休息的王者微微一笑,随手将奏书丢给了严江。 “齐纨鲁缟?什么意思?”严江对有些典故还不是太熟悉。 秦王于是解释了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