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
而在这些长辈口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对象始终只有卫家军——从以往卫家军保家卫国的忠诚勇猛, 说到如今卫家军衣食无忧的富足,再说到他们对卫家军的向往。 从小听着卫家军故事长大的小孙子含着手指满脸向往:“爷说卫家军里从来不缺吃穿, 夏天有新衫, 冬天有毛衣, 隔三天还能吃顿rou,等我长大了也要去卫家军当兵!” 晒着太阳的老大爷便摸摸小孙子的头,笑道:“当兵可不只是为了吃穿,还得打仗呢。”他说到这里不知想到了什么,敛去笑意顿了顿, 才又道:“孙儿有志气,等你长大就去卫家军吧。” 小孙子并不懂爷爷为什么不笑了, 只问道:“那我什么时候才长大啊?” 老大爷看看还没锄头高的小孙子, 随手比划了一下:“至少得长这么高,等你拿得动刀枪了再说。” 小孙子抬头看了眼爷爷比划的高度, 顿时鼓起腮帮子一脸泄气, 决定今晚开始就多吃半碗饭。吃得饱饱的, 也好快些长高长大, 长大参军就有rou吃, 有毛衣穿了! 西北之地民风彪悍,久战之处也少有畏战之人,与这小儿一般志向的少年并不在少数。他们或许和小儿一般想着参军混个吃喝,也或许少年热血未熄,想着保家卫国。总的来说,西北的百姓是不反感参军的,也是因此卫家军这三年来招兵的效果卓著,十万编制也早就满了。 有着十万大军驻守,凉州以西的西凉再次恢复了热闹。卫家军拱卫着边关,而在大军后方却慢慢建起了城池,名为西凉的城池不仅为军队提供后勤,也接受四方商贾往来。 西凉城门处,一身轻甲的卫景荣策马入城,马蹄哒哒奔向了城中一处宽大的宅院。 这宅子并不是将军府,可卫景荣来此却如归家般自在。门房见他来了也不拦,顺手接过卫景荣扔来的缰绳,还听他问道:“你家郎君在家吗?” 门房接住缰绳牵了马,闻言答道:“郎君在家,少将军自去书房寻吧。” 话音落下,卫景荣已然消失在门口了,门房的声音也早落在了身后——他不过顺口问一句,想也知道路以卿是在家中的。没别的原因,就因为这人太宅,他来十次至少九次能逮着人。 一路脚步匆匆,卫景荣熟门熟路就往书房去了——他与路以卿交好,自从这宅院建起来,他也不知往这里跑过多少回,如今走在这院子里比将军府还熟——直等走到书房门口,卫景荣这才停住脚步敲了敲门,保留着身为客人最后的那点客气。 门敲了三下,书房中清朗的嗓音便传来:“请进。” 卫景荣得到应允这才推开了房门,又先探头往里看了眼,发现沈望舒不在房中,这才放松的走了进去:“今日真是难得,怎就你一个人待在书房里?” 路以卿和沈望舒黏糊也是出了名的,两人大多时候都是形影不离,包括书房这等地方也是两个人共用的。是以卫景荣时常过来,都会撞见沈望舒,因而在进门前养成了敲门的习惯——没办法,小路平时总是大方,可对上她媳妇就变得小气得紧,旁人多看上一眼都可能不高兴的。 卫景荣也承认沈望舒长得很美,这西北这地方被风沙吹了三年也没损了那美貌。可他对朋友妻确实没兴趣,因此旁处都可以大大咧咧,唯独在这事上自觉学会了避嫌。 路以卿将这些都看在眼里,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是满意的。 此时她也不回应卫景荣的调侃,反而扬眉问道:“你这几日不是守在军中训练你的神机营吗,怎么又回城来了,还跑来找我?” 卫景荣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当下便从怀中掏出个册子凑了上去:“这不是有事寻你参详参详吗。这是军中的花名册,如今咱们卫家军三军七营齐备,原本的十万编制终于满员了。可是你也知道,咱们军中的待遇传出去,来报名参军的人还是络绎不绝……” 卫家军在西北的威望本就很高,放出招兵的风声后,很快便有人来投军。再加上如今卫家军的待遇不是三年前可比,抱着各种目的前来投军的人就更多了。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个谁也不愿意提的理由,那便是三年前的和亲过后,两国一直休战,没有仗打白领军饷,就更有人乐意来了。 卫景荣说是终于满员,实际上卫家军的十万编制早就能招满了。只是路以卿不愿意掏钱养吃白饭的,因此这三年间参军的人都得先通过集训考核,考核过了才能加入军队,不过的人统统淘汰。便是如此精挑细选,如今十万队伍也已满员,就是卫景荣看着还有些不甘心。 路以卿一看便知,卫景荣是还想招兵,只是再招不仅超过朝廷的定员,就连当初与路以卿的约定也超过了——朝廷那边卫景荣理都不想理了,但路以卿这个衣食父母他可不敢逼迫得罪。 接过卫景荣递来的花名册,路以卿翻开瞧了两眼。薄薄的册子自然不可能记下十万大军的名姓,只是大抵记录下某某将军,帐下多少兵马,二十以下的少年人有多少,四十以下的青壮又有多少。 总的来说,如今的卫家军也走了精兵路线。别说新兵都是精挑细选,就连早年间征战落下重伤残疾的,也都已经给过抚恤离开了军中。他们或者回乡,或者被分派去做了其他事,总归能留在这花名册上的人都是能上阵杀敌的,半点水分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