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
不管如何,新的王朝开启了。 戚善听完父亲的话,半晌无声。 安国公喝完了一杯茶,才听她突然问:“您是不是还有什么没有同我说?”她抬眸,眼神复杂,“据我所知,九寺掌握的兵力虽然不弱,但也不足以和杨将军手下的人相比较。” 换言之,魏澹这次逼宫,按理说胜算极大。 “……果然瞒不过你。” 安国公没想到戚善反应如此敏锐,他怔楞,然后欣慰地笑了一下,和盘托出:“……是你祖父。” 他定定地看着戚善,表情无奈:“我也是才知道,你祖父原来是支持六皇子的。” 安国公也是昨晚才知道,一向劝子孙不要掺和进帝位之争的父亲,居然在这紧要关头把早些年陪先帝打天下带出来的兵力都交了出去,给了六皇子。 他一眼就认出了六皇子侍卫队中,有戚家的人在。 也正是因为戚家军的帮助,再加上九寺的人,六皇子才能压了二皇子一头,坐稳了皇位。 安国公叹息:“你祖父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向来在这一方面比谁都敏感。” 他说:“阿善,这一次……我们家又挺过来了。” 戚善失神。 登基大典很快进行,魏洵正式登基,年号崇章。 皇后成了仁熙太后,居于坤西宫。三皇子魏琰也被封亲王,领了自己的母妃出宫住在一起。大家都以为继位的崇章皇帝会对二皇子魏澹下杀手,万万没想到他居然留了二皇子一条性命,只把他圈禁起来,虽无人身自由,却衣食无忧。 更让朝臣心服口服的是,这位新圣上虽然降了一同逼宫的杨将军的职,却没有撤了杨将军独子杨瑞英的副将职位,还将他派往西北,继续镇守边境。 这一举动不仅使得杨将军在牢中当场涕泪纵横,还让其他朝臣都忍不住赞圣上心胸宽广、非常人能及,再一想那遗诏中先帝夸他“忠孝仁德、人品贵重”,又深感先帝的确有眼光。 杨瑞英去西北的那一日,只有戚善来送了。 短短这些时日,他已经消瘦许多,面颊都有些凹陷,但是目光却更加坚毅。看到戚善来,他无声微笑。 两人相对站立,秋风萧瑟,戚善突然觉得今日有些凉。 她说:“对不起。” 从头到尾,她什么都没帮上忙。 “你从没做错什么。”杨瑞英觉得她低头的样子看着有些可怜巴巴,就拍了拍她的头,莞尔一笑:“我们都不是孩子了,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她两不相帮,已经是对双方最大的善意。 无论是他还是魏澹,都很感激她在这件事上的无所作为。 戚善想要和以前那样笑,却发现自己根本笑不出来。 倒是杨瑞英仿佛得了她以前的真谛,逗她:“我这几年升职极快,如今已是副将,过两年相比就是将军了。”他调侃她:“怎的你还是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 这是拿几年前戚善的话笑话她了。 戚善眼中终于有笑意:“你放心,我马上加官进爵,让你拍马也赶不上。” 她又问:“你当日说如果顺利,想要同我说什么?” 杨瑞英说:“没什么。” 他凝视戚善,轻声说:“就是想让你好好保护你自己。”他上前抱了戚善一下,很快松开,只是笑:“就是觉得你一直以来也挺不容易的。” 戚善说:“我从来都过得好,没有人欺负我。” 杨瑞英笑看她一眼,也不反驳她,翻身上马:“阿善,那我走了。” 两人都知道,此次西去,便是终生不见。 戚善嗯了一声:“保重自己。” 杨瑞英回:“我会的,你也是。” 然后深深看她一眼,最后甩鞭,纵马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戚善站在原地,目送他离开。 很久之后,她才扯起嘴角,自言自语:“这样也挺好的。” 然后转身回府。 戚善虽然和杨瑞英吹牛说自己要加官进爵,但之后还是继续安安稳稳地待在了翰林院,继续干一些编史的事情。 身边的同僚都逐渐高升,一个个离开了翰林院,只有她还待在原地。 戚善不着急,但身边的人却个个比她还急切。 程治离开前和戚善聊了天,安慰戚善不要心急:“世子有大才,当今圣上唯才是用,又与世子有多年交情,总会有世子高升的一日。” 安国公在家里关上门也替戚善生气:“我们阿善当初险些当上了状元,如今却只能缩在翰林院那个地方,着实委屈。”他小声嘀咕,“亏得早些年阿善还对他那么好,真是白瞎了这么多年的感情了,如今不知把我们阿善忘到哪里去了。” 戚善但笑不语。 魏洵知道她不是男儿,如今不任用她情有可原。 冬日很快到来。 戚善披上鹤氅坐在翰林院一屋里,埋首整理前朝文集。近几朝的史册早已被她整理完毕,学士心疼她cao劳,便想让她休息几日,但戚善却觉得在家待着也是无聊,干脆还是每日到翰林院里来修整一些文册。 学士知道她如今喜静,特意找人收拾出来一间屋子,让戚善在里面安安静静地做事。 外面下着雪,本是有些寒冷的。戚善却嫌弃屋内炭火味难闻,开了窗,于是零星雪花便飘落进来,带来些许清新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