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日子越往后面走,越艰难,建武将军投敌,是带着北境许多资料以及军方部署去的,易倾虽然立刻更改阵营,但还是有一小部分损失。 无论是平内乱还是攘外敌,钱是一个方面,人力也是一个方面,朝廷开始四处征兵征粮。 这段时间,宋妙妙变卖庄园等等不动产、还有金银首饰等等值钱的贵重物品,遣散了一众奴仆,再折合白银十万两,追加捐赠到前线。 第一,这个世界有她作为作者君的一份责任,再何况公主的生活对她而言本就太过奢靡,朴素一点的生活更适合她。第二,她的丈夫在保卫国土,这是她能为他尽到的最大力量。 除去第一次收到易倾短短两句的书信,整整过了三个半月,宋妙妙才第二次收到他的书信,那是一封字迹潦草,行笔匆忙的信,可以看出易倾写的时候是有多紧急,就这么一封信看的她又哭又笑。 送信的官员还在催促着,宋妙妙揪着一颗心,提起笔,写了一句话,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rdquo; 这句话是一首古诗《行行重行行》的最后一句,诗的中心思想就是反应一位妻子在动荡岁月与丈夫相别的相思离愁之意。 宋妙妙知道,就这一句话,易倾便会懂得。 宋妙妙就靠着易倾两次信,一遍又一遍的读,一遍又一遍的看,一遍又一遍的临,来勉强撑过这可怕的离别岁月。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又过了两月,太子平定了内乱,边疆却还未定。 掌乾殿,几个月不见,萧承启好像一夜之间就退弃了青涩,变得沉稳。除了斩杀了几批蓄意谋反的反贼和一些不作为的官员,无辜的只想混口饭吃的百姓都被萧承启赦免了,除此以外,还将一批展露才华的有才之士收编到自己的手下。 招降,招降,无非就是要许官职或者许金钱,有了利益,别人才会权衡下,降了。也就是说,这批曾经谋反过的子民的安置费又是一笔开支。 但能用钱买来和平,寻求共同发展,这个阶段也是一个好办法,暂时也可解了燃眉之困。 皇帝也带头把饭菜都裁成了四菜一汤,国库早已不堪重负。 除了每天在宫里带着眼巴巴的等着易倾从前线传来的消息,宋妙妙贴身带着易倾寄来的书信哪儿都不去。 萧承启在京城呆了一旬左右,边疆有了起色,传来捷报,易倾阵前斩杀了阿布尔和建武将军李宇,军中士气大振,皇帝见此机会,便将太子派去,趁着此刻正好可以给太子扬威,给他多增加一个功劳,也有助于日后掌控天下。 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落下的时候,一身是伤、满面风沙的易倾和太子带着俘获的鞑子王回了京。 ☆、第 46 章 第四十六章 宋妙妙听到消息的时候,激动的连筷子都拿不稳。问清楚了易倾大军到达的时间。按例,易倾回朝,第一个见的得是皇帝,公主还轮不上号,国事为先再是家事,皇帝破例带着宋妙妙一同出京十里接迎大军。 宋妙妙早早的等在了城外。现在是冬天了,这么冷,宋妙妙把易倾的披风和自己为他的手套带上,还熬了一罐骨头汤,里三层外三层的包着,用汤婆子捂着。 太子骑着高马,易倾坐在马车上,挣扎着下车跪迎皇帝,风一吹还在咳嗽,下巴上都是胡茬,俊秀的脸也皲裂了,嘴皮发白,一看便是受了很多苦楚。 皇帝说了一声爱卿免礼rdquo;,象征性的去掺扶了一下他。宋妙妙连忙上去扶住他,宋妙妙即刻便掉下泪来,易倾的手死死的握住宋妙妙的手。 皇帝和太子说了一些场面话,表彰什么的,百官也象征性的发了一些言,之后,皇帝派了四个太医随着宋妙妙和易倾回到公主府,为驸马调理身体。 易倾太虚弱了,强撑着送走皇帝,上了马车便晕倒了,他肩膀上的伤口还在渗着血迹。 宋妙妙惊恐万分,大声喊叫着太医,经过太医的查看,说是驸马是身体虚弱太过劳累,暂无性命之忧。宋妙妙这才镇定下来,用披风将易倾包裹住,靠在自己的腿上,命人快马加鞭赶回公主府。 皇帝又赏赐了一系列的补药,宋妙妙按照太医所说熬制汤药,一口一口喂给他。也许是长期的紧绷的神经终于在此刻松弦,强撑的身体也随之放松了戒备警惕,易倾当晚又发起烧来。 系统欧巴呼唤不出,紧急退烧药找不到,宋妙妙连夜唤来太医,太医又开了些汤药,另教了些退烧的紧急措施。 发烧的人晚上迷迷糊糊中会感觉一会儿热,一会儿冷,宋妙妙一夜没睡,易倾热的难受她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为他换退烧的毛巾,用酒擦拭他的手心。易倾冷的发抖,她便抱紧了他一起睡。 中途,太子来看望过一次,见到易倾这般也只能送点药材补品。 直到第三天,烧已经退了,易倾才微微睁开了眼睛。 苍白着脸的易倾伸出手摸了摸宋妙妙的脸。 宋妙妙握住他的手,喜极而泣,也不知怎的,第一句话竟脱口而出,沙哑着声音道,骨头汤还在炉子上煨着的呢。rdquo; 易倾双颊消瘦,声音低哑无力,夫人。rdquo; 宋妙急切道,是。rdquo; 易倾似乎是觉得不太真实,又唤道,夫人。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