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供不起
术学班与文课班并不在一处。 术学班的教室和院子,是去年新扩建的,也很大,而且后院里还建了一排校舍,第三进有饭堂和洗澡房、茅厕。 就如柳青青提议的,万一有外村学童来求学,每天回家太危险,住校舍的话就安全多了。 也不必十天一回,可以改作五天一回,一个月多放三天假罢了。 而且这样也有利吴先生回镇上交帐或忙另一边的工作。 也就是说,术学班比文课班要多三天假期。 今天来报名的,外村还只有白杨村的三十多个和百李沟十几个大小少年,大约是从八岁到十五岁的样子。 十五岁已是出力干活的年纪,还能被家里花大价钱送来上学,已是不易。 不过村里有大孩子在,那些年纪小些的,也有个照看。 所以今天除了报名,也要去看校舍。 村长和耆老们也来了,同那些家长们商量,同村放在一起住也熟悉,能互相照应。 但校舍屋子大,两面墙全围的炕,每屋能住二十人,剩下的不足数就要凑整数。 而五天回一次家,也不用放多少东西在这里,两、三身衣裳换洗便可。 吃饭另有饭堂,有从耆老家里抽调出来的妇人专门洗衣做饭。 住在这里也不怕没人照顾。 当然,这个是要算工钱的,一天工钱二十文,一个月一人就要六百文。 再加上吃饭,看各家是交粮还是交钱,加上两个妇人的六百文钱,就要折算成每个学童每月要交的生活费里。 村长把话摊开来说,也是希望大家能有个数,知道生活费都是用来干什么的。 至于环境,掌塾的童生赵先生一家,就住在村塾旁边。 村塾也不是偏僻的地方,就在东北角上,进村走小半个村子就到了,附近也有人家住着。 有事情出来喊人就行了。 所以,住校舍的可行性是很高的,那些家长也很满意,就是在束修之外还要额外交钱,就有些为难了。 不过村长说了,住校的人越多,交的钱就越少,因为共同分担的部分,人多占了优势。 而目前外村的人加起来,也就五十三人,所以半年要交一吊钱。 这是试行,具体够不够用,还要看这一年里的花费细帐。 要知道,光是干活的两个妇人,一天就要四十文,一个月就是一千二百文。 而学童们交来的钱,以目前的人数,别说吃饭,光付工钱都不够。 差额,将从一百多人的束修里来扣,但还是不够,光是付先生和帮工的月俸,每月还要倒亏几十文,别说吃饭了。 村长言明,这倒亏的钱,不是大柳村亏得起,或者别有图谋,而是村里有人捐助了二十两,用于初期资助学童读书。 村长不需言明,白杨村的人都知道是柳青青无疑。 而百李村的人,不是很了解情况,早在去年底,村长决定开术学课给孩子们谋一条出路时,就去了附近几座村子联系他们的村长,说明情况,若有意,可送符合年龄的孩子过来。 白杨村来的人多,因为他们了解情况。 百李沟是除了白杨村外,最近的村子。 再有远一些的桃林村、张山村,还没有人过来,但有表示意向,只是远了些,没到吧。 人数最多的,自然是大柳村自家的。 因而相对的,去文课报名的人数,和往年一样少,今年还算多的,有十几个人,去年才八个人。 不是适龄娃不多,而是都过来了术学课这边。 从八岁到十六岁都有,竟多到七十来个,其中也有一些是亲戚家的孩子。 自然,他们清楚,不住校舍能省不少钱。 需要住校舍的,一听又要交钱,顿时又为难了。 束修半年二百文、买书箱和算盘六十文、伙食费半年一百文,也就是半年就要了三百六十文,还是供不起啊。 一个月还有六天假,来上学也就二十四天,大家心里顿时有些不太舒坦。 村长没想到这些人束修都交了,却在住校的问题上拧着了,也是为难。 他本意是造福大家,而且现在有柳青青的捐助撑着,亏钱也亏得起,却没想到,既使是这样,还是让这些人家供不起。 “村长,青青向来是聪明的,又有主意,不如问问她,可有办法折扣,让咱们的娃可以读书?” 一个白杨村的汉子突然开口,满心企盼柳青青能有一个解决的办法。 到不是他想着让柳青青出钱,而是他觉得,校舍虽好,开支也不小。 “青青正在忙,这里开学的事,也是青青提议的,为了保障娃子们安全,才有建这校舍统一食宿的说法。” 村长连忙解释,希望大家理解大柳村的良苦用心。 只是没法说出来另一件事。 今年增开了术学班,虽也是一样的束修制度,但术学班与文课班不同。 文课班人少,外村几乎不来,就本村一年那么点人,光靠束修根本养不活先生家。 因而,当初村里为了留住先生,才又额外给了二两银子的月俸。 但现在术学班光报名就有一百多人,先生固然辛苦得多,但束修也多得多,自然不可能都给先生。 所以,术学班从开始就不按文课班的规矩来。 柳青青的提议是,给先生固定一百人内,二两月俸;一百二十人内,三两月俸;一百二五人内,四两月俸。 月俸梯次取决于授学人数,其余不管。 目前已到人数是一百二十八人,恰恰就达到了四两的标准。 因而先前村才长说,人越多、缴的生活费才会越少。 这里实实是有一两的差距问题所在,只是他说不出口。 多八人、多一两,成本相应增加,就没余钱补足校舍这边了。 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另两村也有人来。 柳青青规定的人数是在一百五十人内,超过这个数,就不收了。 一百五十人,却不是按五十人加一两的数,只因人数越多,先生越累。 四两银子,相比掌塾的赵先生,反而拿得不够轻松。 赵先生的束修加月俸,看起来低,实则不低,事儿少多了。 但现在出问题的,不是文课班,而是术学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