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对此庄父颇有些微词,觉得女孩子上学根本没有用,一个庄小琴就算了,毕竟是亲生的,晓晓那丫头养大她就不错了。 庄熠并未和庄父较真,只说女孩子多读书以后方便找对象。 而事实也是如此,等到恢复高考后,谈婚论嫁不再注重家庭出身,而更看中那张文凭,哪家要是出个大学生,家里提亲的真能把门槛踏破了,而且是任君挑选,就跟古代中状元一样,谁都想跟着沾点光。 庄熠倒不指望庄小琴一定考上大学,但往后很多年有张文凭对女孩子来说只有好处,不管是工作还是婚姻,都不至于被别人挑挑拣拣。至于晓晓,这个年龄不上学难道下地吗 为了让两个女孩在外多一份安全,庄熠手把手教了他们一些防身术,这个时候敢于犯罪的人不多却不代表没有,很多时候武力才是最好的话语权。 等到两个女孩去了学校,家里一下冷清下来,庄母每日长吁短叹,说要是家里多口人就不会那么空空荡荡了,言外之意就是让庄熠快点娶妻生子。 一开始庄熠就当听不懂,或者借故躲开,可时间久了,庄母就开始把话挑明,问他和那姑娘到底怎样了,她准备给人家提亲去。 庄熠为此哭笑不得,他去哪里变个人出来不过他很快找到了推脱的借口。 当庄母再次提起时,庄熠就对她说,先把弟弟的婚礼准备妥当了,他再考虑自己的事,毕竟兄弟俩只差一岁,这会也不讲究长幼有序,弟弟先成家也很正常。而且农村收入低,办一次婚礼就能花掉好几年的积蓄,到时候还得给庄恒准备一间婚房,这些都要花钱,要是同时再办庄熠的事,庄父庄母也吃不消。 庄母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家里现在住得还算宽敞,可要是庄恒成了家,至少得有一间独立的屋子,而这会盖房子的成本已经比前几年翻了一番,他们要是盖了新房就买不了其他物件,什么三转一响想都不要想,但要是没有这些,亲戚朋友面前就失了面子,女方那边也不好看。 想到这,庄母哪还有心思去催庄熠,成天都在琢磨怎么把婚礼办得妥妥当当。她和庄父商量了很久,最后决定把姐妹俩住的屋子腾出来给庄恒当新房。 这会庄父也不觉得让两个丫头读书不好了,至少还能把屋子空出来,否则这新房还真不好办。 庄熠倒是主动提出,可以用他住的屋子当新房,但庄父一口拒绝了,他认为那是庄熠自己凭本事盖的,以后也归他所有。 同时庄父还表示,他会对两个儿子一视同仁,自己吃过的苦,绝不会再转嫁到儿子身上。 庄熠对此并不在意,只要庄父庄母不催他结婚,什么都好说。 这一年,有些地方的政策开始松动,像庄熠他们村里也不再要求房前屋后不得种菜,分到各家的粮食蔬菜也可以选择去集市上卖掉。靠着这些微薄的收入,每家每户的生活条件都有了一些改善,但能够用来交换的东西太少,大家渐渐有些不满足。 这时有人想起了眼前的那片山林,山上不是有很多山货嘛,拿去卖肯定受欢迎。 提出建议的是村里的女知青江文燕,她说城里人很少能吃到山货,对这些东西很稀奇。 这回大队长也没意见,就要组织村民上山采集,说到时候再统一分配给村民,要吃要卖由自己决定。 村民们一开始觉得不错,可仔细一回味就觉出了不对来。 果不其然,大队长随后就宣布,这片山林里的东西以后都归集体所有,村民不能私自进山采货,一经发现就扣除工分。 这规定让人牙痒痒,可是大队长的话向来一言九鼎,也没人站出来说个不字,事情就这么拍板定下了。 当天大队长就派了几个人山上,其中就有那位女知青,按规定参与采集的人可以多分到一部分山货。 对此有人表达了不满,认为自己也可是参与采集,但大队长的回答是采集山货需要考虑货品的卖相,那些人都是他挑出来比较懂行的,言下之意不懂的就别瞎掺和了。 这话让人无法反驳,其余的村民也就悻悻地闭了嘴。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教做人。 那些村民和知青兴高采烈地上了山,结果却是连滚带爬地回到了村子里。 第34章 七零年代重生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午后, 采集的队伍说说笑笑着往山上去,一边讨论着哪里山货多, 一边算计着到时候能卖多少钱。山脚和山腰处经常有村民去采摘, 一群人就往山上的密林里去。 这个季节蛇虫不多, 也许久没人看见野猪的踪迹,大家伙的胆子就大了许多, 加上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一件农具, 谁也没想到意外会来得那么突然。 一群人四散在林子里, 由于常年人迹罕至, 这里的菌菇野菜大片大片的, 只要往竹篓里采就行, 再没有比这更省力的活了。 江文燕对这结果很满意,她目测下来这片林子很大,而菌菇一类的东西几天就能冒一茬, 只要销路好根本不愁货源。她已经和大队长提过了, 先让村民自己去卖, 到时候卖的人多价格就得降,然后大队里就以节约人力物力为由,把售卖的事情揽过来, 每家每户只要等着分红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