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为免有人眼红破坏了他们的养殖大计,庄熠建议把野猪卖了,直接给大家分钱,就说是卖山货得来的。 这头野猪有五六百斤,村里一百来户人家,每家也能分到两斤rou,折了钱连带卖山货得来的,第一个月村民们每家每户都得了两块钱的分红。 两块钱不多但也不少了,还是天上掉馅饼得来的,村民们就没有不开心的。 只不过也有人起了别的心思,他们一算自己才到手两块钱,那十四个人拿的比他们多得多,心态一下就不平衡了。 为此有人闹到了大队长那里,说要让他主持公道,他们也要上山干活。 得知这事后,周奎直接带人找上了门,就问他们是不是真的要去,去的话被野猪咬死咬残他们是不管的,轮到赶集卖山货,他们得自己负责车马费,还不能让山货损坏了,不然就得自己补出来,而且耽误了地里的活,被扣了工分也算他们自己的,要是考虑清楚了就让他们加入。 一听有这么多条件,那些村民都懵了,野猪的危险就不说了,光是赶集让他们卖山货就够呛,一次起码几百斤的东西,怎么拿去镇上,又如何在一天内卖掉,要是卖不完岂不要倒贴钱 有人直接退缩了,也有人反驳周奎,说他们原先怎么弄,他们照着办就是了。 周奎听了不禁冷笑,直接说给他三百斤山货,他要是能在一天内卖完,就让他加入,要是卖不完就给倒贴钱,就问他干不干。 那人当场就哑巴了,别说三百斤,就是让他卖一百斤都不一定能卖得完,他哪里敢应下这个口。 没有金刚钻还想揽瓷器活,说的就是这样的人,以为别人钱好赚,事实上哪有他们想得那么容易。镇上的人就图个新鲜,谁还天天买来吃,也不是只有泾柳村依山傍水,这会市场上竞争不小,他们能卖掉不过是认识人多,一部分卖给饭店,一部分卖给了工厂的食堂,这才保证了销路。 最后事情不了了之,那些人眼红归眼红,却没那个胆子把老本贴进去,但他们并没有死心,转而偷偷摸摸上山,想要一探究竟。 好在养殖场设在密林里面,而密林外围布了一圈严严实实的荆棘,起初是为了作围栏挡住里面的野猪,以免它们再和上次那样跑到山下去惊扰村民,这会却无意中挡住了心机叵测之人的窥视。 这件事很快被人发现了,第二个月的时候,分红就急转直下变成了五毛,原因是销量不好,山货的产出也没有上个月多,不过每家每户都分到了一些滞销的山货,基本上也没有人抱怨,只要去赶集的人都会发现,卖山货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 在那之后,每月的分红基本在五毛到一块之间徘徊,有时候卖了鸡和兔就会多一些,算起来每家每户一年下来也能有个十块钱额外收入,加上不要钱的山货,至少能让村民们过个丰盛一点的年。 期间大队长一起想要干预,试图加人进去,他始终认为山上不止这些出息,是周奎他们贪墨了。 而事实上,庄熠他们早就记好了账册,每一笔收支都清清楚楚,利润分红都是照着说好的来,内部的人很清楚他们并没有抠下一分钱,良心着呢!分红多,意味着付出的也多,农闲的时候别人能休息,他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换成大队长来管理,村民们能有现在一半的分红就不错了。 大队长看到账册,顿时无话可说,他就没想过还有记账这回事。抛开心里那点不舒服,他不得不承认,这些小伙做的比他自己来安排还要好,连往年时不时要找他哭诉的困难户,今年也难得的消停了许多。 出了大队长家,周奎就忍不住嚷嚷起来:我说庄熠,你那账本怎么记的啊,大队长一看就没话说了 就照实记账,你又不是没看过。庄熠不过是反其道而行之,把账面做得难看了一些,看上去显得成本高利润低,但实际收支是一样的。 周奎哈哈一笑,没好意思说他根本没看懂。 大队长不再为难他们,以后做事也方便许多,庄熠决定增加一些创收项目,在山上搭建大棚种植蔬菜。 比起种水稻和小麦,种蔬菜要省时省力,还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加上肥料是现成的,他们需要投入的成本只有大棚和种子两样,而且还能把山上一些稀罕的野菜、菌菇也移入大棚,以此来增加收入。 这项提议得到了一致认可,经过这些日子的相处,大家对庄熠的想法和能力都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他说的建议都能证实对大家有利,久而久之他说的话基本不会有人反对。 这一回大家同样干劲十足,恨不得当天就把大棚搭好,把种子种下去。 还是庄熠说不用急,先把棚子搭好,等秋收后再具体实施,现在就丢点菌菇野菜在里面,让它们自己先长着。 秋收过后,农村里的喜事就多了起来,而庄父庄母也在为庄恒的婚礼做最后的筹备,该添置的东西都买好了,宾客也都上门做了邀请,四邻相帮的也打过了招呼,剩下就是婚礼那几天的食材需要准备。 到了腊月里,庄熠他们大棚里的蔬菜也长成了,销路比预想的还好,光是供应饭店和食堂都不够。一般人家冬天饭桌上就土豆、白菜、青菜和萝卜,其中青菜南方还能长,北方的温度根本不适合,到了冬天想吃口绿的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