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综名著]我在书中建皇朝在线阅读 - 第348页

第348页

    李儒开口道:“将军已经命刘备率军朝豫州进发了,我们的目标是衮州。”

    “也行。”吕布“啧”了一声,“只要有仗打就好,管他豫州还是衮州。”

    阳人距离洛阳很近,还是青崖返回洛阳的必经之路,吕布能在这里堵住孙策,也是有原因的。自从知道孙坚被擒之后,孙策就策划着劫囚救父的行动,所谓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出其不意的地方,孙策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在阳人设伏,可惜他运气不好,没等到青崖,反倒是等来了吕布。

    此时被青崖押解的孙坚也是感慨良多,他被抓住后,心就已经动摇了。袁绍打的什么算盘,他当然知道,袁术推举他为豫州刺史的目的,他也清楚,可在乱世,既然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什么要推开呢?只是与凉州军交手之后,他便知道,与董卓对抗,是以卵击石,被灭只是时间问题。

    孙坚坐在囚车里听到孙策被抓的消息,就明白如今能选择的路只有两条,一条生,一条死。远远能看见城廓的时候,他就做好了决定。

    阳人城离洛阳近,自然也受到洛阳的惠及,这里百姓的日子过得明显比别处的要好,入城后,还能看见很多青壮扛着锄头结伴朝洛阳方向寻工去。

    城内的百姓对讨董联军满脸厌恶,倒是对凉州军很是热情,还有少年学着凉州军士兵走路,胆子再大一些的,还会凑上前询问军队还要不要士兵。

    孙坚就这么看着,看多了,他就知道洛阳朝廷和伪朝廷最大的区别,也明白凉州军战无不胜的原因,民心所向,便是无人能挡。

    阳人城的消息传到洛阳时,林禹州正在跟季盛彦讨论官制改革的最终计划,一听到孙坚和孙策都被抓住了,他就想起了这段三国历史。

    历史上阳人之战,是孙坚胜了,而且这场胜利可以说是吕布白送给他的,后来董卓还派李儒去说服孙坚,预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的儿子孙权为妻,两家结秦晋之好,可孙坚拒绝了,据说孙坚是嫌弃董卓的女儿丑,配不上自己儿子,才拒绝的。

    林禹州不知道历史上董卓的长相如何,但是他穿越的这个董卓长的还真不丑,他的女儿董媛,也是个漂亮的姑娘。几年过去,董媛长的越发好看,凉州那边不知道有多少才华横溢的男子倾慕于她,如果这个世界的董媛,还被人嫌弃丑,那肯定是对方眼瘸。

    “我记得历史上孙坚中暗箭身亡后,他的嫡系部队就被袁术掌握在手中,孙策守完孝去讨回孙坚旧部时,还被袁术百般刁难。”林禹州将阳人城的情报放到桌案上,对季盛彦说道:“孙坚父子能力出众,但愿这个世界他们能看清形势,要是这样的人才没了,岂不是很可惜?“”

    季盛彦扫了一眼情报内容,道:“孙坚有能力,也聪明,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林禹州叹了口气:“但愿如此。”

    三国时期涌出了人才不少,但真正能以一敌百的却也就那么几个,百里挑一的将才就更少了,更别说出类拔萃的官员,乱世之中出人才,但再多的人才都经不住林禹州用。

    想到官制改革,林禹州捏了捏眉心,他掰手指算了算,还真是凑不齐这么多有能力的官,“只希望诸葛孔明,司马懿这批人才能快速成长,否则有好些上了年纪的官员都不能正常退休了。”

    季盛彦眼角闪过一丝笑意:“不用担心,第一届科考,总能淘出些有用人才。”

    就在青崖和吕布忙着在阳人城劝降孙坚父子的时候,林禹州和季盛彦忙着官制改革的时候,三辆简朴的马车载着众多的简牍文章来到了洛阳,这三辆马车的主人,便是鼎鼎有名的蔡邕。

    蔡邕一路北上,也是历经坎坷,路上除了占山为王的黄巾残党,还有各自割据的诸侯,直到接近洛阳,才慢慢平静下来。进城之后,看着热闹的街市,笑闹的百姓,他差点儿以为自己一路走来看到的惨景是做梦所至。

    迎接蔡邕的是郭嘉和荀彧。郭嘉来洛阳后,林禹州就将考核官员的事宜交给了他,忙了好几个月,总算能稍稍清闲下来。荀彧则一边教导刘协,一边整理朝廷财政,也是忙了很久。

    蔡邕在洛阳有府邸,是个三进宅院,充满了书香气息。荀彧和郭嘉得知后,只将朝廷准备的府邸地址告诉了蔡邕,至于他愿意住在哪里,全由他自己选择。

    将一切都安排好后,又休息了一晚,蔡邕第二日并没有觐见刘协,也没有去拜见林禹州,而是请荀彧叔侄来自己府邸做客。

    蔡府的书房很宽敞,放置了很多竹简案牍,蔡邕将这些规整好,准备在洛阳学院建立后,将其变成纸质书籍,听到荀彧叔侄已到,他才停止手中的动作,走出去迎接。招待荀彧和荀攸的地方是后院的一座八角亭,这里依假山傍流水,远可看碧蓝天穹,近可观傲骨□□,风景十分不错。

    蔡邕带着两人坐到亭子里后,立即有女婢端上茶水点心。

    荀彧出门时就猜到蔡邕请自己跟荀攸的原因了,果不出所料,他们才喝完茶,就听见蔡邕问道:“高祖曾立有规矩,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荀家对大汉忠心耿耿,为何会支持董卓?”

    荀攸垂下了眼眸,汉高祖为什么立这个规矩,大家心里都清楚,对于董卓封摄政王的事情,他和小叔在凉州时就多有讨论,朝臣也是议论纷纷。这件事情不管别人怎么看,他是支持的,奉旨摄政要比专权夺政更有说服力,更别说董卓做的比他们预计中的还要全面和干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