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巡按的心肝宝贝[重生]在线阅读 - 第70页

第70页

    娉婷奇怪青鸾的反常,一抬头,也便瞧见了小公子脸上的巴掌红印,亦是吃了一惊。

    两人都是柔顺的性子,便什么都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扶着小公子到一旁她们事先铺好的布毡上休息。

    唐小棠身上的僧衣太过扎眼。

    杜氏一眼,便注意到唐小棠身上的那套绛紫绸衫已被换过。

    在她去换衫的功夫,她命清莲替她看着那间屋子,清莲告知房中并无人出来过。

    房中一共只有三人,如果确定那个怀抱着棠儿之人的是那位谢巡按,那么那个拿刀指着她的人定然便是跟在谢怀瑜身旁的那个随从了。

    那么,棠唐未眠身上的绸衫是谁换的,答案已是不言而喻。

    杜氏没想到,她这个继子竟当真这般有能耐,勾搭上了谢怀瑜,不过那又如何呢?

    谢怀瑜是皇帝的人。

    难不成,他还会未来一个小小知府家的公子,去开罪皇帝么 ?

    佯装才注意到唐小棠身上的僧衣,她走上前,惊讶地问道,“棠儿,你的衣衫如何换过了?你身上的僧衣……哪来的?”

    唐小棠从山道被谢瑾白一路抱回寺庙这件事,当时许多百姓都瞧见了。

    回到寺庙,还不乏有人在讨论这件事的。

    之后,唐时茂派人四处探听小公子下落,似乎并未将人寻到。

    眼下,消失了大半日的唐小公子由府内家中小厮背着回来,身上又换了件干净衣衫,还是僧衣,很难不惹人联想。

    时下临近晚膳时间,百姓大都聚在殿内。

    杜氏音量不算高,却也不低。

    一时间,窃语纷纷。

    “嚯!难不成小公子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将言姓巡按那朵娇花给摘下了?

    有人兴致勃勃地扬高音量。

    有人提出截然不同的看法。

    “不对吧?这摘花的是小公子,那……那怎么也不是小公子走不了路啊。”

    “哈哈哈哈!”

    先前说话的那一位一听便是有丰富床笫经验的,惹得大殿内其他汉子相继粗鲁地大笑起来。

    知府府衙的丫鬟,家丁们听了愤怒不已,可也只能干瞪眼,生闷气,什么都做不了。

    百姓们并未指名道姓,若是他们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极为招人不快不说,反而等于直接承认了近日在各大酒肆极为盛传的所谓的“前朝趣闻轶事”里头,求娶一位言姓巡按的小公子,便是他们公子。

    反而容易让小公子沦为笑柄。

    未出嫁的姑娘臊红了脸,已出嫁的年轻妇人捂住自家小孩儿耳朵。

    大娘们可没这么好的脾性,直接撩着嗓子开骂,“哪个不要脸的污虫浪汉,当着一屋子妇人小孩的面撩卵扯诞。”

    “有本事直接到那位谢巡按面前说去啊!到人唐小公子面前去说啊!在这儿学那鸟货叽叽喳喳,啾啾呜呜,还觉得自己能耐是吧?”

    “可不就觉得自己能耐呢么。要不要老娘揪着你们耳朵,让你们去谢巡按同小公子面前说个敞快,说个尽兴啊!”

    大娘们的声音又尖声,又高亢,直接将汉子们的声音给盖了过去不说,更是直接将什么言姓巡按,小公子称号点破,让那些个汉子好不尴尬难堪。

    淳安民风开化,妇人们能顶半边天,淳安男子们普遍哪里敢招惹?

    兴许淳安喜好男风,同本地妇人太过彪悍有关亦为未可知。

    总之,大娘们这么一嚷嚷,大殿里的污眼浪语当即消失大半。

    便是还有人议论,也是十分小声,再不敢在言语上太过出格。

    唐小棠只双手环住自己的双膝,垂着眉眼,他对杜氏的发问以及周遭的哄笑声置若罔闻,不言不语,当真就跟那入了定的小沙弥似的,就那样抱膝坐着。

    青鸾担忧极了。

    公子到底怎么了?

    杜氏有心要唐小棠也尝一尝她今日所遭受的那一番屈辱。

    哪知,唐小棠就跟木桩似的,全然不给任何反应。

    杜氏今日因唐小棠出了那般大的丑,她如何肯善罢甘休?

    杜氏屈膝,在唐小棠面前蹲下,面色凝重地问道,“棠儿,到底出了何事?可是……可是那人欺负了你?”

    周围不知又有多少双耳朵悄然竖起。

    惊蛰面露着急之色。

    他唯恐夫人再问下去,瞧见小公子同谢巡按之间的事可就当真再遮掩不住了,可他熟知夫人性子,若是此时冒然出声,定然没好果子吃,故而也只能垂手站在一旁干着急。

    恰好,梆声响起,是府衙统一派粥的时间到了。

    惊蛰终于松了口气。

    青鸾排队,去领了粥回来。

    “少爷,肚子饿不饿,可要吃点粥?”

    青鸾将粥吹热,递到唐小棠唇边。

    昨日好多百姓是临时上山,便是衙役通知了百姓,山上前要将干粮给带上,可那么多人总有人忘记了,又或者是在山上途中不小心遗失了,或者是有些贫户家里是没有多余的粮食的。

    这么多人,若是吃的问题不能很好解决,随时都会出问题。

    幸得谢瑾白思虑周全,在唐时茂山上之前,便同他商议,征调了淳安州府粮仓里的屯粮,分拨于各大寺庙,道观。

    如此,自会有专人负责寺中众人的一日三餐,由自发的百姓为大家轮流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