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养了一只丑夫郎[穿书]在线阅读 - 第31页

第31页

    画缘神医虽然仙去,可他的徒弟带着神药九露丸,不知所踪。

    为了获得那枚九露丸,也是为了医治暗香谷谷主的伤势,三年前,谷主与邀月派掌门私下定下誓约,是代表邪道与正道之战,亦代表他们两人恩恩怨怨的了结,他们约定三年后在雪山生死一战。

    待暗香谷与邀月派派人在雪山,找到他们时,已经发现两人失血过多,伤势严重,却不似死敌,仿佛如挚友,背靠在一起,脸上挂着释然笑容。

    世人都道暗香谷是恶,是凶,手段血腥残忍,众人即谈之色变。却不知他们,只是被世道规矩所缚,或是被伦理所迫害,一心寻那逍遥自在之人。

    方才在画舫发生的一切只是演戏罢了,他用缩骨功装作弹筝秋娘,唱了一出双簧,暗处自有琴女奏弹。

    而那名猥琐男子,不过是配合这场戏的一名属下。

    暗香谷虽有寒冰床稳定谷主伤情,却也等不了太久。

    外界都传谷主阴晴不定,暴戾恣睢,只有谷中人知晓,他们谷主随和的过头。他乃暗香谷堂主,与谷主虽是上下属关系,却也受了不少他的恩泽,不谈梁钰清为救邀月派掌门,弃之誓言,他也定要为此同他针锋相对。

    他不怪梁钰清一心救他师傅,只是怪他不相信自己,连因果原因都不肯告诉,不吭一声,就同他那师妹赶往岷洲。

    他想着昨夜在那巷子里,梁钰清一脸无情无欲,脸上没有愧对和波澜,他暗自攥紧拳头,不管怎样,那九露丸他势在必得。

    翌日,阿青抱着砍完的柴,走向柴房,在柴房门口,听见两个偷懒的下人正在闲谈。

    一人道:“听说没,四郎君收了一个秋娘在院里。”

    另一人道:“没有吧,我是听说那秋娘害怕流氓纠缠她,四郎君见她只是个弱女子,让她暂住院子里。”

    “哎哟,这不是迟早的事情吗,我路过那秋娘的院子,远远瞧了一眼,的确是美若天仙啊。这等妙人,郎君若是不心动,怎么会将她留在府里。”

    那人道:“好像说的有理,可是四郎君还未弱冠......”

    “哎哟,我说你个张大傻,这种事情,还需等到弱冠吗?郎君已是舞象之年,要是兴致来了,那秋娘还不得从他。”

    “哦哦,在理在理。”

    阿青从二人对话中,才得知府里来了一位秋娘,还是小郎君收留她,暂住在院里。

    不禁想起王央与他那天所说,谈论起小郎君婚配,不知是何等女子,没想到如此快,就有这么一位貌美女子,闯入了小郎君的生活。

    他心中有惘然怅意,酸胀难忍,低下头但也无可奈何,夏日晴光,在他眼里成了寒意。奢求毕竟是奢求,是虚无缥缈的美好,他隐隐知晓自己要的是什么,若在以前,他想得到的,何人不归从,何物不归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只是从悬崖落入山涧中,他的傲气风发,摔得是粉身碎骨,再也没有起来,现在的他不过是一堆碎骨,拼成的人。

    突然一个面生丫鬟来到他面前,说是四郎君找他。

    他来到郎君书房,见郎君正拿着一块红似鸡血的石料,正在琢磨,见他来了,道:“阿青,你来了。”

    阿青颔首:“郎君唤我,何事吩咐?”

    易梓骞解释道:“我最近沉迷篆刻,发觉夏国这边一带只有白文刻法,耀国才有朱文刻法,我想学习学习朱文,便向你来讨教。”

    阿青道:“郎君谦逊了,我对于朱文篆刻也只是略知一二。”

    易梓骞喜道:“这么说,你会朱文刻法,快来坐,学生来向你讨教一二。”

    阿青见他与自己开起了玩笑,心里怡悦,勾着嘴角道:“好。”

    阿青坐下,拿着那块红石问道:“小郎君用的是什么印石?”

    易梓骞回道:“是我从小贩那里买的鸡血石,听说这石头名贵,质地温凉好刻,花了我五十两。”

    阿青掂量了下红石重量,再细看红石血色光泽,结论道:“这不是鸡血石,鸡血石较重,触及有冰凉润感,且石中血色不自然。”

    易梓骞听了愕然,没想到他在现代时买东西被人坑,到了古代依旧是被商家坑,道:“那,那这是什么石?”

    阿青道:“应该是巴林石,巴林石有一种红石,与鸡血石颜色相近,经常有商贾拿此石,来假作鸡血石,来获高利。”

    易梓骞欲哭无泪,没想到自己五十两买了个假货。

    阿青见状道:“商贾以巴林石充数来卖,一般卖几百两都有可能的,郎君只出了五十两,还算不亏。”

    易梓骞听出他在安慰自己,可这等换算实在让人哭笑不得,他道:“阿青,你这么说,我反而觉得更亏了。”

    他坐下来又道:“学生坐好了,老师请教学吧。”

    阿青勾着嘴角,道:“那便开始了。”

    他拿着巴林石,道:“朱文和白文描墨时都是一样的,只是纂刻时不同。而刻出来的字是凸出来的,刻字时要把描墨字边的料都挖掉,沾了印泥后,印出来的字是红色的,才叫朱文。”

    说罢,便拿着刻刀,屏着吸,稳着把字旁边的料刻出来,轻吹料屑。

    易梓骞瞧他拿着刻刀,纂刻流畅,一气混成,不禁赞誉道:“阿青怎能说自己对纂刻略知一二,明明是深藏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