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书迷正在阅读:偏执狂太子暗恋我(重生)、后宫调教日常(弄月宫)、余生我们不走丢、六零嫁海归、绝命狙击、大jian雄、嘉年(1V1)、(重生)交错的世界(NP)、她登基后渣公公回来了、[清穿]九福晋驾到
因要去玄清观,明蓁穿了件茶色窄袖衣裙,外披一件月牙白披风,此时因为刚刚走路,额上出了细密的汗珠,双颊红润。 何为安拿出帕子帮她擦去额间的细汗,笑着道:“不着急,有一整天的时间,难得陪你出来,山间雪景不错,权当赏景了” 就这样,一行人走走停停,用了近一个时辰才到了玄清观。 明蓁领着何为安去拜见了自己的外祖,老伯爷年纪和贺老相仿,身清瘦,鹤发白眉,宽大的道袍穿在他身上,吹着山风,还真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 明蓁知她这位外祖现在一心修道,不愿与尘世有过多牵扯,简单介绍了下何为安,说了几句问候的话后便不说了。 老伯爷看了眼何为安,见他眉宇间开阔,眼神清明,面容温和的点了点头后,说自己还有事就走了。 在道馆休息的时候,何为安说自己想去周围走走,便独自去了。 冬日衣裳厚重,又是踏雪登山,明蓁费了好大的劲才爬上山,此时坐在道馆的休息室内,喝着热茶,缓了好久感觉心跳才渐渐平稳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何为安才回来,明蓁和雨雪也歇息的差不多了,一行人开始下山。 回去的路上快了许多,而何为安自独自出去了回来后,好似心情不好,回去的路上一语不发。 第13章 宋国公在除夕前一天出殡了。 本来像冯家这样的世家大族,且宋国公又是国丈,安规制是需要在家停灵满七七四十九天。 但因正逢春节,正月初一,民间也叫头日子,是新的一年最重要的一天,因避讳这天冯家也不得不事急从权,这种事别家也早有先例,也并不奇怪。 宋国公出殡那日,身后事办的极其哀荣。 圣上御赐皇家仪仗队护卫送行,京中百官基本到齐,冯家孝子贤孙们哭了一地,哀歌不绝。 宋国公这一走,朝中局势较之前紧张了不少,纪家也不再掩饰其昭昭野心,隐有要直接和东宫对上之意。 除夕这日,明蓁和何为安回了贺家,在贺家一同过年。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过年夜饭,贺老照旧开始给小辈压岁,何为安也得到了个大大的红包,看起来比其他的人倒还厚些。 接着是贺家大爷大夫人,二爷二夫人,最开心的依旧还是明博。 贺老待了一会儿,便先回了西院,守岁这事向来都是交给年轻人来的,他年岁大了,熬不住,先回西院歇息了。 贺老走后不久,贺素昀也带着夫人先回了自己院里。 此时已近亥末,二夫人明显精神不济,已连续打了好几个哈欠了,可偏偏明博那皮孩就是不肯去歇息,又怕他吵闹,放心不下。 明蓁见母亲这困顿不已的模样,便道:“母亲,您先去歇息吧,明博有我和玉嬷嬷看着呢,您放心” 二夫人此时也实在是熬不住了,看了眼一直跟在何为安身边的儿子,见女儿女婿都在,点了点头,便也放心的回房睡了。 明蓁方才坐在母亲身边,见她打了几个哈欠,自己也跟着有了些睡意,想站起来走动下醒醒神。 “你们在说什么呢?”明蓁朝着弟弟和丈夫走去,见二人似在讨论什么,笑着问道。 明博朝她招招手,兴奋的说:“姐夫,在给我讲故事,可有意思了,jiejie你也快来听听” 明蓁走上前,看着弟弟那一脸欣喜的模样,又转头看向何为安,揶揄道:“我竟不知你还这么会讲故事,夫君果然多才。” “夫人若是也喜欢听,回去我也常给你讲”如此良宵,何为安今日心情也比前几日好了许多,同明蓁打趣着。 明蓁的脸不知是堂上的灯火映得,还是方才在碳火旁烤得,此时红扑扑的,低声回他:“我才不要了,又不是小孩子了” 说着还好笑的看着弟弟。 明博立马不服气的回道:“阿姐,大人喜欢听故事也不丢脸的,你以前还常带我去茶馆听人说书呢,你不记得了吗?” 明蓁只觉得这屋里碳火燃的太足了,面上有些热,毫无杀伤力的瞪了明博一眼。 明博嘻嘻笑了起来,突然间像是想到了什么,朝着何为安好奇的问:“对了,姐夫你今日送了什么生辰礼给阿姐啊?” 明蓁的生辰和除夕是一天,也正是因为除夕这日出生的,二夫人便给她起了年年这个乳名,希望她年年有今日,岁岁平安。 明博今日一早便把自己好不容易从父亲那里求来的名家端砚当做生辰礼送给了阿姐。 阿姐喜欢收集各种名家砚台,明博认为自己这个礼物最是和她心意的了,便想问问姐夫送了什么? 明蓁听明博这么突然开口一问,有些不自在,她未曾和何为安提过自己的生辰,他应该不知道今天还是她的生辰。 “现在暂时还不能告诉你,因为我都还没送给你jiejie呢,她要第一个知道才行”何为安笑着回他。 说着又看向妻子,略带遗憾的说:“今日出来的早,礼物忘记在家中了,只能明天才给你了”。 “没事的,你怎么知道的?”明蓁好奇的问他。 “去年纳吉时看过一眼”何为安答了她的惑。 明博此时打了大大的哈欠,揉了揉眼睛,“好吧,那我明日再去问阿姐,好困啊,我要先去睡觉了” 明蓁见他终于困了,忙让玉嬷嬷把他带了下去。 已过子时,明博走后,二人又坐到椅子上,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过了一会,明蓁也开始犯困了,头像小鸡啄米似的一点一点的打着瞌睡。 何为安让她先去休息,明蓁见快到子正了,摇了摇头,又打起精神来。 贺素卿此时也从书房出来了,见他们二人还在,有些意外,往年都是他同大哥和府中下人们一起守岁的,今年大哥不知怎的,先回去了。 子正一到,府中下人便燃起了鞭炮,贺素卿点燃了新年的第一炷香,领着女儿女婿虔诚的跪拜祈祷。 建安三十二年,在此起披伏的烟花爆竹声中到来了。 正月初一一大早,小夫妻二人在贺府用过膳,便赶回了怀远街的家中。 因昨夜睡的晚,早上又一大早起来了,回到家中明蓁没什么精神,又去睡了个回笼觉,何为安去了书房。 何为安回房的时候,明蓁刚起一会儿,见她醒了,朝她扬了眼手中拉着的画卷,走了的房中书案的后面。 明蓁走了过去,何为安把画卷递给她,“我也不知该送你什么才好,唯有这工笔还算拿得出手,便作了这幅画,望你喜欢。” 知这就是他给自己的礼物,还是他亲手画的,明蓁忙欣喜的接过打开。 画上一名妙龄女子,身穿蓝衣在灯火辉煌的街道上牵着一位小童,小童手中还提了一盏十分可爱的狮子花灯,画的正是去年元宵他们真正初遇的那一幕。 何为安这画工何止算拿得出手,在明蓁看来这画技简直可以媲美宫中御用画师了,下笔细腻,人物动态栩栩如生,直接重现了当时的情景。 明蓁拿蓁画仔细的反复观看,喜爱之心,溢于言表,眉眼弯弯的朝何为安道谢:“谢谢你,我很喜欢这幅画” “夫人喜欢就好” 何为安见她真心喜欢,心里也有些满足,在贺家那样的世家长大,她自小见惯了好东西,他若是送她其他的她也未必看得上。 想了下还不如作幅画,既能表心意,也算独特。 之所以会画上元那幕,实在是那次初遇,明蓁那双美丽明亮的眼睛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她站在人群中朝他盈盈望来时,眼睛在灯火的印照下,那一幕当真是明眸善睐,熠熠生辉,他现在想来仍觉惊艳。 又看了好一会儿,明蓁才小心翼翼的收起画卷,嘴角一直上扬着。 初二夫妻俩人协礼来到贺府拜年,这是何为安第一次以贺府女婿身份来拜年,按习俗,得在贺家住上几天。 上京城中家家户户,喜乐融融的欢度佳节时,在各部官署都休假空闲之际,鸿胪寺和礼部官署内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此时西城兵马刘副指挥使拍了拍肩上的雪,吐了一口白气,在阶上搓去鞋底上粘上的雪块,走进了鸿胪寺署衙的大门。 署衙内燃着碳火,一进来便暖和了不少,吴主簿见是他来了,迎了上去,看他兵甲上沾了不少雪,眉上凝着风霜,让人奉了杯热茶给他,开口道: “你们也真是不容易,这大过年的还要天天在外加紧排查,这个风雪什么时候能停哦”说完还叹了口气。 “大家都不容易,你们还不一样,这大过年的都要在这署衙内度过了” 刘副指挥使喝了一口热茶,用双手捧着暖和的茶盏,笑着回他。 吴主簿朝他走近了些,小声说道:“唉!谁说不是啊,也不知那郕国怎么偏偏挑了这么个日子来朝,说什么想见识下魏国春岁的盛况,搞得我们这些人连除夕夜都没回家过” “结果人家因风雪在路上耽搁了,你说说这都是些什么事啊”。 刚一说完,想起这位副指挥使大人还是国子监刘祭酒家的庶公子,可不是他们这种底下毫无根基的普通末官,忙觉不妥。 补充道:“瞧我昨夜都熬糊涂了,咱这都是为圣上办事,分内之事,应该的应该的” 说着话锋一转,问道:“刘指挥使可是来找少卿大人的?真是不巧刚一早上两位少卿大人都被东宫那边请走了” 此次郕国来使之事,圣上下旨由太子全权负责接待事宜。 刘剡也不提方才的事,配合的问道:“那不知周寺丞可在?我同他说也一样的” “在的在的,我领您过去”吴主簿忙回他。 刘剡把杯中的茶一饮而尽,放下杯盏,“多谢吴主簿的热茶,劳烦您领路” “刘指挥使客气了” 吴主簿领着他到了周寺丞那里,就先退下了,刘剡和周寺丞汇报了今日西城这边的安排。 按照日程来看郕国那边的使者也就是这几日会到上京了,此次郕国那边来使不简单,郕国大皇子和二皇子都来了。 看来郕国是真有心要与魏国修好了,这些年两国边境时有摩擦,小战不断,但也未正真大动干戈。 此番郕国又派了两位皇子前来商谈,接待护卫之事成了重中之重,这关键的节骨眼上可不能出一点儿事。 两人又一道商议了西城护防的所有细枝末节,刘剡就先回了西城兵马司。 因鸿胪寺负责外宾来使的事宜,东宫那边命五城兵马指挥司需全力配合鸿胪寺,这些时日刘剡没少往这边跑。 第14章 正月初六,郕国使臣一行在鸿胪寺和礼 部翘首以待多日后,终于到了上京。 呼延于戈同弟弟呼延归蓼骑高头骏马走在郕国使群最前头。 郕国人不似魏国男子束发冠之,他们乌发皆是结辩而聚,或散或是在颈后以衿带束之,身型也大多比魏国人高阔些。 今日使臣入京,巡城营的人早早就清空了街道,但还是有众多喜凑热闹的百姓聚集在两边,想看看那传闻中凶猛好战的郕国人长何模样。 呼延于戈看着繁华富庶的上京,嘴角牵起一抹微笑,眸光微眯,忽地转头朝弟弟眉间一挑,眼中尽是桀骜肆意。 二皇子呼延归蓼回以哥哥一个同样意味深长的笑容。 鸿胪寺与礼部官员同郕国随行使臣交谈过后,按礼将人先安置在鸿胪寺官驿内。 请他们稍作歇息,并告知呼延氏二位兄弟,明日圣上会在宫中设宴为郕国众位使臣接风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