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陈家洛的幸福生活在线阅读 - 第464页

第464页

    jiejie,你和陈大哥说一声,马上派大军去救父亲和哥哥吧!rdquo;,喀丝丽虽然现在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可还是那副天真纯洁的性格。

    霍青桐虽然和她一样关心木卓伦和霍阿伊,但她对军事和政治的认识比meimei深得多,知道行军打仗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仅仅是为了解救他们二人的话,恐怕是说服不了陈家洛派出大军相救的,当然这话给喀丝丽说了她也不懂。霍青桐拉着meimei的手安慰道,我这就请求陈大哥来见见阿密特。rdquo;

    好在陈家洛并未让她二人失望,听到使者的请求后立刻答应下来,这让姐妹俩大喜过望。接连答应了陈家洛若干羞人的要求。

    从福建到浙江、从京城到西安,一次次的惨败让清军失去了和中华军交战的勇气,中华军刚从安西开动,庄亲王就知道自己在西北呆不住了,立刻指挥大军将当地搜刮一番带着人马往西奔去;阿桂现在已经和土尔扈特建立了联系,他们打算按照渥巴锡汗提供的路线图往伏尔加河下游的草原去。当然具体的目的暂时还不能公开,哪里现在可是罗刹人的地盘,现在瓦西里还带着一千多剩余的手下和他一起前进呢!

    清军将瓦西里和一些不服管教的蒙古部落留下断后,庄亲王自己带着满人为核心的主力军对仓皇逃出西北。

    瓦西里和蒙古部落并未给中华军造成太大困扰,稍一接触便狼狈逃窜,中华军沿路一阵追杀,很快将西北的几个要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接着开始在石双英留在徕宁城的红花会会众的帮助下以这几个城市为根据地四下出击,清扫各处的不安定势力。

    而木卓伦等人终于迎来了中华的大军,眼看这没了性命之忧,心中的野心却又像野草一般蔓延开来,整日缠着当地军官追问朝廷打算将那块肥美的牧场赏赐给自己,还动不动就拿霍青桐和喀丝丽的身份说事儿,弄得当地军官不胜其烦。

    好在陈家洛的圣旨很快就到了,他以霍青桐和喀丝丽离家日久思念父兄为理由,宣召这俩人到南京拜见贵妃娘娘。

    这俩人还以为见面之后就会迎来大量的赏赐,顿时喜笑颜开,连忙收拾一堆霍青桐和喀丝丽当初喜欢的东西,赶着马车就往中原行去。

    一路上马车换船只、船只再换铁路,一行人终于到了南京城,在离别十年后,霍青桐和喀丝丽再次见到了自己的父兄。陈家洛此时正赶去杭州参加新铁路建成的典礼,并未在南京城中,于是今天的晚宴上就只有他们父女兄妹四人,和他们姐妹俩的孩子。

    宴席上,姐妹俩泪眼婆娑的说着离别后对家乡和父兄的思念之情,连带着木卓伦和霍阿伊也一直抹着眼泪。

    可是,终究是对部落的关心胜过了亲情,又说了一会儿话,木卓伦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青桐,这陛下究竟打算将那块牧场分给咱们啊?若是分的小了,其他部落怕是要笑话咱们的!rdquo;

    第四百三十二章 屯田

    霍青桐也不知道陈家洛究竟打算如何安置木卓伦的部众,只好答应等他回来就帮着问问,还好这些人没等多久陈家洛就返回了南京。

    要我说这南京如此繁华,岳父不如就和霍兄一起留在这里好了,朕在这里早已备下大宅子,里面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二位辛苦多年,也该好好休息休息啦!rdquo;,陈家洛在见到木卓伦和霍阿伊后真诚的劝说道,如果他们肯答应的话,也免得日后出现让霍青桐和喀丝丽左右为难的局面。

    多谢陛下厚爱!rdquo;,木卓伦听完神色不变,行礼后答道,天山下的雄鹰吹惯了塞外的风沙,南京的风景虽好,可惜我老了,怕是不能习惯了,如今每晚听不到牛羊的叫声我都睡不好觉,还望皇帝陛下在天山下赐给我们部落一片牧场,让我回去颐养天年吧!rdquo;

    霍阿伊虽然有些舍不得南京的繁华,可是看到父亲这么说只好低下头去出言附和,齐声哀求陈家洛给赐予一块肥美的牧场。

    哎,算了,自己愿意保全亲情,可是别人不领情啊!陈家洛心中微微叹气,希望他真的能和所说的一样,只是安心颐养天年,若是如此还好,我也可以保住他部落的平安,要是他不死心依旧想统一准格尔各部落的话,那就只好兵戎相见了!

    既然木老英雄想回天山去,那这几日朕就好好地为你们挑选一块牧场吧!rdquo;,陈家洛顿时换了称呼,说完挥挥手就让他们退下了。

    严新啊!朕记得当初你考科举的时候策论的题目是西北屯田吧?rdquo;,送走了他们父子二人,陈家洛将原先自己的小书童心砚、现在朝中的重臣严新叫到了殿中,看着墙上的西北地图缓缓问道。

    正是。记得当初还是陛下给臣寻得的题目!也多亏提前拿到题目,不然小臣怕是考不上那个进士的!rdquo;,严新恭恭敬敬的回答,同时心里琢磨着陈家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现在西北已经全数落入我们手中,可西北地广人稀,各部落混杂而居。一来浪费大量的土地,二来局势恐怕会不太安稳。rdquo;,没等他猜多久,陈家洛就公布了自己的计划,所以朕打算派遣一名得力重臣前去坐镇西北。rdquo;

    臣当初在西北服侍陛下多年,熟悉西北局势,臣愿意为陛下分忧!rdquo;,严新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干净利落的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