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乡侯: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曹cao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曹cao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掾: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右护军: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议郎: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议曹从事: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军司马: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 奏曹掾:汉制,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汉末,曹cao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惇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左执法: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左典军: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左司马: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cao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左军师:曹cao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第五品。三国吴置,但不属丞相,而以三公领之。 左丞相: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汉人以右为尊,故右丞相为上。三国吴置丞相,分左右,后仅置一人。 左右都护:三国吴置,黄龙元年,拜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 左护军:秦有护军都尉。汉有护军中尉,属大司马。东汉有中护军,为将军幕府之员,非朝廷列职。曹cao为汉丞相时置护军,后改称中护军,第四品,掌禁军。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五品。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第六品,其中有左护军。吴蜀亦置。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长:秦置县令、县长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不足万户为长。魏时为第八品,秩三百石。 长乐少府:汉制,太后宫官皆冠宫名。景帝前置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公元前144年改为长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因皇太后所居宫复长乐旧名,更名长乐少府,位在少府正卿之上。蜀皇太后亦称长乐宫,因置此职。 长水校尉:汉制,为武帝所置,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掌长水胡骑,秩二千石。长水为地名。胡骑近长水,故名。三国因置。 振威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