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玄幻小说 - 高阳古今小说(全6册)在线阅读 - 桃花扇

桃花扇

    桃花扇

    壹

    从雨花台踏青回来,进聚宝门往东信步走着,等望见了武定桥,侯方域心中一动,记起前天听人说道,“旧院”的李香君,清丽绝俗,色艺双绝,倒不妨去见识一番。

    念头刚刚转定,人已到了贡院门前。由此过武定桥,便是“旧院”——洪武年间,官妓所聚的富乐院——那沿着秦淮的一带河房,是天下艳称的温柔乡。作为“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文采风流,冠绝一时,自然是这个温柔乡中的常客。已归钱牧斋绛云楼的柳如是,隐入冒辟疆水绘园的董小宛,正在打算嫁龚芝麓的顾横波,善画兰花、与吴梅村有一段情的卞玉京,蒙古人琵琶顿老的孙女儿顿文,多才多艺的沙才、沙微姐妹和马娇、马微姐妹,没有一个不相熟的,但就是不曾见过李香君,当然也不知道她的香巢筑在何处,只好破工夫去寻访了。

    走上桥头,忽然听得后面来人招呼,转脸来看,是个六十多岁的麻面老者。侯方域十分高兴,遇着了这个人,便不愁访不着李香君。

    这个人叫柳敬亭,善于说书。今古兴亡之理,里巷琐屑之微,到了他嘴里,无不头头是道,能令人悲、能令人喜,更能令人忘倦,所以凭一块醒木,为公侯将相家的上客,也是旧巷中有名的清客。

    “敬亭,正要你与我做伴!”侯方域问道,“可得闲吗?”

    “正因吃得‘咸’了,待到相熟的人家,讨杯茶吃。”

    侯方域笑道:“不必吃茶!访着了一个人,我请你吃酒。”

    “好啊!要访哪个?”

    “有个李香君,住在何处?”

    “原来是香姐。侯相公与陈相公至契,难道不曾见过?”

    “你是说定生?”定生是宜兴陈贞慧的别号,与桐城方密之、如皋冒辟疆及侯方域并称为“四公子”。陈贞慧的年纪最长,无形中成了他们四个人当中的领袖。侯方域又问:“难道是定生的新欢?”

    “陈相公不是香姐的新欢,是她娘的旧欢。”

    “这话说得我又糊涂了。”

    “极明白的一笔账,我算来与你听。”柳敬亭说,“香姐的假母是李贞丽,李贞丽不是陈相公的老相好吗?”

    侯方域大笑:“原来‘她娘的’三字如此用法。不错,不错,是香君‘她娘的旧欢’。只是与定生去访过贞娘几次,从不曾见有这个香姐。”

    “那是香姐年纪还小,尚未‘梳拢’,不见外客的缘故。”说到这里,柳敬亭突然问道,“侯相公今年尊庚?”

    “二十七。”

    柳敬亭皮里阳秋笑了一下,拉着侯方域下桥走入旧院。曲折的深巷中,不断传来悠扬的弦管声和卖花声。到巷底声音静处,最末一家,黑漆双门的雪亮铜环上,插一枝带露的柳枝。侯方域认得,这就是李贞丽的家了。

    于是柳敬亭伸手拍一拍门环,门里响起一头小狗的吠声,接着有人问道:“哪个?”

    “常来走动的老柳,陪着贵客来耍。”

    “贞娘、香姐都不在家。”

    “哪里去了?”

    “在卞姨娘家做‘盒子会’。”

    “啊!”柳敬亭把额角一拍,“正是!我倒忘了,今日清明,自然有盒子会。”

    侯方域还不懂这个名目,接口问道:“如何叫‘盒子会’?”

    盒子会是结成手帕姐妹的旧院名妓,每逢佳节,庆贺行乐的聚会。就像男人的“壶碟会”一般,每人携一个漆盒,里面盛的是食品,以新奇为贵。会中除了饮酒尝新,还要互斗技艺,急管繁弦,笙歌彻夜。

    “这好有趣呀!”听了柳敬亭的解释,侯方域兴致勃勃地问道,“可许我入会吗?”

    “不许,不许!”柳敬亭摇着手说,“最怕子弟闯席胡闹,连楼门都是锁住的,只许在楼下看热闹。”

    听得这样说,侯方域不免失望。看这光景,今天要会李香君的面是不容易了。

    “侯相公,你要会香姐也还有法子。”柳敬亭又说,“说实在话,这盒子会也无非要惹得人心痒。到了暖翠楼下,山人自有道理。”

    暖翠楼是卞玉京的香闺,在大功坊底,正对着魏国公府。远远就听得笙簧并奏,楼下挤满了看热闹的闲人。等他们走近了,好些人纷纷招呼“柳老”,让出一条路来,容他们挤了进去。侯方域站在天井里抬头望去,只见竹帘高卷,宫灯微动,窗子里无数珠翠满头的丽影,看得人眼花缭乱,却不知哪个是李香君。

    楼中这时又换了乐器,是琵琶与筝合奏的《百鸟朝凤》,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加上叮当的云锣,极其热闹。忽然间,众音皆寂,一缕箫声悠然而起,婉转而清越,意象中,仿佛云间双凤,联翩而降。侯方域鼓足了劲,却憋着一口气,只等箫声一歇,便要喝彩。

    “慢慢,慢慢!”柳敬亭拉着他的手说,“侯相公,你要会香姐,须备下‘打采’之物。”

    “什么叫‘打采’?”

    “见了香姐,须有投赠。把样什么玩物,抛上楼头,就叫打采。投桃报李,看她抛下什么来,便知有意无意了。”

    “有趣!”侯方域想了想,从一柄折扇上,解下南海檀香所雕成的一个扇坠,问道,“就用此物打采如何?”

    “最妙不过。香姐娇小,恰如扇坠。”

    等楼头箫声一歇,随之响起一片娇笑,也有语声,辨得出是品评技艺,推箫为第一。然后侯方域听得做主人的卞玉京在说:“香姐,你满饮一杯!”

    这不用说,是李香君夺得了魁首。侯方域顿时脸上飞金,比在“复社”会文压倒全场还要得意。

    就在这时,听得柳敬亭仰起头一声断喝:“打采了!”

    这一声犹如他说书说到张飞在当阳道上大吼一般,把侯方域吓一大跳。楼头挂着的宫灯,似乎都被震得摇晃。窗子里扑出来一群脸色大变的丽人,最前面的一个面如满月,已近中年,是马湘兰一辈的郑妥娘,伸出一只白皙丰腴的手拍拍胸骂道:“我道是哪个?原来是sao麻子老柳!”

    “我道是哪个,原来是sao狐狸老妥!要偷汉子,不妥,不妥!”柳敬亭顺口奉敬了这一句,随又闪身子,指着侯方域说道,“侯相公要打采了!没有你们的事,把吹箫引凤的那位天仙请出来。”

    于是扑在楼窗口的那些名妓,有的向侯方域含笑招手,有的退了回去,旋即簇拥着肤色如玉、瞳神如漆、娇羞不胜的李香君重又出现。

    怪不得还不曾“梳拢”,侯方域看她才十六七岁,春花初发,艳如芍药,一时看得傻了,竟忘了该干什么。

    “侯相公!”柳敬亭笑道,“还不打采?当心别人捷足先登!”

    于是侯方域将那枚檀香扇坠,看准了往上一抛,使的劲道,刚够分寸,不徐不疾地升起在香君面前。她轻舒一臂,轻巧巧地捞在手里,看着侯方域,嫣然一笑,示意致谢。楼下闲人,齐声喝彩,并都凝视着香君,要看她抛下什么来。

    香君先把玩着那枚扇坠。整块檀香雕出一双麒麟,手工极精。她看一看、闻一闻,旁若无人。卞玉京性子急,催着她说:“香姐,人家‘痴汉等老婆’似的,伸长了脖子在望呢!”

    “什么‘痴汉等老婆’?”香君嗔道,“‘皇帝不急,急煞太监’,不如你抛下东西去。”

    “休斗嘴了!”贞丽也催香君,“你把果子回了侯相公,我还有话说。”

    香君这才不作声,从丫头手里取过一方冰绡汗巾,裹一串殷红的樱桃,轻轻往栏杆外一丢。侯方域双手接住,打开一看,诧异地说:“好奇怪,如今竟有樱桃了!”说着拈了一颗放在嘴里。

    柳敬亭刚要开口,只听楼上有人在喊:“老柳!”仰头望时,贞丽含笑招呼:“今日‘盒子会’,不得闲。明日午后,陪了侯相公来吃茶。”

    “他吃茶,我呢?”

    “你么!”李贞丽屈两指作势,“请你吃栗爆。”

    说完,笑着走了进去。香君也是翩然回身,却又转过脸来,很快地看了侯方域一眼,才如惊鸿般消失在他的眼前。

    贰

    金陵有个极不堪的地名——裤子裆,住着一个极不堪的人——阮大铖。

    他是上江怀宁人,以依附魏忠贤起家,拜在门下做义子。魏忠贤一垮下来,朝廷大办阉党,阮大铖在逆案中列为第五等,“徒刑三年”,但得“赎罪为民”。好在宦囊甚丰,闲住在家,起了一座大宅,养了绝好的一个戏班子,写了四部《石巢传奇》,亲自教导家伶搬演,行头“砌末”,无不讲究。在别人看他是享了十几年的“清福”,而在他自己,则以为伏处林下,抑郁无聊。

    流寇一起,逼近皖江,阮大铖带着他的戏班子,避到金陵,在裤子裆大起园林,作南都的寓公。这时他已帮他的同年,贵阳籍的马士英,当上了凤阳总督。他自己在金陵做“复起”的准备——两样手段,一是谈兵说剑,希望有人举荐他为“边才”,能够出任“三边”的督抚;再是笼络名流,特别是与阉党势不两立的“东林”后人,为他疏通奔走的是马士英的亲戚杨文骢,他的为人在邪正之间,以豪侠自喜,喜欢推奖名士,所以“四公子”跟他都有交情。

    杨文骢是旧院的常客,无日不到,从帮闲的篾片那里,打听到侯方域看中了李香君,灵机一动,去向阮大铖献上一计。

    “圆翁!”阮大铖字圆海,杨文骢这样叫他,“你不必再烦恼了!我替你想得一个法子。”

    “好极了!请教。”

    “跟圆翁作对的人虽多,都听两个人的指挥,一个是公子班头的宜兴陈定生,一个是秀才领袖的贵池吴次尾,若得两将罢兵,自然千军解甲。”

    “这——”阮大铖有些失望,“这法子我也知道,就不知如何能教两将罢兵?”

    “如今有个机缘,归德侯朝宗来了。他跟陈、吴是文酒至好,言无不听。圆翁若在此人身上做个大大的人情,托他缓颊,自可使两将罢兵。”杨文骢又说:“侯生物色了一位平康佳丽,是陈定生的相好李贞丽的养女,芳名香君,生得娇小如香扇坠。侯生有意‘梳拢’,不如就由圆翁斥资,替他料理了此事。”

    阮大铖大喜,一脸络腮胡炸得如刺猬一般。他跟侯方域的父亲侯恂是同榜,所以这样答道:“侯朝宗原是敝年侄,应该替他料理。却不知费用几何?”

    “妆奁酒席,也不过两百余金。”

    “这样吧!”阮大铖说,“我派人送三百两银子到府上,任凭区处,种种拜托。”

    叁

    娼家亦有处子,破瓜之年,初次接客,名为“梳拢”,亦称“上头”。就同嫁娶那样,一般也要挑吉日,备妆奁,排筵席,只是客人不过旧院姐妹及串戏唱曲、弹词说书的清客。

    侯方域做了个现成的“新官人”,在珠围翠绕和细吹细打的清音十番中,与“新娘子”一起被送入“洞房”。门掩人静,在龙凤双辉的喜烛照耀之下,凝视着肤如玉色,眉目如画,而开了脸格外显得艳丽的李香君,侯方域只是憨笑。

    “得意什么?”香君一面卸妆,一面斜睇着说,“想来有了好诗?”

    “定情诗是一定要作的。”侯方域忽然发现,“这里有首题壁的诗,我来看看,是哪位的手笔。”

    香君听这一说,便起身持烛,照向东墙。粉壁上左面画的是一丛兰花,数块诡石,题款为“贵阳龙友”,正是杨文骢的兴到之作。右面龙蛇飞舞地写着一首七绝,作者也是一时名士,无日不到旧院的余淡心。

    “‘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妙!”侯方域笑道,“把你的娇小玲珑,形容绝了。”接着又念:“‘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真想不到,”他得意地说,“楚襄王竟会是我!”

    香君不响,放下烛台,开了紫檀嵌螺钿的大橱,取出一柄白绢团扇,放在靠窗的书桌上,然后注水磨墨,取一支牙管的鼠毫笔搁在砚池上,举袖拂一拂椅子,退到一旁。

    侯方域自然会意,坐了下来,凝神稍想一想,提笔题扇:

    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

    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写完题款:“癸未三月既望,归德侯方域书于香君闺中,聊供清玩。”

    “辛夷可就是望春花?”香君问。

    “不错。”

    “一枝初放,占尽春先,怎的就不及桃李?”

    “你自己细玩去吧!”侯方域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着,顺手将她一拉,揽着她的腰笑道:“‘楚腰一捻’,真个‘怀中婀娜’。”

    “你看!”香君指着簇新的箱笼衣物说,“我看杨老爷虽是马总督的至亲,如今因为江宁知县任上出了纰漏,解职听勘,客边也拮据得很,如何有钱来备办这些东西送我?实在受之有愧——相公,你是怎么个想法?”

    “我觉得受之无名。”

    “原来你也是这么想!”香君极欣慰地说,“既然如此,相公,明天你何妨问他个明白,好作图报。”

    “说得有理。”侯方域深深点头,“明天他必来相贺,我当面问他。”

    肆

    “侯兄一定要问,我只好实说了。”杨文骢说道,“这些妆奁酒席,约费二百余金,都出于怀宁之手。”

    “怀宁?”侯方域思索着,实在想不起有这么一个人,“哪个怀宁?”

    “不就是阮光禄吗?”

    原来是崇祯初年,营谋复起,做了光禄寺卿,旋即被列名逆案的阮大铖!侯方域诧异地问:“他为何如此周旋?”

    “无非慕名结纳之意。”

    “这——”侯方域大摇其头,“阮圆老与家父同年,照规矩我该尊称他一声年伯。只是为人可鄙,素无往来,他为什么如此用情,令人不解。”

    “其间有一段苦衷,要请足下鉴谅。”

    杨文骢放出同情冤屈的神态,为阮大铖解释,说他原是“东林”巨头赵南星的门下,后来结交魏忠贤,用意在救护东林党人。其间苦心孤诣,暗中保全甚多。不料魏党一败,东林不念他的调护之功,反而跟他势如水火。近来东林后人所组的“复社”,更是处处跟他为难,几乎让他无法在金陵立足。故交虽多,因为他形迹可疑,亦没有人敢替他出面分辩。因此,他每天向天大哭,说是:“同类相残,伤心惨目。非河南侯公子,不能救我!”

    “侯兄,”杨文骢又说,“你是任侠的古道君子,阮圆老认为你不同流俗,一定肯从井救人,所以托我谆谆结交。言尽于此,不敢再多说了。”

    侯方域受了“从井救人”这句话的迷惑,激起不甚分明的侠义之气,慨然答道:“阮圆老穷途末路,情辞迫切,也可怜得很!就算他真是阉党,既然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阻人向善之心。我知道定生、次尾最饶不过他,此两君都是我的至好,等我来劝他们!”

    不想他答应得这等爽快,杨文骢大喜,兜头长揖:“侯兄真正是侠义君子——”

    一句话不曾说完,飞出来一样明晃晃、黑乎乎的物件,正砸在杨文骢腰上,接着是砰然巨响,一具簇新的乌木嵌银丝的西洋玻璃镜箱,摔坏在地上。

    杨文骢被砸得晕头转向,揉着腰抬头去看,只见门边站着香君,粉脸通红,一双漆黑的眼珠,瞪得好大,是凛然不可犯的神色。

    “咦!香君,”侯方域既惊且怒,“你生谁的气?当着杨老爷这等无礼!”

    “生你的气!”香君高声答道,“什么侠义君子?我看你是势利乡愿!你可怜魏忠贤的干儿,谁来可怜‘东村孤儿’?阮大铖趋附权jian,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你如何倒没见识?莫非你以为受了他的好处,就不能不徇私废公?你可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眼里!”

    说着,香君拔下头上玉钗,卸去腕间翠镯,都狠狠摔在地上,接着又飞快地去解身上那件月白缎子绣百蝶夹袄的钮子。

    “怎的,怎的!”李贞丽气急败坏地赶了出来,“好好的东西,摔得满地!”

    “哪个要魏忠贤干儿血腥钱买的臭东西!”脸色煞白的香君,终于把那件夹袄脱了下来,往杨文骢那里抛了过去。

    杨文骢尴尬万分,李贞丽大惑不解,而侯方域却是哈哈大笑,“想不到香君是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是我侯生的畏友。”说到这里,转过脸来平静地看着杨文骢,“老兄休怪我,这是你亲眼看见的。我不能为女子所笑!”

    “唉!”杨文骢还想极力挽回,摆出夷然不以为忤的神色,“香君的气性,也忒强烈了些。”

    “如今少的,正是刚烈之气。闲话少说,这些箱笼衣饰,原是阮家之物,请老兄带了回去;酒席之费,等少顷算了账,即行奉还。”

    杨文骢呆了半晌,重重地顿足叹气:“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伍

    尽管江淮千里,蓬蒿满路,鸡犬无声,秦淮河却似另成一个世界。随着天气渐暖,两岸河房,越发住满了消夏的豪客。

    端午将近,赏心乐事是看灯船——江上赛龙船。秦淮河太狭,无法容纳龙船,变个花样,装点灯船,成为一条“烛龙”。从五月初一开始,只要是不下雨的日子,秦淮河夜夜人山人海,“看灯兼看看灯人”,虽非“嘘气成云,挥汗成雨”,而脂香粉腻,急管繁弦,处处可闻。这几天,哪怕穷家小户,也得节衣缩食,凑出一笔钱来,雇条小船到秦淮河上去走一遭,方算了却一件大事。

    “香君,”侯方域也忍不住了,“你总说在河房凭栏看灯船,也是一样。其实不一样!俗客登门,不能不勉强应酬,想避尘嚣,反不得安逸。不如小舟徜徉,随遇而安。你看如何?”

    他想出游的话,说了已不止一次,香君不忍再拂他的意,便整顿食盒,带着侍儿青青,陪侯方域下船,悄悄往西驶去。

    天一黑,灯船一条接一条而来。灯皆五色,船分三等,最威风的是王侯勋戚家的,船大灯密,都是几代传下来的五色角灯。鲜衣豪奴敲击着大锣大鼓,真正是声容并茂。

    第二等悬的是五色纱灯,打的是“粗十番”,这是些富商大贾、衙门书办的灯船。再有一等只悬纸灯,不过云锣小鼓,细打十番,虽觉寒酸,却也文雅,船中举杯拈须的,都是翰林部院的老先生。侯方域要避的,就是这一等的灯船,怕撞着了那些年伯世交,平添许多无谓的应酬。

    “你看!”香君忽然指着一处河房说。

    侯方域目力不佳,遥遥望去,不觉有何异状,因而问道:“看什么?”

    “看丁家河房的那盏灯笼。”

    一盏白纸方灯笼上,影影绰绰有字,侯方域却辨不清楚,等船行得近了,才看出是这样八个字:“复社会文,闲人免进”。

    “好啊!”侯方域很高兴地说,“必是定生在此。快快停船!”

    “我不去吧?”

    “为何?”

    “你不见‘闲人免进’的字样?”香君笑着指灯笼。

    “扯淡!”侯方域拉着她的手说,“这是为俗客而言,你无须理它。”

    相携上了水边石级,入河房一看,果然是“四公子”魁首,字定生的陈贞慧,还有一个是吴次尾。

    “妙,妙!正觉得对饮寂寞,想不到你不速而至。”陈定生发现他身后的丽影,越发有兴,“香君也来了!今日一会,更觉生色。”

    于是香君盈盈下拜,分别见了礼起身,笑着对“她娘的旧欢”说:“怎的好些日子不来?我娘在骂你。”

    陈定生笑笑不答。吴次尾倒想起一件事来了,“香君,我一直不曾留意,”他指着陈定生问,“你管他叫什么?”

    “吴相公,你说呢?”

    “叫陈相公?”

    “那不是生分了?”香君笑道,“自然是叫干爷。”

    “这一说,朝宗对定生也该改称呼了?”朝宗是侯方域的号。

    “怎么改?”侯方域说,“莫非我也叫干爷?”

    “不错!”

    陈定生抹一抹鼻子,讨侯方域的便宜:“岂敢!”

    侯方域和香君都失笑了。笑停了叙话,才知道作为秦淮清客的丁继之,自己帮着人家做灯船会去了,却留下一桌酒筵,一名奚童,但有客来,随意留坐。陈定生和吴次尾“鹊巢鸠占”,特意悬出那盏灯笼,谢绝俗客,与侯方域的推测,恰好相符。

    “夜阑更深,灯船也过尽了。”侯方域提议,“我们倒不妨或诗或赋,小试文思,也不枉了‘会文’这个名目。”

    “使得。”陈吴二人,同声答应。

    “且想个题目。”

    “澧州土贼勾结李自成,攻陷常德。常德生齿百万,积粟支十年,富强甲于湖南。自此一失,辰州、岳州诸府,相继沦陷。”吴次尾感慨地说,“端阳节近,我们仿庾子山的笔意,做篇双关的《哀湘赋》吧!”

    “唉,不提也罢。”陈定生痛心疾首地说,“不如联句,聊遣今宵。”

    “联句好!”侯方域也不愿提败兴之事,“即景铺叙,宜乎五言排律。我三人谁起谁结?”

    “自然让定生兄。”

    “慢,慢!”香君接着吴次尾的话问,“三位相公联句,难道我陪着打盹?”

    “自然有借重你的地方。”吴次尾唤他带来的书童,“取卷袋来。”

    为了兴到行吟,吴次尾的书童,随身带着一个卷袋,里面装着湖州的笔,徽州的墨,一方小小的端砚,还有一束来自蜀中的五色薛涛笺,此时一起都取了来放在桌上。

    “香君,”吴次尾指着笔砚说,“奉烦做个‘誊录生’。”

    “好极!”陈定生拊掌说道,“将来就用香君的这笔簪花小楷‘发刻’,倒也是一件韵事。”

    “言之有理。”吴次尾催促着说,“你起句吧!”

    于是陈定生喝了口酒,略一构思,朗然吟道:“赏节秦淮榭,论心剧孟家。”

    “该你接。”

    “好!”吴次尾应声而吟,“黄开金裹叶,红绽火烧花。”

    “用家韵让你捡个便宜,现成的榴花的典。”侯方域等香君把那四句诗录完,才接着吟道:“蒲剑何须试?葵心未肯差。”

    “这差字也押得好!向日葵花,拳拳忠爱。”陈定生笑道,“我只好堆砌了。辟兵逢彩缕,却鬼得丹砂。”

    “我亦依然。”吴次尾接的是,“蜃市楼缥缈,虹桥洞曲斜。”

    “灯疑羲氏驭,舟是豢龙拏。”

    “这不行!”香君提出抗议,“我的笔不及你们的口快!”

    于是陈定生停了下来,等侯方域指点着香君录完,才接着又吟:“星宿才离海,玻璃更炼娲。”

    “光流银汉水,影动赤城霞。”

    “丽句!”侯方域赞一声,听得河房外管弦嘈杂,便皱着眉吟,“玉树难谐拍,渔阳不辨挝。”

    陈定生也跟着写眼前风光:“龟年喧笛管,中散闹筝琶。”

    “写了声,该写色了!”吴次尾昂首高吟,“系缆千条锦,连窗万眼纱!”

    陈定生和侯方域,不约而同地击案称赏。因为上句用的是隋炀帝以锦缆系龙船的典故,下句出于范成大的诗:“万窗花眼密”。照他的自注:“万眼灯,以碎罗红白相间砌成,工夫妙天下,多至万眼”。恰符此时所见。

    “这才是善于用典。珠玉在前,我只好白描了。”侯方域念道,“楸枰停斗子,瓷注屡呼茶。”

    “你写了侧面,我得写正面。”陈定生指着刚驶过来的一条大锣大鼓的灯船,高声吟道,“焰比焚椒烈,声同对垒哗。”

    “这个哗字押得好。”侯方域说,“次尾,你不妨从容构思,再出警句,好让香君来得及写。”

    吴次尾点点头,走到临河的地方,凭栏环视,只见灯影水光,闪烁万变,照映的尽是珠围翠绕的娇娃,心里在想,只怕秦淮名妓,都在河上了。

    这样一转念间,得了两句诗,转身笑吟吟地说道:“看我这一韵如何?电雷争此夜,珠翠剩谁家?”

    “愈出愈奇,真是好句。”侯方域看了看诗笺说,“十四韵了,做个收束吧!萤照无人苑,乌啼有树衙。”

    “这是曲终人散的光景,转得好。等我好好想一想!”陈定生负手沉吟,口中念念有词了好半天,突然转身对吴次尾说:“天然凑拍,我押个‘沙’字,补足你‘哀湘’之意。”接着便念:“凭栏人散后,作赋吊长沙。”

    “结得好,结得好!还是我干爷才气大。”香君转脸问侯方域,“‘吊长沙’可算双关?一是吊贾谊,一是吊长沙沦陷。”

    “说得一点不错。”

    “可人,可人!”吴次尾拊掌称快,“有锦心,就有绣口。这十六韵诗,也尽拿得出去,就烦香君再写一遍,明日拿到蔡益所书坊去发刻。”

    “也还须作个小序。这非朝宗的大笔——”

    陈定生的话不曾完,突然听得一阵喧嚷,都回头看时,河房外人影幢幢,似有争执——果然是争执,有人不顾“复社会文,闲人免进”的警告,非要上来不可。丁家的童儿阻挡不住,到底让那人闯了进来,是杨文骢。

    “侯兄,找得我好苦!亏得有这盏灯笼指点。啊,啊,陈、吴二公也在这里,还有香君!”

    虽有“却奁”一段不愉快的事,毕竟不曾有什么深仇大恨,于是香君首先站起来招呼:“杨老爷,请坐!”

    “杨兄,”侯方域也说,“请坐了说话。如何是找得我苦?有何见教?”

    “如今有件大事,非侯兄从中斡旋不可。”杨文骢说,“左宁南领兵东下,要抢南京。本兵熊明遇,束手无策,特地托小弟来向足下求援。”

    “这就奇了!一介书生,何德何能,得退此骄兵悍将?”

    “左宁南不是与尊翁有旧吗?”

    “这话不错。”

    “‘不错’就不错了!”杨文骢欣慰地说,“若得尊翁发一手谕,左宁南一定俯首听命。不知足下主意如何?”

    “这样的好事,怎肯不做?只是家父罢政闲居,纵肯发书,未必有济。而且往返三千里之遥,何以解眼前之危?”

    “足下素称豪侠,当此危急之时,何忍坐视?何不代写一函,且救目前。事贵从权,改日禀明尊翁,想来必蒙体谅。”

    侯方域一时答应不下,看着陈、吴二人问道:“两位以为如何?”

    陈贞慧指着杨文骢说:“龙友的话不错,‘事贵从权’。”

    “我看,还须从长计议。”吴次尾不信杨文骢的话——怕他别有用心,而且也不以为侯方域用他父亲侯恂出名的一封信,就能退得了宁南侯左良玉的兵,所以这样说道:“此事有把握,可以做;若无把握,岂不自误?朝宗,你回去好生斟酌。事虽紧急,也不争此一夜的工夫。”

    陆

    “相公,”香君问说,“杨老爷说左宁南与老太爷有旧,又说一封信去,左宁南就会俯首听命,看起来交情极深?”

    “说来话长——”

    话要从崇祯初年说起。那时左良玉当辽东都司,部下的军纪不佳。因为缺饷之故,做了盗匪的行径,一次误劫锦州军装,被捕下狱。这是死罪。亏得同犯的一个军官,名叫丘磊的,独自承当,出脱了左良玉。只是死罪好免,活罪难逃,官儿却是丢掉了。

    不久,左良玉投身在昌平督军的兵部侍郎侯恂麾下。侯恂看他长身赤面,仪观甚伟,骁勇善战,虽不识字,却能用计,而且既能将兵,又能将将,是大将之才,所以极其赏识,不断提拔,很快地当到了总兵。

    到了崇祯八九年之间,左良玉一军,已成官兵中的劲旅,但恃功而骄,不受约束。本兵——兵部尚书杨嗣昌,正受皇帝的倚重,屡次想解除他的兵权,却办不到。而左良玉亦因此自危,于是养寇自重,坐使李自成、张献忠一天比一天猖獗。

    崇祯十五年三月间,李自成进围开封,皇帝环顾将才,认为只有左良玉可用。但左良玉跋扈难制,只有一个人可以指挥他——这个人就是因为兵败下在狱中的侯恂。

    于是特地释放侯恂,用他率领驰救开封的援军,同时发内帑十五万两,激励左良玉一军,努力杀贼。但此时的左良玉,已非当年侯恂所赏识的左良玉。当各路援军会师朱仙镇时,他看李自成人多势盛,大生怯意,一天晚上,悄悄拔营向南退走。

    左良玉是主力,主力一退,诸军皆溃。李自成却是狠得很,在南面已掘了一条百里之长,既深且广的壕沟,阻断官军的归路。当得到左良玉宵遁的谍报时,李自成下令,须等左军过后再追击。左良玉不知是计,还在暗喜流寇追得不紧,一天一夜疾驰八十里,到那条壕沟阻断,无路可走,想退回去时,李自成已亲率精锐,挡住了去路。

    后有追兵,前无出路,左良玉及各路的官军大乱。一仗大败,光是被俘的骡马就上万。左良玉损兵折将,退回襄阳。

    军报传到京师,朝廷大震。皇帝责成侯恂凭借黄河,相机进剿;同时下诏命左良玉自襄阳回师夹攻。但左良玉怕李自成,迁延不进。这样到了九月里,开封失守。皇帝革了侯恂的职,而对左良玉则是敢怒而不敢言。

    开封虽然失守,李自成所得的却是“鸡肋”,断然放弃,决定西攻襄阳,以为根本。而其时的左良玉,正屯兵襄阳对岸的樊城,在大造战舰,招纳流亡。表面看来,有二十万人之多,声势仍然很盛,但亲军爱将,已大半死在那条大壕沟中,乌合之众,不能言战,而且亡命之徒,不奉约束,所以匪军一到,左良玉退兵南岸,留下一万人拒守。等李自成乘胜渡河,左良玉又是宵遁,水陆并进,逃到武昌。

    武昌是太祖第六子楚王的封疆,这时的楚王名叫华奎,自己募兵守城,所以当左良玉向他索取二十万人的军饷时,楚王华奎不理他。左良玉大怒,纵兵又抢又烧,火光照耀长江,直到二十天以后,才又东去。

    这是当年正月间的事,左良玉率兵一路由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到一处抢一处,而另有些散兵游勇,也假冒左良玉的旗号,恣意抢劫。因此,南京大起恐慌。这天得到消息,蕲州守将王允成作乱,劫了许多漕船,预备运兵到南京就食。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以为是左良玉的指使,情急之下,才托杨文骢来向侯方域求援。

    听罢左良玉的传奇,香君大为叹惜。“都道左宁南忠勇盖世,原来也是这等拥兵自重、形同草寇的角色!”她摇着头说。

    侯方域觉得她未免天真,然而看她一脸失望忧烦,也知道她的性子,温柔的时候温柔,刚烈的时候刚烈,怕一句话惹起嗔怒,不敢拿她取笑。“哪个不是拥兵自重、形同草寇?”他只这样跟她说,“左宁南还算是庸中佼佼,可与为善的人。”

    “既然可与为善,相公,你们是世交,怎不劝劝他?”

    “说得是!”侯方域不再有何顾虑了,“香君,你磨起墨来,我要写信。”

    “是写给左宁南?”

    “对了!”侯方域说,“我用家父的名义,比较容易着笔。”

    于是,一个磨墨,一个构思,静悄悄的,渐闻人声,窗纸上曙色初透,不知不觉中一宵已过。

    香君磨好墨,铺好笺纸,顺手打开书案旁边的窗户,晓气扑人,令人精神一爽。她悄悄在窗前站了一会儿,转身问道:“相公,这封书信,关系重大。南京百姓的安危,左宁南悬崖勒马、补过惜名,都在你这支笔上。你待怎生说法?”

    “我么——”侯方域虽已有腹稿,却不肯先说,反问一句,“你看呢?”

    “依我看,总要说得他不好不依,不敢不依!”

    “妙极,妙极!”侯方域身子往后一仰,拍掌大笑,“动之以情,折之以理,那就不好不依,也不敢不依了!香君,若有一日我建牙开府,首先就要奏明天子,保你做个女参谋。”

    “休说笑了!”香君指着窗外说,“天色已明,只怕稍停一停,杨老爷就要来讨回音,还不上紧快写?”

    于是侯方域振笔疾书,片刻而就,用侯恂的口气,称左良玉“将军”,劝他驻军细思,兵出无名,道路猜疑。南都为太祖孝陵所在之地,不可轻犯。如果缺乏粮草,尽可商量。又赞他一片忠心,但亦勉励,要穷而不改,才是真正的忠心。

    信倒是写得激切婉转,足可打动左良玉,只是投书的人,却费踌躇。“这是一通密函,如今道路不靖,倘或半途上出了差错,泄露出去,累及家父,教我何以为人?”侯方域皱着眉说,“得有个妥当的人去走一趟才好。”

    “莫非杨老爷就找不出这么一个投信的人?”

    “你莫小看了这个差使。”侯方域屈着手指说,“第一,一路散兵游勇,到处sao扰,须能脱得了身;第二,这封书信须面递左宁南,他的军门严肃,游士杂流,一概不容擅入,怎生到得左宁南跟前;第三——”

    “相公!”香君抢着说道,“我举荐一个人,再好不过。”

    “哦!哪个?”

    “柳老。”

    侯方域一愣,细细想去,越想越对。“真是非他不可!”侯方域说,“我刚才还不曾说‘第三’。左宁南西瓜大的字,识不得一担,我这封信,须有个能说会道的人,为他讲解明白。这哪里还有比柳老更合适的人?”

    柒

    先说在九江,到九江扑了个空。左良玉的中军,已经回驻武昌,于是柳敬亭又沿江西行。一路遭遇麻烦,尽管他凭一张嘴就能脱身,到底也耽误了工夫,走了一个月,才到武昌。

    武昌城内,鸡犬声稀,人烟萧条,满街多的是兵。柳敬亭随便拉住一个,问明了左良玉的中军大帐,在府城西南,黄鹤楼下,俗名蛇山的黄鹄矶,更不敢耽搁,直奔西南而去。

    这天是三、八“卯期”,中军亲兵,列队应点。左良玉治军,向来讲究军容,所以旌旗五色,刀枪闪闪,一眼望去,倒也壮观。但仔细去看,士兵萎靡不振的多,精神抖擞的少,而且脸色黄渣渣的,确是饥兵,也难怪左良玉情急。

    就这东张西望之际,负责警戒的卫兵动了疑心,“喂,站住!”他大声喝道,“你是干什么的?”

    柳敬亭不慌不忙地站住脚,等那卫兵提着枪来到面前,他才问说:“请问,将军的辕门在哪里?”

    “你问它干什么?”

    “自然是公事。”

    因为jian细甚多,盘查不得不严,那卫兵将手一伸:“有公事拿来看!”

    柳敬亭直摇头,用左手拍拍右胸,“机密公文,怕路上让流贼搜了去,缝在衣服里面,这里不敢取出来。”他索性诈他一诈,“跟你实说了吧!我是解粮来的。”

    听说是解粮官,全军的福星,那卫兵的神态,马上不同了,“来,来!”他招着手说,“请跟我来。”

    层层转送,送进辕门,传鼓通报。中军官接见问道:“你是哪里的解粮官?公文呢?”

    进了辕门,柳敬亭就不愁见不着左良玉,老实答道:“没有公文,只有书信。”

    “这就可疑了!何以冒称解粮官?”

    “若非冒充,进不得辕门。”柳敬亭答道,“这封书信,事关机密,要当面递呈元帅。”

    听得这话,中军官便不肯再问——时世多变,中朝大官与各地将帅,常有信使往来,密议应变之计,其中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话。中军官只要查明来人不是刺客,就连姓名都无须问,只送了上去就是了。

    “既如此,我派人替你禀报。不过,有道手续,未免不敬。”

    中军官说完,努一努嘴,随即有两名士兵走了上来,一手提刀,另一只手很快地往柳敬亭身上去摸,从上摸到下,摸清楚并无凶器,便很快地又退了下去。

    声色不动的柳敬亭,指着自己的脸说:“烦你上告元帅,就说我柳麻子要见元帅。”

    “柳麻子!”左良玉说,“久闻此人,一张嘴能把三贞九烈的寡妇,说得非嫁人不可。这一次来,必是替人做说客。我倒不相信,先给他个下马威,挫挫他的锐气!”

    于是传令,命柳敬亭堂参投书。引入二堂,中门突开,等柳敬亭刚踏进去,只见眼前一亮,两把大刀,交叉下削,恰好挡住柳敬亭的鼻子,差一点就劈在头顶上。

    这自然令人吃惊!不过他神色一变就恢复了原状。高坐堂皇的左良玉根本就无从发觉,只见柳敬亭神态安详地穿过如林的刀枪,走上堂来,长揖不跪。

    “元帅在上,晚生拜揖。”

    “你是什么人,到我这里来放肆?”

    “一介平民,何敢放肆?”柳敬亭从怀中取出书函,高高一举,“晚生奉命前来投书。”

    “是哪个的书信?”

    “归德侯老先生寄书奉候。”

    “噢!”这一说,左良玉的声音立刻和缓了,“侯公是我恩师,你如何认得?”

    “晚生是侯府的食客,如何不认得。”

    “这倒失敬了!”左良玉起身离座,“请二堂相叙。”

    到得二堂,左良玉先进去换了便衣,然后以客礼相待,向柳敬亭索取书信,唤了个幕客来念给他听。

    “侯公远在归德,不明实情,我如何肯负了君恩,有辱他的荐举?”左良玉用嘶哑的声音说道,“你可知这座武昌城,自从张献忠来过以后,十室九空。我虽在这里镇守,无如缺草乏粮,饥兵日日鼓噪,要南下就粮,连我也做不得主了。”

    “元帅说哪里的话,自古道:‘兵随将转’。再没有将官倒受士兵摆布,说东就东,说西就西的。”

    “你这叫纸上谈兵!”左良玉不悦。

    “是,是,纸上谈兵!”说着,只见柳敬亭顺手一甩,拿一碗茶摔在砖地上,“嚓琅”一声,茶碗摔成碎片。

    堂上堂下,无不变色,左良玉拍案大怒:“你在我这里,如何这样子无礼?”

    柳敬亭笑了,“晚生怎敢无礼,冒犯虎威!”他说,“只为一时说得高兴,顺手摔了去。”

    “顺手摔了去?”左良玉质问,“难道你自己的心就做不得主?”

    “就为心里做不得主。”柳敬亭从容答道,“如果心做得了主,也不教手下乱动了!”

    这一句话,重重在左良玉心头一撞,不知不觉地低下头去。沉默片刻,他抬头说道:“敬亭,你讲得有理。不过士兵实在饿得急了,许他们南下就粮,亦是无可奈何的一着。”

    “元帅只顾部下饿,晚生千里奔波,也饿得急了,元帅就不问一声?”

    “噢,噢,我倒忘记了!”左良玉歉意地说,“我马上叫他们替你备饭。”

    于是堂下卫士,立即传令,为客备饭。厨房甚远,又不是开饭的时刻,通炉子等火上来,才好动手做菜,自然得有一刻工夫。

    “乖乖!”柳敬亭手捂着肚子,愁眉苦脸地用扬州口音说,“饿得我不得过!”

    “混账东西!”左良玉便骂卫士,“怎么还不摆饭。”

    “等不及了!”柳敬亭站起身来,“我到里头去吃吧!”

    这就太过分了,左良玉有些生气,“你也太难了!”他放下脸来说,“怎么就往我里面闯。”

    “实在是饿得急了。”

    “饿得急了,就许往里面闯吗?”

    “原来饿得急了,也不许往里面闯!”柳敬亭抗声而言,“元帅是早就知道的。”

    左良玉会过意来,纵声大笑,“你这个鬼麻子!”他心悦诚服地骂,“真服了你了!你好好坐下来。我一肚子的肮脏气,总算有个人可以谈谈了。”

    于是又移了相叙的地方,移到左良玉日常起居,非关系极密切不能到的一处精舍。水阁中轩窗四面,风送荷香,置酒畅谈,只听得不时有左良玉洪亮的笑声,隔水传送。守卫在外围的士兵,无不稀奇,是什么事让元帅如此高兴?

    笑声终于停了。柳敬亭引古论今,庄谐杂作,将左良玉逗得悲喜不能自持之余,还有句要紧话须问。“元帅,”他正一正脸色,“闲话多时,到底不知元帅向内移兵,有何主见?”

    “自然是作罢了!”左良玉指着胸说,“耿耿忠心,唯天可表。何况是我恩师的告诫!”

    捌

    一封书退却数十万兵,也只是一时之计。虽然左都御史李廷华已命令安庆巡抚,发九江库银十五万,补助左军军饷,但在南京的官绅,还须设法继续拨助军饷,才可以保得无事。

    这天是在朝廷大臣议政的“清议堂”会议。事先由兵部尚书熊明遇发的“传单”,有杨文骢,也有阮大铖。但大众所瞩目的,却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史可法,号道邻。他是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但家世是锦衣卫世袭的百户,所以籍贯还算京师大兴县。虽是武官世家,其实早已弃武就文。史可法的母亲尹夫人分娩时,梦见文天祥进入她家,所以乡里流传,说他是文信国的后身。

    史可法是崇祯元年的进士,也是侯恂的门生。先做西安府的推官,后来又在户部当司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