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天汉之国在线阅读 - 天汉之国 第432节

天汉之国 第432节

    又聊了几句闲话,定娘告辞出来。

    二月天气,阳光明媚,各种花啊草啊都从地底冒出来,一片生机盎然。

    定娘看儿子跟着几个庄客的家里人跑来跑去,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便没有打扰,信步走出屋来。

    田野里麦苗青青,油菜花刚刚抽薹,各种蝴蝶在野花间飞来飞去,处处透着勃然生机。定娘走在田野间,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些年住在新野,从去年开始又住在洛阳,天天跟一群官太太住在一起,定娘养出了独特的气质。有的时候会思念故乡,想到故乡的田野走一走。可是回来了才知道,哪有那么清闲?

    父亲的态度并没有让定娘感到生气,毕竟那是早已经知道的事情。定娘有些心烦的是,自己被当作了张驰的代替品,所以一家三口才巴巴地在客厅里等自己的意见。而自己再不喜欢,也不得不替张驰发表意见。夫妻本为一体,这个时候怎么能分开呢?

    不远处布谷鸟一声一声地叫,催促着人们赶紧播种,诉说着春天的气息。远处的农田里,有农人在劳作。拔草的拔划,播种的播种,忙忙碌碌。

    这一个村庄的土地都归张家所有,有一千多亩,还有近一千亩荒地、湖汊、山林。村庄有十几户人家,都是张家近一年招募来的,是他家的庄客。

    能够置下这么大的产业,主要是靠张驰寄回家的钱。

    但是这几年王宵猎大力发展工商业,农产品和土地价格被压了下去,拥有广大土地的地主不受重视。张家虽然在乡村拥有大量土地,身价还不如城中的中等工商业主。

    宋朝的土地还没有发展出地骨、地皮、永佃权等名头,没有金融属性,价钱比较低,与明清时没法比。与此相对应,佃客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没有那么强,主要是通过经济吸引。尤其是在这个人多地少的时候,各方对佃客的人力需求较大。再加上王宵猎的硬性规定,地主对佃客的剥削不重,一般是三分之一,甚至是弱于三分之一。

    众所周知,在社会稳定的条件下,地主一般收取土地产出的一半。超过一半则剥削过重,少于一半则剥削较轻。

    不要说是在古代社会,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的。你如果出去租土地种粮,土地所有者一般会收取产出的一半。在一季麦子一季玉米的地区,这个数额大约是一千块钱左右。只有交通不便或者土地贫瘠的地区,才会少于这个数额。所以租土地一般用于其他种植,利润会高一些。

    王宵猎硬性规定地主收三分之一,实际上就是减轻了地主剥削,比较受佃户的欢迎。山河破碎的情况下,地主的势力受到很大限制,所反以受到的反对并不强烈。

    张家之所以这种情况下大量占有土地,甚至直接买下一个村庄,是因为其家庭收入并不靠土地,而是靠张驰的俸钱。张炎的打算是,这是他们两夫妻养老的土地,三郎、五郎长大后要出去讨生活的。

    定娘对这些一清二楚,虽然难免嘀咕,但总体上并不反对。张驰不在家的时候,她也要回老家,看一看自己家的村子。毕竟这个村子,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张驰的。

    第1024章 豆腐铺

    在田野里吹了一会风,观看了一会风景,定娘走回村里。刚刚进村,碰见放学归来的三郎。

    定娘叫住三郎,道:“三郎,你在学堂里还要学多少日子?许多年纪,还学得进吗?”

    三郎道:“不瞒嫂嫂,年纪大的学生,只要学得进去,学那些蒙学教材还是很容易的。”

    定娘听了就笑,道:“那么你还打算在堂里学几年?”

    三郎道:“今年夏天就差不多了。听说学堂接下来的几年要考试,合格了就算毕业。我还是提前出来的好。”

    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毕业、结业、肄业,这一系列的制度都是与普及教育相关的,与普及教育配套。随着王宵猎治下工商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产业工人,进行一定的普及教育事在必行。

    初期的普及教育,并不需要教太多的内容,仅需要具备认字和一定的数学知识。我们现在的普及教育,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很多内容并不是必须的。初期的普及教育,并不需要加入过多的意识形态。一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没有出现,二是与社会并不相符。

    定娘听了,试着问三郎道:“三郎,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想没想过什么时候娶亲?”

    三郎听了一怔,道:“嫂嫂,我还年轻,事业未成,哪里敢想那些?”

    定娘叹了口气,道:“纵然你不想,爹妈也是想的。我给你讲,今天上午,我到爹妈房里问安,他们就想着为你结一门亲事。我说先要问你的意见,爹爹还不高兴呢。”

    三郎听了,静静地出神。过了一会才道:“结亲的是什么人家?我认识不认识?”

    定娘道:“是邓州附近的一个员外,家里有六七百亩地,在城里开了一间豆腐铺,定境很殷实。他家的女儿一十七岁,正是婚嫁的年纪。”

    三郎道:“不知他家女儿是个什么样的人。”

    定娘笑道:“现在洛阳城里面,男女若要结亲,都要让双方先见上一面,称作相亲。我们乡下地方,还没有这个习惯,这样很不好的。结亲之后要过上一辈子,不见一面怎么行呢?三郎,我想你跟这位小娘子先见一见,你看看小娘子能不能入了你的眼,小娘子也看看你。若你们两情相悦,那就成了。”

    在宋朝的时候,开封、洛阳等大城市已经流行起了相亲,倒跟王宵猎无关。正常情况下,只要媒人不使坏,相亲成功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都是普通人,长相普通,谈吐普通,仪态也普通,普通人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基本上是一见就满意。相亲不同意的人,只要没有特殊的理由,都会被认为奇怪。

    三郎听了定娘的话,默默点了点头。

    定娘道:“你们要怎么见面,我去想想办法。记住,不要跟爹爹mama讲,他们对你,可不象对你大哥。”

    三郎苦笑道:“我怎么能跟大哥比?当了几年兵,做到都统,一般人都比不了。”

    跟三郎告了别,定娘回到自己的住处。哄睡了孩子,一个人想怎么才能跟三郎跟那个小娘子见面。想来想去,自己要先到州城,跟那家人见了再说。

    第二天,定娘托口要到州城处理张驰寄薪俸回来的问题,带着三郎一起到了州城。

    住到了宣抚司下的红尘客栈,定娘对三郎道:“耽误你几天进学堂的时间,对不住喽。”

    三郎笑道:“嫂嫂是为我好,又有什么对不住的呢。倒是住进这客栈,是以前所不敢想的。”

    定娘左右看了看,道:“出来当然要住客栈,有什么奇怪的。”

    三郎道:“我们出来,可不敢住这么高等级的客栈。我们住的客栈,都是不管饭的。若要吃饭,要么向店家讨柴打火做饭,要么出去吃。住的房间,即使是单间,也就一床一桌一凳而已。哪像这客栈,应有尽有。”

    定娘笑了笑,带着三郎回到了房里。

    张炎心痛钱,出来住客栈,都选便宜的住。红尘客栈虽然不是一等一的客栈,但也应有尽有,张炎是不住的。一天一二百文钱,做什么不好?

    都收拾过了,定娘道:“走,我们去豆腐铺看了看。”

    看三郎的样子有些扭捏,定娘笑道:“怎么,事到临头了你还有些不好意思?”

    “没有。”三郎直起腰杆,强自震定。

    邓州驻穰县,邓州城就是穰县城。作为大州,邓州城人流熙熙攘攘,分外热闹。

    经过了府前大街,转到一条较小的街上,有一间贺家豆腐铺,生意格外红火。

    豆腐虽然据说诞生在汉朝,但是直到宋朝,才走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豆腐的制作方法并没有广泛流传开,豆腐又物美价廉,深受人民百姓的喜欢,豆腐铺的生意格外火爆。

    定娘和三郎进了豆腐铺,见几个小厮在卖货,主家一个中年妇人在那里看着。

    定娘对三郞道:“看那个妇人,想必是贺小娘子的哥哥家室,照看店铺,极是能干的。”

    说完,与三郎站在一边,看妇人照看生意。

    定娘和三郎初进来的时候,那妇人便就注意到了。两人衣衫齐整,而且看定娘的装饰打扮,虽不奢侈,但却极为讲究。这样的人,不会亲自到店里买豆腐。

    看了一会,妇人见店内生意冷淡了一些,走到定娘和三郎的面前,道:“你们姐弟,是来买豆腐么?我在那边看你们多时了,只是在这里站着。”

    定娘道:“不是。嫂嫂一边说话。”

    那妇人满腹狐疑,跟着定娘走到一边。

    定娘道:“我们是张村镇的张员外家里的人,听说两家要结亲,特意来看一看。”

    听说是张家的人,那妇人忙满脸堆笑,道:“你们过来,怎么不告诉家里,好前去迎接?我的夫君正在店里面做豆腐,你们稍等,我去叫他出来。”

    定娘道:“不必了。今日来,是想着让欲要结亲的两个年轻人见上一面,俗称作相亲。看看满意不满意。”

    妇人便瞄了一眼三郎,低声道:“欲要结亲的,就是那个年轻人了?”

    定娘点头:“正是。”

    妇人上下打量了一下三郎,道:“看少年郎长得十分齐整,怪不得要来相亲了。放心,我家小娘子千娇百媚,他必然一眼相中的。”

    定娘道:“总要看过才好。”

    妇人低头想了一会,点头道:“也好。我与夫君商量商量,再做决定,如何?”

    定娘道:“我们住在城里面的红尘客栈,你们商量好了,来知会我们一声。”

    第1025章 换件新衣服

    定娘和三郎各吃了一碗羊rou烩面,便就回酒店等着。怕错过了消息,连门都不出。

    三郎已经二十岁了,若说从来不想女人,那肯定不对。但是哥哥是都统,连带着三郎的眼界也高了。想的妻子既要温柔贤惠,又要清秀可人,少了一点也不行。

    回到店里,到自己的房间躺着,想象贺家小娘子的样子。想的入神,不由沉沉睡去。

    直到过了中午,豆腐的店主夫妇才来到客栈。

    定娘忙叫了三郎,匆匆收拾了一下,便出来相见。

    妇人上下打量了一下三郎,凑到旁边憨厚的中年汉子耳边,小声不知道说着什么。

    定娘道:“我们到那边茶馆里说话。”

    红尘客栈里有自己的茶馆,住的客人只要掏茶钱,就可以到里面坐着。定娘买了一大壶茶,到一边坐定。不一会小厮提了茶壶过来,并放了一把暖水瓶在旁边,告辞离去。

    定娘提起茶壶来,给豆腐铺夫妇倒满了茶水。便笑着问道:“不知二位高姓大名?”

    妇人道:“我叫余三娘,人们都习惯了叫我余三嫂。这位是我的浑家,姓贺,单名一个晖字。我浑家是贺家小娘子的大哥,小娘子的事,我们做得了三分主。”

    “原来是贺大哥,余三嫂。在下是张三郎的大嫂,人称定娘。”

    定娘一边介绍着自己,一边替贺晖夫妇添茶,落落大方。

    余三嫂看见定娘从谷不迫的样子,心中暗自羡慕。只有生活优渥的人,才能养成这种风度。反观自己,做什么事都风风火火,一点没有大户人家的样子。

    喝了一口茶,余三嫂道:“你就是张家那个在外做都统的大哥的妻子?真是好风度!”

    定娘道:“正是。不知jiejie年庚?我就称你jiejie了。”

    余三嫂满心欢喜,急不迭地答应下来。

    定娘道:“听我家里阿舅讲,两家欲要结亲,不知是也不是?”

    余三嫂道:“是的。我们家里四娘,今年一十七岁了,到了该出嫁的年纪。打听到你们家三郎没有婚配,便欲要结这一门亲事。只是没有想到,jiejie欲要相亲。”

    定娘道:“这是两个年轻人一辈子的事,还是见一见的好。”

    余三嫂试着问道:“jiejie不是襄阳人吧?或者是不住在襄阳。”

    定娘道:“我怎么不是襄阳的呢?不过夫君是个军官,我一向住新野,后来去了洛阳。”

    余三嫂笑道:“我说呢。我们襄阳地区,从来不流行什么相亲。结亲之前,男女见面有什么好处?”

    定娘道:“对夫妻二人还是有好处的。他们合不合适,总要两人见过了才知道。”

    余三嫂道:“jiejie欲要他们相见,我们夫妻倒是不反对。只是敢问jiejie,你告诉家里人了吗?”

    定娘道:“没有。我们让两个年轻人私下见一见,若是看对了眼,根本不用告诉家里人。若是看不对眼,我们反对就是了,更没有必要告诉家里人。是也不是?”

    余三嫂听了就笑。回头对贺晖道:“这也不是不行。你看怎么样?”

    贺晖道:“jiejie认为是对的,做就是了。”

    余三嫂对定娘道:“我回去跟四娘子商量一下,看她愿不愿意。到哪里相见,我们再商量。”

    送走了余三嫂,定娘对三郎道:“你可要张大了眼睛,莫要看走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