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夫妇掉马日常、路过人间、重生之贵女嫡妃、侯府小公主、抱错大腿之后、[原神] 大风纪官他终于开窍啦、豪门老公他有读心术[穿书]、[综漫] 审神者之子织甜作、落魄影后,在线翻身、[排球少年同人] 我跟侑互换身体后
下面群臣也意识到了什么,均是眼观口口观心不敢说话。 赵钰握紧了扶手处的龙头,压下心中的愤怒平静道:“拨款三百万两白银,命太原各县开官仓,开封府、济南府开官仓运粮,从国库拨出大小棉服棉被送至太原府。” 说完扫视下方,忽然道:“宣武将军苏化彦押送赈灾物资至太原府,其中有贪墨贻误者...杀无赦。” 苏化彦正是那天宫变时带兵前来的黑胖将军,也是苏老将军的养子。他从来都和赵钰是一条心,赵钰此时也最是放心舅舅办理此事。 “微臣领命。”苏安彦出列领命,虽说只是从四品的武将,但看着也颇为不俗。 赵钰心知舅舅只是坐镇的,还是得找个办事机灵聪慧的才行。 谢宁适时出列道:“陛下,宣武将军武将出身,于赈灾怕是无甚经验。臣举荐詹事府左府丞小谢大人,他曾随陛下处理江南水患,想必能尽一份力。” 赵钰嘴角微翘,果然,懂事的臣子才招人喜欢。他已然指定了自己的亲信,若是再自己指定未免有任人唯亲之嫌,此时谢宁给出理由举荐正和他的心意。 詹事府是专门为太子服务的部门,而小谢大人指得正是赵钰的伴读谢齐志。谢齐志是礼部尚书谢桂昌的长子,为人聪慧机敏,向来得赵钰的看重。 这是个在新帝面前露脸的好机会,若是把赈灾一事办的漂亮不愁没有好前程。 倒是谢桂昌有些犹疑,小心说道:“陛下,谢府丞不过是六品官而已,如何能担得起这般大任。还望陛下再指一人,谢府丞为其打下手也就是了。” 一旁的户部尚书道:“依微臣看谢府丞就很好,不过到底年岁小不能压人。不如派左副都御史主事,刘大人有经验有资历,正适合带着谢府丞。” 左副都御史乃是正三品,其人更是吏部尚书的胞弟,由他带着确实合适。 赵钰未入朝前也仔细打探过朝上官员们的亲远近疏,心知这左副都御史刘修乃是吏部尚书刘闻的胞弟。有这么一层关系,那些太原府的官员也不敢多插手贪墨。 也都是他登基日短,手里可用的人也少,只能捡着几个先顶上再说。 “如此就依王爱卿所言,以刘修为钦差大臣主管赈灾事宜,苏化彦与谢齐志为副手襄助刘修。”赵钰略一思索便下定了主意,这样也好。等自己开了恩科选了好的入朝,日后也多几个臂膀。 刘修、苏化彦、谢齐志等出列谢恩,下面执笔郎中忙写了圣旨,群臣也皆是口称圣上圣明。 刘康见赵钰的神色有些倦怠,群臣似乎也没有要奏事的,便高声道:“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三息过后无人应答,群臣便跪送赵钰离开。 赵钰坐在步辇上松了松领子,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说道:“请户部尚书、左右侍郎过来议事。” 而一旁的户部众人在尚书王常鸣的带领下还等在原地。这会儿子户部的老底漏出来,大朝会上陛下不便多言,下了朝自然要找户部的人算账。 果不其然,不过一会儿工夫陛下身边的人就过来了。见户部的人还等在不远处便上前道:“大人们,陛下请尚书大人和左右侍郎两位大人前去宣政殿议事。” 三人对视一眼,王常鸣应和道:“多谢公公。” 说着便借扶起刘康的功夫自袖中取出一个荷包塞进他怀里,刘康捏住一角发现薄薄的一张便笑开。前面领着路顺口说道:“陛下心情很不好,王大人小心着才是。” 王常鸣面上带出些苦笑,他要说的话只会让陛下心情更不好,哪里还有脸凑上去。 赵钰早等在宣政殿批折子,特意将催促大选的折子挑出来。他即将及冠,寻常人这个年纪早已是两个孩子的爹了。 只是他因为宫中的甄贵妃虎视眈眈,不得已便奏请父皇推辞了婚事。 自己手下有异心的臣子可以防着,但自己的枕边人是该与自己相敬相爱的,若是一味防备岂不是伤了人心。 但如今他已尊为帝王,总得尽早娶妻生子,一是安稳内宫,二则稳定朝堂。朝堂上臣子们也都cao心他的婚事,正好挑出这些折子待日后选看。 他揉了揉眼角,喜春道:“陛下,刘总管带着王大人等过来了。” 赵钰闻言将朱笔搁置在一旁,想起户部那一摊子烂事更是头疼。便是王常鸣顾忌着同僚情谊不好明说他也知道,银子怕是都跑到下臣们家里去了。 父皇是个念旧情心软的,往常有大臣哭穷,他便让人从国库中支出银子来借给下面臣子。还发下明旨说大臣家中困难可去国库借银,到如今都快把国库借空了。 偏生他虽感到艰难,却也顾念大臣的脸面不忍直说,更让那些人蹬鼻子上脸不肯还钱。 现下还不是收赋税的时候,要填充国库来钱最快就数收缴欠银了。正巧父皇如今卧病没法子理事,臣子们纵是哭穷也没法到父皇跟前去。 王常鸣带着两个侍郎进来,见殿内气氛并不凝滞心下一松,看样子陛下是有法子解决的。有法子就好,也省得自己受闲气。 赵钰见他们进来也是一笑,“给三位爱卿赐座。” 王常鸣等小心谢恩,屁股刚沾着椅子边儿坐好。他们心下惴惴,只等着赵钰发问。 赵钰却也未曾质问,只询问了近几年的赋税收缴、各项支出的款项。待他们逐渐放松下来后才缓缓说道:“王爱卿,国库里空的都能跑马,这也不成事。现今是太原雪灾,但临近的各府少不得也有些捎带。等夏天江南那边少不得又有水患,万一再起干戈又是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