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被我渣了的前任是皇帝在线阅读 - 第354页

第354页

    “这……李公公说,这清单是皇上您过目后的,那定然就得照办了,沈侍郎一再推脱,不就是抗旨不尊?”

    赵璋吩咐一旁的内侍,“去找一份陪嫁单子来。”他是看过,但并没有看的很仔细,厚厚的一本账册,他就算看了也记不住有多少东西。

    陈琛见皇帝偏帮沈嘉,再接再厉说道:“皇上,公主殿下是为了大晋百姓才远嫁西域,这是大忠大义啊,她贵为公主,陪嫁之物自然是要精挑细选,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大晋的富足强盛,私以为,那座寝宫就是最好的例子。”

    沈嘉反驳道:“陈大人,您见过那张建筑图纸吗?”

    “自然见过。”

    “哦?你一个都察院御史为何会见过公主殿下的嫁妆单子?难不成……”

    陈琛不敢深想,急忙制止沈嘉,朝皇帝磕了三个响头,委屈地说:“皇上,臣是在礼部见到的嫁妆单子的,礼部上下成日为了这件事忙碌,臣偶尔过去帮忙。”

    说话间,那名内侍已经捧着图纸进来了,赵璋一看那篇幅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前朝也曾出现过公主出嫁连宅子都搬走的例子,但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劳民伤财的很。

    赵璋瞥了一眼就将图纸丢下去,冷脸问陈琛:“你觉得这个份单子合理吗?”

    陈琛见皇上发怒便想退缩,但事情已经扯出来了,他总不能空手而归,于是点头道:“很合理,臣见过长公主当年出嫁高家时所备的嫁妆,比这多多了,臣不明白沈侍郎为何要拒绝。”

    赵璋朝沈嘉那抬了抬下巴,“沈爱卿觉得呢?”

    沈嘉站出来说:“臣觉得不合适。”

    “哦?为什么?”

    “一来,长公主发嫁的日子迫在眉睫,现如今再开始动工也做不完,就算做完了也不够精细,二来,长公主要嫁去瓦刺,此去途中至少走几个月,如此多的零部件得多装多少辆车啊,岂不是给队伍惹麻烦、拖延速度?依臣看,不如多给些金银,带几名匠人一同出关,等到了瓦刺爱怎么建就怎么建,还不赶时间,多好?”

    “沈大人说的对,臣附议。”

    “沈大人说的对,臣附议。”

    “沈大人说的对,臣附议。”一时间,不少官员都站出来表态,不赞同长公主二嫁还想拿出初家的风光的态度。

    “那便如此吧,礼部去筹备,还有其他问题吗?”赵璋把目光投向陈琛。

    “皇上,这……这不妥吧,公主出嫁是大事,怎能如此轻慢对待?岂不是堕了我大国国威?”

    镇远侯站在一旁冷笑出声,“陈御史,你这话说的我就不爱听了,我大国国威难道是靠嫁公主才有的吗?难道我西北军将瓦刺打的屁滚尿流就不算扬我国威?此次和亲乃是瓦刺再三提出的,他们敢说什么?大不了这亲不结了呗。”

    镇远侯很想问问皇上,为何突然又想和亲了,早前听他拒绝将公主嫁给瓦刺王子还觉得皇上硬气,没想到换了个人求亲他竟然同意了,还让身份最尊贵的长公主和亲,未免太抬举对方了。

    “侯爷,战场上的事您说了算,但这朝政上的事您不懂还是少说话,和亲乃两国大事,答应了怎么能反悔?”楚尚书站出来反驳镇远侯。

    沈嘉不想因为这点小事浪费时间,大声说:“皇上,臣觉得,以往嫁女儿的风气可以改一改,嫁妆确实重要,但一次性准备太多东西反而不美,不如以后每年都派人给长公主送东西,既能让瓦刺忌惮我朝,也能了解长公主过的好不好,让瓦刺不敢亏待我国公主,至于那座寝宫,臣真觉得没必要,瓦刺的气候与地形都不适合这种建筑,就算建了住着也不会舒服的。”

    这一点大家倒是没考虑过,听着也很有道理,大多数官员都被说服了,礼部的官员也不想把事情搞的太复杂,但这个是长公主提出来的,他们也是拒绝不了才不得不加进礼单的。

    “朕同意了,其他东西也减半,尤其是布匹和饰品,这些东西带过去未必适用,不如折成真金白银,方便长公主取用,朕如此用心良苦,众爱卿没意见吗?”

    “皇上英明!”从皇上嘴里说出来的话大家怎么敢有意见呢?何况都是事不关己的事,陈琛弹劾沈嘉不过是因为礼部的几位大人与沈嘉不和罢了。

    本以为是个很好的突破口,没想到被沈嘉轻松化解了。

    沈嘉这时候突然拿出一份奏折递给皇上,“皇上,臣也有事要奏。”

    众人齐刷刷地目光落在陈琛身上,以为这一次沈嘉又要反咬御史了,上次是王御史,这次要轮到陈御史了吗?这么罡的吗?

    陈琛心跳加速,双手握拳盯着他,心里将自己做过的事情在脑子里迅速过一遍,发现除了养了外室也没什么值得人诟病的,于是将腰板挺直,准备反驳。

    沈嘉见赵璋翻开奏折看,便开口说:“臣到工部也有一段时日了,了解到一些情况,工部负责的事情繁杂又琐碎,本就人手不够,可是臣发现,不少大臣与皇室宗亲总是打着奇怪的名号请工部帮忙,今日帮忙画个园子,明日帮忙建个宅子,还有让工部帮忙屯田置地的,这是把工部当什么了?他们吃着皇粮,拿着皇饷,正经的事情不做一个个跑去接私活,这是谁惯出来的?”

    此话一出,朝堂上的官员一个个都不吭声了,毕竟谁家没往工部找过人呢?谁家没有修个园子建个外院的时候?虽然外头也有不少知名的大家,但工部的人用起来便宜又顺手,久而久之,这个风气也就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