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苏结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你明白就好。”随后端起手边的茶盏就喝了一口。

    花满楼:“等等——”

    苏结:“……”

    花满楼忍着笑将属于自己的茶盏推过去:“漱漱口吧。”

    苏结面无表情地吐出嘴里的碎纸,并在心里骂了声艹。

    第二天他们顺利出了王府,毕竟东南王府的本意并不是软禁他们,所以只叮嘱他们早些回来之后就顺利放行了。

    被店小二一路引到楼上视线最好的雅间,苏结敲了门,开门的是龙小云,但里面并不是只有龙小云一个人。

    一个穿着锦衣身材魁梧容貌粗犷的中年男子正满面笑容地坐在那里等着他们,看见他们进来立刻起身朝他们拱手:“两位公子幸会,在下龙啸云。”

    花满楼还礼:“原来是龙庄主亲至,久仰,在下花满楼。”

    苏结笑了笑:“在下苏结。”

    龙啸云听到他的名字,眼睛微微一亮:“原来这位就是苏先生,果然是一表人才。”

    苏结懒得和他绕弯,直奔主题:“过奖了,不知龙庄主今日请我来有何贵干?”

    龙啸云脸色一僵,然后迅速恢复原样,一脸苦笑,语气自责地说:“实是龙某教子不严,他母亲平日又过分溺爱,才宠的这个畜牲无法无天,听闻他得罪了苏先生,所以今日特带他来向苏先生赔罪。”

    说完厉声呵斥龙小云:“逆子!还不快向苏先生赔罪!”

    龙小云立刻扑通一声跪下:“都是小子的错,今日愿任凭苏先生发落,要打要杀绝无怨言!”

    苏结看着这一出大戏,也不禁感叹这父子俩的确是一脉相承的狠人,难怪能把李寻欢弄得差点万劫不复。

    苏结露出一副假惺惺的笑容:“不至于不至于,苏某心眼没那么小,这都多久过去了,怎么会还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呢,何况还是一个孩子不小心犯的错误。”

    龙啸云顿时露出一副感激又愧疚的表情,将手边一个小木盒推了过来并亲手打开了盒盖,露出里面黄澄澄的金子。

    他一脸难以启齿然而又不得不说样子真诚道:“是我没教好这个逆子,才让他四处得罪人,本来让他没有武功当一辈子废人才是最好的。可是我只得了这一个孽障,内人又爱子如命,听闻他被废后便重病了一场,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我实在不忍见她如此,今日在此厚颜请求先生为他治疗,我龙某人愿以性命担保,以后定会对他严加管教,绝不让他再出去为非作歹。”

    说完又把装满黄金的箱子往苏结面前推了推:“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苏先生若肯答应,之后还有重谢。”

    苏结却对这些黄金视而不见,也不说龙小云的事,反而问他:“李探花现在如何了?”

    龙啸云脸上笑容一凝:“不知苏先生与我义弟是何关系?”

    苏结漫不经心回答:“见过几次,好歹算个熟人吧。”

    龙啸云深深叹口气:“苏先生可听说过梅花盗?”

    苏结点了点头:“自然听过。”

    龙啸云一脸沉重,痛心疾首地说:“他就是梅花盗!”

    苏结顿时忍不住笑出了声。

    龙啸云脸色难看:“苏先生笑什么,可是不信?其实本来我也不信,可是证据确凿实在是不得不信。”

    苏结一边笑一边摇头:“不是,我只是觉得我们分开这才几天,他就变成梅花盗了,这也实在太能干了些。”

    龙啸云强笑道:“我也没想到梅花盗竟然是他。”

    “不过这样的话就不好办了。”苏结叹了口气:“没有他的帮忙我也就帮不了令公子了。”

    龙啸云父子俩脸色顿时一起变了,龙小云失声道:“他?”

    苏结坚定地点了点头:“对,除了他还需要龙夫人的帮忙,其他什么都没关系,少了他二人相助那是万万不行!”

    ☆、第二十五章

    简陋破旧的柴房内蛛网横生,此时因为站着四个人显得有些拥挤。苏结和花满楼并肩站在一起,而李寻欢和林诗音却站在离对方最远的位置,连目光都尽量不落到对方身上。

    苏结第一次见到这位传说中让李寻欢魂牵梦萦又痛不欲生的女人。

    不可否认她真的很美,像一朵开在冰山上的兰花,美丽,冰冷,又脆弱。时光也好似对她十分厚爱,让她的脸上几乎没有什么岁月的痕迹,如果不看那双沉寂无波的眼眸,简直与少女无异。

    然而那一双眼睛尽显苍老。

    看着她苏结突然想起以前偶尔读到的一句话:本以为苍老是一辈子的事,事实上只是一瞬间的事。

    也许在嫁给龙啸云的那一刻,她的心就已经死了吧。

    不过这与他没有关系,苏结似笑非笑地看着李寻欢开口:“李大侠,别来无恙?我听说你现在是梅花盗了,你回中原这才几天,这么快就发展出新的事业了,实在令人佩服?”

    李寻欢闻言笑了,语气甚至轻松的带着一点自嘲:“我也是不久之前才明白,很多时候你到底是谁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林诗音的声音和她外表一下,动听却带着挥之不去的冷漠:“苏先生,到底要如何才能治好小云?”

    苏结笑吟吟回答:“我要一样东西。”

    林诗音:“请说。”

    “《怜花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