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页
书迷正在阅读:记得要忘记GL、背着老婆降妖除魔、[综]快穿之哥哥才是真boss、秦阿姨救我[重生]、判你终生归我、余警官今天逆袭了吗、禁止靠近、真少爷回来后假少爷连夜跑了(重生)、带着爸妈和小弟穿越了!、跪求女主放过本咸鱼
殊不知,因为卡文而暂缓《大秦传奇》第三篇的胤禩,为了哄福晋多吃些,换了个名儿,还写起了美食文。 美食文讲述的是大清朝御膳房世家出身的厨娘,因意外来到了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不知名古代,这儿的人拥有上好的食材,却全都用来白水煮着吃,煮熟了吃。 厨娘来到这里以后,靠着自己的一手好厨艺,从最低微的打杂宫人,混成了第一女官,并且引入番薯、土豆、玉米等外头流传而来的高产作物,从而获得了皇上的认可,破例封其为郡主。 胤禩的新名儿叫做美味不用等,话本名曰《郡主小厨娘》,每一章皆有一道美食,描绘得令人垂涎三尺,总计上百道菜色串联成故事的章节标题,别提多新鲜了。 因故事是自己设定,不需要考据古代,可以自由发挥,写起来还挺得心应手。 他还真有那么笔力将话本写得令人嘴馋,令人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吸溜口水。 塞外之行,是为维护大清统治,拉拢蒙古台吉,并与和亲而来的公主们取得联系。 公主们之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在漠北已然经营起自己势力的恪靖公主。 奇妙的是,恪靖公主府中有胤禩的许多话本,她还笑呵呵地与胤禩做约定,强烈暗示胤禩“待我权倾漠北的那一日,我想请八弟为我著书立传,来一段《海蚌公主》的传奇。” 著书立传,代表着什么?自古以来很少有女子著书立传,从古代的文献可以看出,许多人将女子称呼为某某氏,甚至是索性没有记载。 恪靖公主有大志向,她背靠朝廷经营着漠北,向着权倾漠北而努力,又想要青史留名,引起后人赞颂。 胤禩笑道:“皇姐,我写的是话本。” “我就是想要八弟用倾城之名来写,”恪靖看中的就是倾城所代表的影响。 有上好的题材送来,胤禩自然乐于为她写传记,他乐于给恪靖面子,笑着说道:“皇姐那么信任我,我又怎么舍得让皇姐失望呢?那么,弟弟就先祝皇姐早日得偿所愿了。” 恪靖闻言,笑容灿烂,眼眸中浮现出的名为野心的火苗。 康熙对恪靖的野心心知肚明,然公主于漠北经营出人脉,有利于大清的治理,帝王不仅不阻止,反而推波助澜,做恪靖最坚实的后盾!并且他命胤禩在漠北也渗透暗线人脉,与恪靖公主保持联系互相配合,形成明线与暗线共同治理。 待从塞外回京城,天气已经渐渐转热,郭络罗氏也逐渐显怀,再不似此前那般行动爽利。 胤禩的新笔名“美味不用等”,在众多笔者名字之中实在有些特殊,《郡主小厨娘》是在去塞外的路上为福晋所写,直到从塞外回京,这篇话本已经积累了近乎三百多道菜色,可谓是用尽了心思。一腔关怀用心,得一段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其他人看不懂,唯有妯娌之间时常有福晋暗暗羡慕八福晋的运气好。 待回到京城以后,郭络罗氏便催促他快将《郡主小厨娘》卖出去,不能只有她一个人看话本看得嘴馋啊! 为什么爷会将烹饪过程显得活色生香,他分明就不会做菜,只是看厨子cao作过罢了。 倾城的看客们争相转告“八贝勒回京城了!” “八贝勒今天写话本了吗?” 不,八贝勒喜当爹,不仅没写话本,还彻底断了更。 回到京城后就批准胤禩休沐,看他当真动笔还以为能看到第三篇《大秦传奇》的康熙,收到了胤禩新笔名美味不用等所写的新话本《郡主小厨娘》。 满篇的全都是美食,就是吃! 康熙:“…………” 作者有话要说: 胤禩:我是属地鼠的,我爱挖坑,挖坑我不填,嘿!就是玩儿! 康熙:追更太难了。 第91章 八贝勒有空吃烤鸭却没空写话本 康熙一看那名儿《郡主小厨娘》,再看他的新名字美味不用等,眉头直跳。 他快速翻阅了一番…… 选取肥鸭,以灸火烤之,烤制现金黄之色…… 油光竟有玉润之色泽,肥而不腻,外脆里嫩,片下鸭皮裹上面片儿,葱白,包以甜面酱聊,送入口中,口中绽放出绝佳滋味,闭上眼回味其中芳香,快活似神仙…… 那异种子所作香料,小厨娘将之称呼为辣子,味道极其霸道,只听滋啦一声,油已guntang,放入辣子、调味以酱料,将那黑鱼片成薄皮以guntang的热油浇熟,那鱼鲜嫩得如豆玉般,入口即化! 康熙一时无言以对。 一章一个菜色,上百种不重样,往往一个章节分为三部分,烧菜步骤即手艺为其中之一,菜色成品及他人品尝反应占其中之二,之后才是故事进展。 “这算是话本?” 这根本就是套着话本皮的食谱! 果真是如名字一样,关注点全都在吃上! 这种话本若是卖出去,还不知道多少看客们会指责笔者水字数的行为! 康熙轻叹一声:“胤禩,正事以外的时间你做什么,朕足够开明,不多管束你。但,皇叔还在等你写第三篇。” 吊人胃口的事儿做多了不觉得良心痛吗? 胤禩还算有一点点良心,这一阵子忙完,他确实有继续写下一篇的打算:“汗阿玛,儿臣止步不前也不是没原因的,前秦历史太过难考是其一,之后要写始皇收权,这可太难写了,从在众人拥护下打败竞争者继承秦王位,到对吕不韦等人的心态转变。从最开始的与赵姬母子亲情,到后来的决裂。大秦崛起之势,并六国之战,各国为此而采取什么样的计策来反抗联合。留存至今的文书记录寥寥数语,我却要将其详写为完成的故事,将每一个人重要之人都写到极致,其实还是很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