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相乱欲何如在线阅读 - 第135页

第135页

    婉儿叹息一声,接着说:“我知道桓将军虽以恩荫入朝,却不是那等纨绔子弟,早年受狄国老拔擢,应怀师生之恩情,如今国老不在了,学生难道不该延续恩师的遗业吗?国老一生鞠躬尽瘁,出将入相,多次西征,为国开疆,但凡将军有一个将军的尊严,应该也会想要像国老那样建功立业吧?将军久宿宫中,虽没有经历过外战,婉儿所见,也是尽力为国参谋的,为求圣人昭雪周兴和来俊臣当年制造的各类冤案,将军一连十次上疏,足以见将军对社稷的大忠了。如今圣人赐死皇孙,贬谪宰相,朝野上下前仆后继营救魏相公,然终究不能使其改变心意,已是谏诤不能救回来的局面。太子体恤母亲,却也心怀天下,天下人都想要看到二张的人头悬挂在定鼎门上,这是兵谏而非兵变,将军不乘势而为,难道真要等到社稷倾颓?只怕那时以死谢罪,将军落下愚忠的骂名不说,将军忍心看百姓糟践,流离失所吗!”

    她其实说得一点也没错,桓彦范把剑一挽,终于拜服于这位女相面前:“为江山计,末将但凭才人调遣!”

    ☆、第七十五章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夜,太初宫。

    披甲的锐士从玄武门进宫,看守北门的李多祚望风打开宫城,夜色之中,在旁人看来,这只是一次再寻常不过的换防。

    士兵毫不费力地一路向南,绕过九洲池,在远远望得见通天宫塔刹时兵分两路,一路往奉宸府,一路往长生殿,就像日常巡逻般从容不迫。

    今夜长生殿没有传令伺候,张易之和张昌宗在奉宸府内安歇,宫灯一灭,殿门打开,以为是冬夜的风,张昌宗起身去关门。

    “你们这些人是死的?这么不上心……”张昌宗一路骂着一路往门口去,却迎面碰上玄铁兵甲。

    冷着脸的士兵们逼得张昌宗不敢吱声,一步一退,绊在门槛上,往后仰倒下去。

    “六郎,怎么了?”已经脱衣睡下的张易之听见外面摔倒的声音,不耐烦地披衣起身,却在转过床柱的时候,已被长剑锁住喉咙。

    “你们……你们要造反吗!”张易之觑着那把扣在自己喉咙上的剑,十分慌乱。

    “张易之和张昌宗,蒙蔽圣人,谮诋皇孙,残害忠良,今日我太子执义旗,清君侧,二张佞幸之人,天下得而诛之!”一声凌厉的宣判从军中传来,军队列作两边,太子妃韦香儿气势磅礴地走过来,恨二张已久的士兵们凛目相向,张易之和张昌宗知道,没有回天之力了。

    张昌宗从地上爬起来,指着韦香儿慌不择言:“太子妃要造反,圣人不会放过你们的!”

    “圣人?”韦香儿冷笑一声,手起刀落,张昌宗登时扑地,红着眼的女人瞪向想要往床后躲的张易之,神情可怕如地狱的鬼魅,“圣人只怕要担心担心自己了!”

    汩汩的血从张易之的颈间淌出来,站在后面目睹一切的武三思觉得一阵恶寒,他望着那个女人疯狂的背影,自己带来的梁王卫队,仿佛成了她的附庸。

    武三思走上去,看士兵们割下二张的头颅,幽幽地说:“太子妃其实……不必亲手沾血的。”

    韦香儿仍提着滴血的剑,盯着脚下这血腥的一幕:“不手刃仇人,如何给重润和仙蕙报仇?”

    重润和仙蕙……这是韦香儿天天在李显耳边念叨的名字,李显觉得她几乎要疯魔了,如今自己在众人的簇拥下恍恍惚惚地站在母亲的长生殿面前,李显还觉得是在做梦。

    “请太子殿下入殿。”一向忠于武皇的桓彦范在李显面前跪下,解下佩剑在地,宣示对太子的忠心。

    显抬头看看紧闭着的殿门,他记得那一天的乾元殿的殿门也是这样紧闭,婉儿宣诏完毕,殿门大开,从透进光的那边,走来他永远圣明的母亲。

    他怎敢悖逆他的母亲?那个女人总是把手一挥就结果了别人的性命,别说他这个太子,那时的他可是天皇遗命的天子,还不是说废就废了。

    “不……不不不……”高大的殿门前,李显不住地往后退,“你们说的是清君侧,杀了二张就可以了,我是圣人的儿子,怎么能做出逼迫圣人让位的事来?这是大逆不道!”

    两步正好被太平拦住,李显退无可退。

    “七哥,大家都恨二张,却更恨阿娘听信谗言。阿娘老了,不能任事,该把权力让出来了,七哥难道忍心看阿娘再苦苦支撑下去?”太平一手攀住李显的肩,话说得刚柔并济,“再说了,朝中以张相公为首的大臣都参与了这次谋划,婉儿还说动了李多祚和桓彦范两位将军,诸位将相为了国家不顾身家性命,七哥一退,他们可就要面对酷刑与族诛了!箭在弦上,你我都已阻止不了,容不得七哥犹豫!”

    太平说罢,一手推开殿门,一手推着李显,带领着逼宫的队伍,站在了长生殿中。

    武皇没有安歇,令人意外地端坐在殿内主位上,像是早就在等他们。

    太平一惊,攀着李显的手一放,在母亲的凝视下,李显立刻吓得两腿发软,跪倒下去。

    “二张已诛,请陛下退位!”

    张易之和张昌宗的人头传到军中,把长生殿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义军中间骤然沸腾,踏着万众的呼声,武三思和韦香儿到殿中会合,于是跟随起兵的臣子一个个义愤填膺,唯独被他们扶上来的太子伏在地上颤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