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页
杨瑶倒是挺怀念中原,不过她主要是出于一种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心态。人都是有虚荣心的,杨瑶并不记得当年杨家还是皇族时候的光景,何况,那时候的皇族宗室日子也未必好过,尤其杨广上位之后,很是处置了几个造反的兄弟,对于宗室也比较严苛。不过,族里头难免有人要怀念一下曾经的荣光的。以前的时候,族里头往往是寄希望于族里的男丁,希望他们能够入仕上进,好支撑门楣,对于女孩子嘛,找个合适的人家联姻就可以。杨家跟李家联姻比较多,实际上,这并不能给杨家带来太多的好处,老李家不稳定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很多时候女儿嫁过去,简直就是嫁了一个□□,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炸到自己头上来、 当年杨家跟李悦的这次结亲,实际上也没抱着太大期待,无非就是想着借着李悦的东风,多挣点钱,哪知道事情变化实在是太快,没等几年,杨家就得仰李悦鼻息生活了。在形势最严重的时候,李悦差不多已经变成了杨家的一把保护伞,保护者杨家不会因为在政治斗争中站错了队而被清算。 而如今,哪怕国号还没有变,李悦头上顶着的依旧只是个琉球王的名头,但是,在一些来自于远方的商人眼里,李悦已经被冠上了种种夸张的名号。自从大唐对西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开发之后,许多商人已经不再穿过沙漠,经过玉门关前往长安了,因为这一下子就变得不划算起来,以前的时候,他们的货物通过西域诸国,一层层加价加上去,等过了玉门关,普通的东西都能卖上天价。而如今呢,大唐的触角伸得实在是太远了,以至于原本一些稀罕的东西,大唐自个就能搞到,然后通过他们的运输渠道运回玉门关,成本就低得多。这么一来,谁还去买这些胡商的东西呢? 一番折腾之下,大唐干脆就是在安西的边缘设置了几个榷场跟这些胡人进行交易,很少放他们进入中原腹地。而为了提升利润,那些大食的商人开始转而将重心放在了海贸上,然后,他们就欣喜地发现,不需要航行到中原沿海的港口,在南洋这边,他们就能够采购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给他们省去了不少力气,这也让李悦这个琉球王的影响力日渐高涨,尤其琉球国土的不断扩张,也让那些大食或者是天竺的商人愈发敬畏起来,在他们口中,李悦俨然已经是堪比亚历山大的帝王了。 而杨瑶,如今是真的成为了杨家的庇护者,她虽说如今是外嫁女,但她已经是杨家琉球这边分支实质上的家主,在族谱上留下了浓重的一页。如今琉球这边的杨氏族人日子其实过得要比中原的还要强上一些,杨瑶自然想要回去显摆一番,终于,机会还是来了。 女皇驾崩,皇太女登基,重新恢复李唐,改元开平。 第173章 新帝登基的第一年,自然是需要各个藩国前往庆贺的,但是李悦压根没有回去的意思。他准备了一大批的礼物,一部分是给武则天陪葬的,另一部分就是给太平这个新一任女皇的贺礼,然后上表表示自己年老体衰,所以委托自己的妻子,还有王太子李晞,加上之前武则天册封的金州女王明珠前往祝贺,自己就不亲自过去了。 杨瑶不知道李悦到底是个什么想法,不过,李悦不想去,那就不去好了!这么多年夫妻下来,杨瑶对李悦也有一定的了解,他看起来是个温和的似乎没有任何棱角的人,实际上,他自有自己的底线,他的心中,总有一些东西是不会让其他人知道的。杨瑶不是什么寻根究底的人,不管是什么人,都很难做到完全对身边的人透明,谁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所以,李悦不愿意去中原,杨瑶自然也不会硬劝。她倒是需要回去一趟,她父母前些年也过世了,但是她也没来得及回去奔丧,这次回去,就是打算顺便祭拜一下,另外,若是家里的子侄也想要来海外,正好可以一块带过来。 比起李治,武则天还是很能守得住秘密的,她并未将李悦的身份告诉太平,自然,太平也没怀疑杨瑶带回来的消息,就是李悦年纪大了,经不住长途奔波,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毕竟,李悦足足比她大十几岁,李家的男人长寿得也不多,她之前也在闽越待过,那里固然气候温暖,但是也非常潮湿,常年生活在那边,难免要被风湿困扰。至于杨瑶没事,那更容易理解,见过自家外祖母和母亲的长寿,杨家的女人身体好寿命长在太平看来简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不过,太平更想要与之交流的其实是明珠,两人一直以来身份都差不多是对等的,明珠也是早早封了公主,如今也是一国女王,虽说名义上比太平低半格,但是,在金州,明珠可以说是说一不二,而太平呢,终究威望还有些不足。 虽说都是女皇,但是太平比起武则天,还是欠缺了一些的,她的核心班底太小,为此,她不得不容忍武家那几个人在朝中制衡,薛绍恢复了自个的身份之后,做了皇夫,不得不暂时卸下了军中的职务,薛家年轻的一代倒是还在军中,但是终究资历不足。 好在她恢复了李唐,将几个孩子都改姓为李,这也让一帮顽固派捏着鼻子认了,即便是那些想要搞事的,如今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宗室里头的近支要么死了,要么都太远,像是李旦和李显,说是就藩了,实际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被严密监控起来,他们要是有什么异常动作,在这等非常偏僻的地方,随便搞个什么说得过去的理由,就能让他们死得无声无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