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页

    在场的妃嫔心中暗想,太后的贺礼似乎是昨晚亲自做的长寿面。难道皇上喜欢在过寿的时候吃面?那……明年我也学着做?

    第103章

    万寿节后,皇上渐渐提高二皇子胤礽的待遇,为立太子的事做铺垫。

    立太子是关乎社稷的大事,这些年皇上一直都在考虑这个事情。胤礽是嫡子,天资也不错,读书习武都够努力。现在朝中局势平稳,是立太子的好时机。

    皇上下令,二阿哥的衣裳服色从皇子用的金黄色变成了太子才能用的杏黄色,礼服头冠用东珠十三颗,吃穿用度也按照太子的份例分配。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皇上准备立太子了。一时间前朝后宫人心浮动,大家都在心里斟酌立太子后的利害关系。

    皇后和赫舍里家族自然是乐见其成,欣喜若狂。后宫里,许多嫔妃开始向皇后示好,愿意投靠到皇后一派,虽然现在除了皇后派系并没有别的派系敢跟皇后争锋。

    像钮祜禄氏这种没有野心的妃嫔并不在意谁当太子,反正她们又不靠着太子吃饭。

    而像佟妃这种有上进心,且家世不错的妃嫔来说,心里不免有些泛酸。不过她们也只能泛酸罢了,立太子一事不容她们置喙。

    皇后地位稳固,不曾犯过错,胤礽天赋绝佳,皇上没有理由不立嫡子为太子。

    成年人考量着立太子的得失,思虑着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到损害。未成年的皇子皇女们想的就比较单了,他们只有一个想法,皇阿玛偏心!

    同样是皇子皇女,为什么二阿哥的待遇比他们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二阿哥分到的鸡鸭鱼rou都比他们多!

    最不服气的就是大阿哥,他本来就不喜欢二阿哥,现在比从前更甚,随便找点茬都能跟二阿哥打起来。

    孩子们年纪不大都挺要面子,他们偷偷约架,不肯告诉家长。但他们身上的伤是瞒不住的,下人们看见小主子身上有伤也不敢瞒着啊,最后还是被皇上知道了!

    皇上得知此事非常恼怒,他对待自己的兄弟们一向宽厚,他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们也能和睦相处。

    在他的设想里,将来二阿哥继承皇位,其他孩子各有所长共同辅佐二阿哥,兄弟齐心,永葆大清江山稳固。

    结果大阿哥和二阿哥联手给他上了一课,告诉他有些事情想了也是白想。

    兄弟之间恶意打架,这事可不能轻轻揭过。皇上把皇后和惠嫔找来,让她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教育儿子的,然后又请来了琪琪格。皇上觉得琪琪格管孩子挺有门道,她说的话孩子们还是很信服的。

    太皇太后年纪大了,皇上不忍心打扰,所以没有把老人家请来。

    在咸安宫,琪琪格和皇上坐在上首,皇后和惠嫔陪坐,大阿哥和二阿哥跪在地上,这个场景有点像三堂会审。

    皇上冷着脸喝问道:“胤褆,胤礽,为什么打架?”

    胤礽抢先说道:“胤褆故意找茬欺负我,请皇阿玛明鉴!”

    胤褆瞪了弟弟一眼,他扭过头去,一副懒得理你的样子。

    胤礽看见了更生气,他跟皇阿玛告状,“皇阿玛您看,他对我总是这副样子,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我可从来都没有得罪过他!”

    皇上训斥道:“他是你大哥,你就直呼其名?”

    胤礽乖觉地低头,“儿子知错。”

    皇后也跟着请罪,“胤礽这孩子被我惯坏了,回去后臣妾一定严加管教。”

    皇上沉着脸点点头,惠嫔坐在一旁忐忑地揪着帕子。皇后请罪皇上都不理,一会儿轮到大阿哥,她求情肯定是没用的。再者大阿哥打了二阿哥,得罪了嫡母,将来可怎么办啊!

    皇上问大阿哥,“你弟弟说完了,你怎么说?”

    大阿哥心里有点怕,这是对父亲威严的天然畏惧,但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同样都是他的儿子,为什么皇阿玛偏心胤礽?

    嫉妒让大阿哥口不择言,“我就是看他不顺眼,我就是要打他!”

    皇上气得眼睛冒火,惠嫔吓得连忙跪下磕头,“皇上,是臣妾管教不严,请皇上责罚!”

    她看儿子梗着脖子,摁着他的脖子让他磕头认错。

    胤禔天天锻炼,惠嫔养尊处优根本拗不过儿子,她急得满头大汗,附在儿子耳边劝他。

    “胤禔,算额娘求你,别犟了……打二阿哥是你的不对,你快点认错啊!不要再惹你皇阿玛生气了!”

    胤禔挺直了腰背,就是不听劝,惠嫔跪在一旁急得直掉眼泪。

    在皇宫里,身份地位很重要,但是跟圣心比起来,这些都是虚的啊!讨了皇上的喜欢,你就有了身份地位,失去了皇上的喜欢,你的身份地位就是虚幻的空中阁楼。

    惠嫔后悔极了,她后悔没有管好儿子,他跟谁争不好,偏偏要跟未来的太子争。

    皇上是个讲理的人,他知道胤禔和胤礽打架一定是有隐情的,但是胤禔不肯说,皇上不惯着他,也不哄着他,直接喊人把大阿哥带出去关起来。

    胤礽看大阿哥被拖出去了,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皇上看见了心中不虞,罚他抄写佛经五十遍,给太皇太后和太后祈福。

    罚过孩子们,皇上打发皇后和惠嫔回去。

    皇后和惠嫔离开时心中忐忑,按理说皇上罚了孩子们,代表此事就此揭过,但以皇后和惠嫔对皇上的了解,这事没那么容易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