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种子商在古代(穿越)在线阅读 - 分卷(1)

分卷(1)

    《种子商在古代》作者:岛里天下

    文案:

    郑江停是个游走乡镇摆摊儿卖种子的,身强体健能折腾,生意还不错。

    雨夜意外翻车,带着空间穿成了个小货郎。

    货郎平平无奇一根筋,心里只有种地和脱贫。

    小巷隔壁住着个貌美小哥儿,身娇体弱易推倒,垂涎之人能从巷子排到大街。

    七月七,乞巧节,满城佳偶。

    郑江停被小哥儿拉到偏巷里,四下无声,只余月色和美人。

    小哥儿拽着他的衣袖,仰起下巴,目光灼灼。

    郑江停心领神会,低下头:脸上没有脏东西,我仔细看了很干净,胭脂也很红,情郎见了一定会喜欢!

    小哥儿闻言扭身就走,郑江停不明所以,可追了好久才追到~

    内容标签: 穿越时空 种田文 甜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郑江停 ┃ 配角: ┃ 其它:

    一句话简介:夫郎惯会撩拨人

    立意:空想不是办法,勤劳才有希望!

    第1章

    十月深秋后,下雨的日子越发多了起来,缙城夹道旁的银杏叶吹落了一地。

    临近入夜,绵绵的雨星子急而细密,秋风夹着细雨吹进脖子里,凉的人骨头发僵,好一阵冷硬的哆嗦。

    午时的天气还好生生的,谁也没料到会变天,出门做生意的小贩未备雨具,雨势变大后纷纷提早收拾家伙出了城,偏街上冷凄的只余几把油纸伞晃动。

    掌着铺子的小商贾两只手揣在袖子里,偏头见屋檐水都拉直了,只听淅淅沥沥的雨落在青石板上的声音,便知今儿的生意也就到这儿了。

    回头见着伙计点了灯笼,垫着长凳正要往屋檐上挂,他呵斥了声:没点子眼力见儿,这么大的雨,哪还有什么客,谁家还挂灯笼活糟蹋灯油钱。

    伙计挠了挠头,又把灯笼给取了下来。

    把打烊牌也给挂咯!小商贾唏嘘:还没立冬,这冷天儿就冷的的人筛糠,等入冬可还了得,怕是今年的烤火炭又该涨价了。

    伙计附和了一声:今年秋收不好,赋税却往上头拔,听说好些城里人都进村往山里去砍柴烧炭了,只盼着多挣几个铜板,能把赋税缴纳上。

    小商贾扯了扯眼皮子,虽未附和,心下却也是跟着忧愁,天时不好,老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

    整条偏街上都是稀稀拉拉的关门声,凉飕飕的风吹的人心头冷冰冰的。

    小商贾拱拱手,往后的日子想着都是虚的,总归离不开是个愁字,但眼下肚子空空,实打实是有些饿了。

    今儿下雨天冷,自家婆娘无事做,应当早早备好了晚食,恐怕已经在门口张望好几回了,若是桌上能有一碗热腾腾的羊rou汤,驱驱寒意那可就妙了,他抱着期许想到,可心底子里又有数,这当儿的羊rou贵的都能换几斗米了,别说羊rou,就是那羊杂也难拿个合适的价格买着。

    他踟蹰着正打算抱了门板关门回家去,铺子外头一把素色油纸伞却慢悠悠的飘到了门口,伞揭开,是个灰衣妇人。

    妇人站在铺子门口收了伞,柔和而又有些韧气的声音响起:王掌柜可是要打烊了。

    王行偏了偏脑袋,瞧着竟是同街的邻里邹筠,便没有放下门板特地去招呼,点了点头道:是了。邹大娘下工了?这下着雨的天儿如何还来这边跑一趟,想要什么米粮面,捎句话,我回去一并便带过去了。

    妇人客气的笑了笑,目光落在了大米缸上:不碍事儿,总归下工回去得往这边走。

    王行眼明心亮,呼了伙计一声:给邹大娘量些米。

    伙计闻声过来,拿起米斗:大娘可自带了米袋?要量多少米。

    妇人连忙从怀里拿出了个小麻袋递给伙计:两升便是。

    好咧!伙计麻利儿量米,也未嫌妇人买的少,这年月里吃不起米的人家多的是,别说是来买两升,就是半升也是乐意卖的。

    邹筠盯着满满两升米入了米袋,原本空瘪瘪的袋子顿时鼓胀了一半起来,自个儿的心也沉甸甸的。她心中有了些许着落,小心的从绣着梅花的荷包里仔细掏出了三十六文钱放在了柜台上。

    伙计笑着脸去拾铜钱,眯着眼睛数了数,却是凝起了眉毛:大娘,少了四文。

    邹筠正要收起荷包,闻言睁大了眼:三十六文,如何会少。

    她这荷包里拢共就两升米的钱,今儿上工前连着数了两遍才放进来的,带子也系的紧紧的,断不可能遗落几文出去。

    没数错,只是现下米涨价了,得二十文一升了。一旁上了门板的掌柜过来解释道。

    邹筠错愕,上次来买米虽是半月以前,那当儿纯米也才十六文一升,后头听街坊说米涨到了十八文,昨儿才结了点儿工钱,今儿她便急着过来买米,何曾想一夜间竟又涨了两文。

    她瞧向身前的掌柜,欲要开口,王行却道:也不单是咱们铺子涨了,邹大娘不信出去转转,这缙城里的米粮铺子再没有比咱这铺子价更低的了。

    邹筠捏着荷包犯了难,提着手里的米不愿放下,低了声线道:王掌柜,我今儿出门急,没带够银钱,您瞧着能不能先赊欠着四文,回去取了钱给您送到家里。

    王行见着的赊账由头多了去了,时下年头里的米粮铺谁愿意赊账,自家吃顿饱饭都是个大难题,还得愁着赋税,哪个还能打肿脸充胖子赊账。

    但邹筠毕竟是邻里,街里街坊的也该卖个面子,若是以前他倒也答应了,可现下邹筠家里啥情况,他能不清楚,这银子要是赊出去,不知啥时候还能要回来,虽说不过是毛毛细雨的几文钱,可这当儿谁家不是一个铜子儿一个铜子儿的省着。

    于是他梗着脖子也不肯松口,扯了个笑脸道:大雨天跑来跑去多不便,邹大娘先带一升回去岂不方便,待这米吃完了,捎句话,我亲自给你送上门去。

    邹筠知晓掌柜话里的意思,这便是不肯赊账了。

    眼下家里处处是花销,又赊欠了药房五钱银子,什么不得精打细算着,眼下米价突然又翻了翻,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银钱,她想着再说上两句好话,却似被掌柜看穿了一般,在她开口前,王行又道:邹大娘若是不便,不妨买些杂米,时下只要十文一升。

    邹筠瞧了一眼米桶里的杂米,大抵都是些碎粟米,再混着少量未去干净壳的糠米,清苦人家都知道煮熟了是何味道。

    其实邹筠吃倒也没什么,只要能填饱肚子,管那是什么米,只是眼下儿子卧病在床,大夫说得吃些好的将养着身子,否则是难起来了,她哪里敢不听大夫的话呢。

    几番来往王行始终不松口,邹筠也只好买下一升半米,荷包里被退回了六文钱。

    邹筠举着油纸伞,步步行在雨幕中,瘦弱的身子几乎要与灰扑扑的雾气融成一团。

    王行在铺子里头揣着手,望着消失在偏街的人影,不由得叹了口气:邹大娘也是可怜人,丈夫去的早,一个人好不易把儿子拉扯大,眼瞧着儿子大了能享些福了,哪知道儿子又出了事。

    伙计道:那掌柜的还不肯赊人四文钱。

    王行斜了伙计一眼:你这嘴倒是会说,你又如何不借些钱给人?

    伙计缩了缩脖子,嘀咕了句:俺家里也揭不开锅了咧,哪里还有银钱外借。

    邹筠自是没有听见两人的交谈,只知雨又下大了些,不过几步路的功夫,她的布鞋就打湿了大半,雨打在纸伞上,滴滴答答的闷响,像要把伞打穿一般,她的心也像被戳穿了。

    三日前儿子去临县做生意,路上遇了匪徒,一担子货被抢了不说,逃命途里又撞上山石滚落,人被送回来时,整个脑袋都糊了血,一连着请了三个大夫去瞧了,针也灸了,药也喝了,就是不见人醒,要是儿子有个三长两短,她一个寡妇吊着口气又还有什么意思。

    邹筠一边走一边落泪,街上人星零散,也未有个人注意,连着穿了几条街,最后进了青梧民巷,在第六户人家门口停了脚。

    回到家,一双鞋子已经像是在水里泡过了一般,踩在干地板上一步一个脚印,邹筠顾不得换下鞋袜,她先进了偏窄的厨房,将揣在怀里的小袋子米放进了见底的米缸。

    深秋的风吹得厨房木门嘎吱作响,屋里也灌了些风进来,邹筠才后知后觉的发冷,她环抱着自己搓了搓双臂,正欲要去换双鞋子。

    咳咳

    突如其来的咳嗽声让邹筠下意识一顿。

    江停喃喃间,她恍然惊觉,三步并作两步奔进了里屋。

    陈设简朴的里屋木床上此时正躺着个手长脚长的男人,高大的身躯把木床衬托的有些局促,似是一翻身人就会掉到地上。

    床上的男人止不住喉咙间的干痒,凭着身体惯性咳嗽,他脑子嗡嗡的,似是听见耳边有人在唤自己,却又听不太真切,只觉得后脑勺痛的厉害,浑身动弹不得,迷迷糊糊间,一块蓝布帐顶落尽了眼睛里,他脑子不甚清醒的想着,这年头谁还会用这么老旧的帐顶。

    停儿,你醒了!娘的儿啊,你可算是醒了!

    耳边乍的传来似喜又像哭的声音,郑江停一惊,清醒了不少,他扭过头想去瞧瞧声音的发源地,脑子却是一阵撕裂的痛。

    邹筠见好不易睁开眼的儿子神色苦痛,稍稍理智了些,从啜泣中抽出身来,赶忙道:停儿,你等着,娘这就去给你找大夫来!

    言罢,邹筠连伞都忘了抓,便又跑出了屋。

    郑江停看着合门而出的背影,头痛扯着浑身痛,他记得自己再失去意识以前明明是开着车准备回家的,半路上忽然下起了暴雨,小村子出山的路陡峭,遇大雨山石滚落滑坡,货车受滑,不甚翻下了崖,也不知滚了几个圈,人连车都给摔了个稀巴烂。

    他低头扫了一眼这幅完好的身子,除了有些擦伤之外,四肢都还是健全的。

    这是怎么着,他没死,却穿越异界了?

    第2章

    郑江停瞧着屋里的陈设,多多少少也是有了数,心里不免五味杂陈,一辈子走南闯北什么稀罕事儿没有遇见过,独独这样的事情第一次碰上。一边是大难未死,一边又是陌生异界,也不知到底该哭还是该笑。

    此前,他原本还是个做小买卖的生意人,在五线小城里开了个庄稼种子店。

    店里由雇的店员守着,多数时间他都游走在各个乡村城镇收集购买种子,与庄稼人讨教指导种植经验,自己出去收种子的时候也会在村儿里卖,逢镇上赶集的日子,还会去摆摊儿,收购好的种子回工厂加工,再倒卖出去,如此折腾,生意倒还不错。

    因常年多地奔走,开车收种也装不了太多,很多时候车子里装的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一部分种子,让人知道他是做什么生意的罢了,多数种子都放在偶然所得的随身空间里,一来空间容量大,二来安全可靠。

    折腾了小半辈子,手头上也攒了不少钱,原本等跑完这趟回城里就自己开个小加工厂子,省去加工包装的费用自己赚更大的利润,老家的人还给他介绍了个姑娘,说人才长相都不错,最关键的是贤惠,口碑好,又肯居家过日子,姑娘看了他的照片儿也很满意,想跟他处。

    他这人吧,方方面面都不差,可偏偏在感情上像是少长了根儿筋儿一样,做起生意来溜儿转,感情上传统不说,又迟钝老实。

    这性格一般都不讨开放年代的姑娘喜欢,他想中规中矩循序渐进,可人家姑娘着急,总是不在一个步调上,正因如此,这么多年了没有一段感情是成了的,于是又单了好几年,这越单脑子越是卡顿,好不容易有姑娘愿意接纳,他觉得怪难得的,都谈好了说等厂子的事情办好就回老家去见见。

    事情都在奔着好的方向而去时,雨夜高速上,车却奔去了生死未卜的方向。

    郑江停叹了口气,谁能预料事情会变成这样。他半曲起腿,想要撑着身子起来,这时候邹筠恰巧带着个年逾半百的老头儿赶了回来。

    怎的起来了,是不是渴了?

    邹筠进屋见着正要起身的郑江停,一个箭步上去,赶忙拉了个枕头垫到了郑江停的腰上。

    郑江停抬头,瞧见邹筠挽的发髻湿淋淋一片,耳边的碎发黏在了下巴上,全然一副狼狈之相,却是未曾顾忌自己的仪态,心思都在他身上了,这不免让早早失去双亲的他心中猛的一揪。

    老头儿放下医药箱,先是探了探脉搏,接着又瞧了瞧郑江停裹着纱布的后脑勺,打开药箱取出了纸笔:现下人醒了便没有大碍了,好好养着便是,老夫开张药单,去药铺里拿些药,按时服用。

    邹筠喜极,几欲落下泪来,连连道:谢谢徐大夫,谢谢徐大夫。

    大夫将写好的药方子交给邹筠,邹筠急急放低声线:徐大夫这边请。

    郑江停虽身子不爽利,却也瞧的出邹筠有话要和大夫说,且是不想让他知道的,然而木质墙楼隔音效果并不好,虽声音并不高,却也能听到一二。

    徐大夫,近儿来手头有些紧,您瞧着能不能宽限两日,到时候我定然把银子给您送上门去。

    邹筠也实在没脸面说出这些话来,拖欠大夫的银子已经不少,今下又要赊欠,着实是两相为难,只怕徐大夫不依,当即吵起来。

    然而出乎她的意料,徐大夫却道:无碍,今儿纤哥儿上堂子看诊,顺带将你的账也结了。

    闻言邹筠很是惊讶:这孩子,一个人也不易,如何还顾着他人。

    徐大夫叹了口气,青梧巷里的苦命人又何止一户两户,便宽慰了两句:邻里间照料也属常事儿,只望着病人能早些康复就是最好的。时辰也不早了,老夫便先回去了,铺子里还得有人照应着。

    郑江停听的一知半解,原是以为自己的身子有什么大毛病,没成想是因为家中贫寒的难处。

    他记忆中郑家早年间其实日子过得也还不错,郑父靠着做货郎挣了些钱,还从村子搬到了城里住,原身也被送进私塾上学,盘算着学成以后能做体面些的差事儿,识字当个账房先生,或是给大户人家当管事儿也是好的。

    只可惜好景不长,到城里未过上几年好日子,郑父染了时疾便去了,只余下邹筠和原身孤儿寡母,流年不利,又战火纷飞,邹筠一个女人家也难糊口,原身便没再继续去学堂,留在家中帮衬着母亲,年岁大了以后,又重新干起了郑父的行当。

    今年秋收不好,赋税又见长,匪徒格外凶横,原身才做货郎不久,门路还未摸熟,这次去邻县走货便栽了大跟头把小命儿丢了,最后得了这幅身子的就成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