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那公子拿扇子在桌面上敲了敲:“怎得也得值纹银十两。”

    明鸢冷笑一声:“这钱你出?”

    公子漫不经心地摩挲着扇柄:“帮你一回也无妨。”

    明鸢悟了,这位估计是赵浔的粉丝,脑子有些不好使。她站起身来:“兄台说笑了,若没别的事便让一让,不然双方都不好看。”

    公子淡淡移开目光,打开折扇摇了两下,扇面略朝下压了压,登时有名侍卫走上前来,拱手听命。

    他不紧不慢:“去府中取银子。”

    侍卫拱手应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不多时,果真搬了只结实的木箱来。掀开箱盖,里头摆得整整齐齐的雪花银晃了众人的眼。

    明鸢不由咋舌,这位兄台颇有些古代版霸总的气势,也不晓得是不是脑子不太好使。

    公子捡了块银子,在手中掂了掂,瞧着将信将疑的诸人,淡淡开口:“凡夸赞昭王者,每人纹银十两。”

    明鸢:“...”这就是传说中的水军?就离谱!

    不过花的不是她的银子,她倒也没有替别人心疼的毛病。下头众人不再迟疑,一拥而上,夸赞之言不绝于耳,估摸着天下的溢美之词都汇集于此处。

    明鸢不由咋舌,那公子分外大方,凡上前者皆可领赏银,众人原本抱着试探的心态,如今瞧着竟是真的,纷纷呼朋引伴,不到小半个时辰,盛放纹银的箱子已然空空如也。

    公子噙笑同她一拱手,示意侍卫拾起空箱,潇潇洒洒离开了。

    行了约莫半里,侍卫楚三忍不住开口:“殿下,这千两纹银就这般散出去了?”

    赵浔挑眉:“格局小了,不过纹银千两,买个贤名,甚好。”

    他顿了顿,继续道:“更何况,花的并非本王的银子,本王心疼什么?”

    第2章 小笼灌汤包子 看上去像一顶生气勃勃的……

    赵浔此行本是便装去停云斋安排些事宜,路上耽搁这一回,回府时已是日暮时分。

    刚走进书房,便瞧见桌案上放着个雕花精致的食盒,他垂眸看了片刻,拧眉唤了楚三进来:“皇宫中送来的?”

    楚三摇头:“殿下,是谢家的姑娘送的。”

    赵浔挑眉,显然是有些意外。谢太傅今日在朝堂之上刚将他递得一封折子批得体无完肤,若非那小古板坚守着所谓文人风骨,估摸着就得指着他的头破口大骂了,没想到谢家倒是对这姻缘无甚意见。

    他抬手扣了扣桌面,很快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也是,谢家是忠君之臣,这宗姻缘本就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如此倒也合理。

    但即便如此,谢家也不至殷勤如斯,他这准娘子在接到赐婚的第二日就急惶惶地送吃食,还在街头巷尾打探他的喜好脾性,赵浔沉吟片刻,这姑娘难不成已然心悦于他。

    思及此处,他敛眉掀开食盒,语气中带了些明显的嫌弃:“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

    待看清盒中光景时,他明显怔了怔,目光中露出些震惊神色。半晌,他开口道:“楚三,你瞧这像什么?”

    楚三上前瞧了一眼,极力压住不合时宜的笑意,白皙的面皮因憋笑涨得有些发红。

    赵浔淡淡瞥他一眼:“很好笑吗?”

    楚三断然摇头:“不,不好笑。”

    话音未落,已带了些难以抑制的笑意。

    他清了清嗓子,朗声回答了自家殿下的问题:“看上去像一顶生气勃勃的绿冠。”

    瞧着赵浔喜怒莫辨的神色,他又补充道:“殿下,听周管家说食盒是在午间送来的,谢家的小厮特意叮嘱说里头盛的是他家小姐亲手做的槐叶冷淘,当下食用正好。眼下已过去了大半日,面有些坨倒也正常,谢家应当不是故意羞辱于您。”

    赵浔没什么表示,伸手去拿与食盒一并送来的那张洒金笺,他的准娘子在上头给他抄了首诗。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赵浔握着洒金笺的手僵了僵,深吸口气:“很好,谢小姐如此盛情,本王也得给谢府备份回礼。”

    正拉着画采坐在食肆的明鸢打了个喷嚏,眼下正是春末夏初,天气已然和暖起来,午后时分已然有了几分暑气,难不成是自己出来时贪凉,穿得有些单薄了。

    她拉了拉杏黄的褙子,继续同小二道:“一碟风干栗黄,一道板栗烧野鸡,再来碟藕粉桂花糖糕。”

    她是这家食肆的熟客了,对里头的菜品颇为熟悉,早已不用看店外墙壁上挂着的木板。

    顿了顿,她抬头问小二:“今儿可有开封小笼灌汤包子?”

    小二笑眯眯道:“姑娘今日赶得倒巧,李娘子方才探亲回来,给您来上一笼?”

    明鸢含笑点头:“李娘子不在的这段时日,我可日日惦着这一口,可算把她盼回来了。”

    李娘子的开封小笼灌汤包子是这家食肆的一绝,放眼整个京师,鲜少有店家能同此处媲美。这里的灌汤包外皮雪白晶莹,里头以rou茸皮冻调拌作馅,馅料给得颇足,又灌入鲜汤。随吃随蒸,就笼上桌,吃时“先开窗,后喝汤”,灌汤流油,满口鲜香。

    坊间有句戏言,道是“欲食灌汤包,须寻李娘子”。李娘子不在京城的这段时日,一众被养刁了嘴的食客日日眼巴巴前来探问,都等着吃上这一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