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他本来就没睡醒,随便找了个前排的座位就坐下了。 “林琛?这么巧?”他听到旁边有人叫他。 “萧游?”林琛转过头去,他一口气还没喘匀,说话都带着气音。可能是为了上课方便,萧游今天戴了一副银色金属边框眼镜,穿一件质地精良的黑色T恤,下摆规整地束在休闲裤里,衬得他越发文雅矜贵。 [听说工科院系的新生基本都会选这课,少说得有一千人,我和他同时抢中的概率大概是……1/2629?]林琛在心里默默计算了一下,有点发懵。 “你们医学院也要修这些吗?”他说完感觉耳根有点发烫,自己实在不擅长没话找话。 萧游斯文地推了一下眼镜:“不用,我们学分够多了,只是我自己的兴趣。我记得你和海洋都是建筑系的吧,小组作业求抱大腿。”他歪头笑了一下。 “这就和我一组了”,林琛心里七上八下,嘴上却迅速回了一个好字。他竭力维持着面上的镇静,冷不防鼻子里涌出一股暖流,抬手一抹,发现自己竟然流鼻血了。 林琛发誓,在他过去十八年的生命里,再没有比现在更窘迫的时候了。 如果现在地上有个洞,他一定会不顾一切钻进去。可惜地面平平整整,他只能从背包里抽出纸巾胡乱擦几下,好不容易止住血,脸上已经红透了。 “北京太干燥了,你刚从南方来不习惯吧?我看你连水杯都不带,这样不行,一定得多喝水。等冬天开了暖气只会更干燥,到时候还得买个加湿器才够。”萧游却没有笑他,一脸正经地絮絮叨叨。 “原来是天气干燥。”林琛在心里羞愧地想。 萧游熟门熟路地加了他的微信,两人正式成为网友。萧游的微信头像是他参加击剑比赛的照片,少年穿着白色的击剑服,看着镜头举剑致意,说不出的英姿飒爽。 林琛的微信好友不多,但每一个都改了备注,分门别类,清清楚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改了萧游的备注,但没有把他放到任何一个类别里。 萧游(医学院):哇,你的头像是流水别墅? 。:你认得? 不怪林琛发问,对于非建筑系的学生来说,这幢房子并没有那么容易辨认。 萧游(医学院):对的。我也很喜欢赖特。 萧游(医学院):之前去参观过,现场看更能体会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感觉。 。:是我理想中的住所风格。 萧游(医学院):不谋而合。 萧游(医学院):老干部握手.jpg 萧游(医学院):北京真的很干燥,上课自习记得带水杯。 。:好的。 萧游(医学院):加湿器也很重要,十一月就要开暖气了。 。:有推荐吗? 萧游(医学院):我带你去买得了。 萧游(医学院):学校周边我都挺熟。 从那天起俩人时不时在微信上聊聊天,有时候讨论下作业,有时候萧游会跟他预报一下北京糟糕的天气,有时候会给他展示自己在摄影协会新拍的照片。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萧游在打开话题,但林琛也带给他足够的惊喜,比如他的数学好得令人刮目相看,期中考试所有数学课都拿了满分;比如他刻苦又自律,每天都要完成大量的建筑相关阅读和建模练习;比如他们都喜欢看电影,最爱的影片都是《搏击俱乐部》;比如他们希望某一天能去沙漠观星。 大半学期下来林琛搞明白了两件事,这位李教授本人是搞混凝土研究的,才三十四岁就拿到了正教授的职位,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年轻人的话题信手拈来,一点代沟也没有。他因为混凝土专利的大量应用早已实现财务自由,因此有充足的时间和金钱研究他的业余爱好房地产,这个业余爱好又让他的财富翻了将近一倍。他的名言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台下哀嚎一片。 另一件事就是和萧游一起做作业实在是一件愉快的事,他对房地产实践里的门门道道如数家珍,简直像一个资深房地产从业者。对此萧游解释说是自己家里有人做这方面工作,从小耳濡目染难免知道不少行业内幕。俩人一个理论扎实,一个案例丰富,配合得十分默契。 期末的大作业需要以学校周边为例,调研房地产行业特别是学区房近十年的变迁并做汇报,萧游和林琛跑完周边几个小区,又是发问卷又是拍照,一下午过去俩人肚子都开始咕咕叫。 “要不要去吃火锅?”今天很冷,林琛是S省人,萧游猜他肯定想吃火锅。 “你能吃辣?”林琛想起来有几次和萧游在食堂碰到一起吃饭,他拿的都是清淡的菜式。 “不能,我能吃鸳鸯锅。”萧游忍不住笑了,又推着林琛往前走,“走吧走吧,今天冷死了,吃火锅暖和暖和。” 萧游从高中起就在这一带活动,对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了如指掌。他带着林琛七拐八拐找到一家火锅店,林琛一闻就知道味道十分正宗。 “从没吃过辣?”林琛狐疑地问。 “从没吃过辣。”萧游说,“我妈是江苏人,照顾她的口味,我们家没人吃辣。” “你们家人关系真好。”林琛感叹道,并不掩饰语气里的羡慕。 冬天的火锅店生意很好,十几张小桌子坐满了食客。白烟在两个人之间袅袅升起,食物的香气裹着皮肤,在寒风中冻到僵硬的每一个毛孔都惬意地舒张开来。嘈杂的小店自有一番市井的烟火气息,在这个又冷又饿的冬日显得格外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