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啦文学网 - 历史小说 -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在线阅读 - 第十六章:路还坎坷

第十六章:路还坎坷

    早在几年前军部有人提出军队的行军速度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时,德国意识到建立装甲部队的重要性,限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那时候还是一种概念上的想法。那时,德国已经有打算撕毁这张束缚在德意志身上的不平等条约,暗中,国防军和各个各大财阀商谈,如何秘密筹建坦克生产工厂。

    位于汉诺威的坦克生产基地是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的第一步,这一步德国走得很小心,惟恐出了差错,让各国察觉德国的意图。

    经过多方考虑,统帅部和各家投资商决定;将坦克生产基地设立在毫不起眼的汉诺威。也因为如此,德国进行了一年多的准备,先将生产原料运到汉堡储藏,再暗中进行战略转移。多亏了国社党吸引了国际那么多的注意力,这个坦克生产基地才能顺利的建立起来。

    前一两年,国际社会的注意全部被主张激进的国社党吸引去了,关注国防军的情报机构放松了监视,特别是在得知国防军与国社党之间爆发了几次冲突之后,各国开始把注意国防军的情报组织,转移到国社党身上。

    事实也告诉各国,国防军的确和国社党有着很大的分歧。中期容克加入国社党,更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各国惶恐的认为;容克已经改变了方向,德国的主导阶层转向了!

    从普鲁士时代的种种事实来判断,容克一直是德国的顶梁柱,容克的态度和意志,很有可能决定德国未来的走向。那句谚语至今依然流行:普鲁士统治德国,容克统治普鲁士,因此容克才是德国的主人。

    冲锋队处理事件的发展出乎各国的预料。与国社党亲密合作的容克们突然与国社党发生冲突,在挖希特勒的墙角,容克似乎早就和国防军商量好了一样,利用国社党的疏忽大意,在‘稳定国家’,希特勒的国社党遭到了不小的打击,希特勒本人更是曾经隐居在家中不愿意见任何人。

    后来,各国就开始有点不懂德国到底怎么了,那个恩怨分明的国度,已经成为敌人的容克势力、国防军势力和国社党又神奇的走到了一起。这也让各国更加坚信,希特勒这个人十分危险,他做出了妥协,签订了不可思议的协议。这个协议的具体内容各国不甚了解,只知道说,里面限制了希特勒的某一些行政权力。

    而现在,各国关注德国执政党的同时,开始对德国国防军发出警告,‘你们已经破坏了凡尔赛条约,军队扩充到了30万人’。毫无意义的警告,全德国用一个声音回答各国:我们若是再不进行自卫举动,世界上能不能再有德国这个国家都很难说。

    发生在东方的红色政权的一个突发事件又把各国的注意力拉了过去,那个红色政权似乎要开始张牙舞爪了,她要对邻国拉托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这三个国家中的一个国家动手!

    以英国、法国为首的同盟国开始在国际社会呼吁;小心那个国家!

    对于同一种‘意识形态’的德国,她们开始对德国施行更加宽松的绥靖政策,也就是说,她们容忍……或者说是放纵了德国武装力量的扩充!

    她们天真的以为,德国与苏联会成为敌人(后来也的确成为了敌人),一厢情愿的觉得,德国会是抗击红色政权的前沿阵线。若不是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这四个国家不同意,有些国家甚至还认为可以完全废除凡尔赛条约,给予德国扩充军力的自由权利。

    让人发晕的年代。

    ……

    徐阳在工厂技术顾问的陪同下,首先来到底盘制作车间,这里已经制作了15辆1型坦克的十五座底盘,还未经过加工的底盘,就好像是没了前托盖的农用拖拉机,看上去模样有些滑稽。

    另一间车间里,工人们为底盘安装主动轮及诱导轮、拖带轮,一座坦克的底盘正式成型,它们将被调上流水线,送往下一座车间进行严格的检查,如若无误,将会安装悬挂系统及负重轮。但这还不是完整的坦克底盘,检查完诱导轮、拖带轮、悬挂系统以及负重轮,被半吊的半空进行长达五天的拖轮滑动测试之后,不合格的底盘将被重新加工,合格的底盘将导入履带。

    这时候,坦克底盘算是半完成品了,它将会被运往特殊的车间,进行安装裙板及其它底盘附件。这一部的工艺要求最为严格,一个零件的错误,都会影响这座底盘的性能。这时的焊接手段还不是很成熟,经常发生生产出来的底盘,只经受一发15公斤左右的炮弹轰击就崩离的情景。生产出来的坦克底盘经过最终审核的寥寥无几,10座能有4—5座过关,那已经属于高产量的巅峰期。

    坦克炮塔有另外的制作流程,不同的火炮口径,制作流程皆然不同,炮塔的体积和外观会有明显的差别。制造一座坦克炮塔的手续,要比制作一座坦克底盘更加复杂的多。目前1型坦克共设计了两种口径的火炮炮塔;20mm高炮和37mm火炮。为了适应两种不同的炮塔,兵工厂还准备了两种发动机,分为柴油和汽油,至于效果怎么样,目前还无法实战测试。

    成品的1型坦克重约为5吨至7吨,乘员两名,时速每小时/30公里—40公里,车长4.02米,车宽2.06米,车高1.72米,装甲厚度6—13毫米。

    1型坦克除了炮塔之外,还在车部顶盖装备了一挺7.92毫米通用机枪。

    徐阳特意钻进车内看看,发现内部空间十分的狭窄,很难想象坦克装填手要用什么样的姿势来进行装填。还未经过长时间开动的车体内部有一股奇怪的油味,如果是在战时呢?坦克长时间开动之后,气味将变得越怪。乘员在充满怪气味和闷热的车体内真不知道是一种怎么样的折磨。

    他钻出来在坦克周围绕着走动,发现仅乘员前面有一个大的护盾保护,上方和后面都没有装甲,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谁能保证敌人不从屁股后面发来炮弹?

    加尔克-埃森是这款坦克的设计工程师之一,他看见徐阳皱眉拍打坦克的侧身和后盖发动机的位置,好奇问:“有什么问题吗?”

    徐阳没有理会他,他突然抬脚往发动机的部位猛地踹了一脚,却是发现被踢中的部位微微凹了一点。他半蹲着身躯,指着凹进去的部位,“你们确定这是要装备国防军装甲部队的坦克?”

    他站了起来,又走到侧面的车体,蹲下去凝神观看履带是否绷紧,“泥泞的道路,我想这家伙就得歇菜,拖轮和履带之间设计的距离太紧凑了。底盘也有点低。”

    一旁的技术人员不停的记录徐阳说的话,他们看见凹进去的钢板片时,微微愣了一下,有点惊讶,目光在徐阳的大脚和凹进去的部位之间来回扫视。

    加尔克-埃森说:“发动机决定拖轮和履带之间的配合,它们的设计是按发动机的功能来设计的。”

    徐阳决定暂时不谈履带的问题,他重新来到发动机的位置,指着凹进去的地方,说:“普通步枪发射的子弹就能打穿发动机的盖子,我感觉发动机一旦完蛋,它像棺材大过于像坦克。它不是士兵用来运动作战的兵器。除非……你们设计的意愿是把它当成活动炮台?”

    加尔克-埃森的表情十分镇定,他说:“装甲的厚度还是和发动机的性能有关,太重它根本跑不起来,以目前我们的发动机功能来说,5吨—7吨已经是极限。”

    徐阳愣了,他深呼吸一口气问:“只能这样子了?”

    那表情带着无限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