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又转头去问陈殊:“姑父的身体还好吗?他的咳嗽一到冬天就容易犯,今年好些了吗?” 这话叫陈殊怎么答?陈殊不晓得姜维民为什么说自己是廖公的秘书,但此刻也不好揭穿。 好在这位上海都督给陈殊解了围:“陈秘书是廖公的行政秘书,又不是生活秘书,怎么知道廖公的病有没有犯?你要是担心,打通电话,或者去浙江瞧一瞧也是行的。” 这位都督夫人名叫沈纨,是浙江富商的独生女,十六岁的时候跟着姑父去军营里慰军,对姜维民一见钟情。 开始的时候,家里的人都不同意,说姜维民不过是个泥腿子,嫁给他就是跳进火坑,并不肯同意。只是沈纨颇为固执,当下离家出走,没名没分的跟在姜维民身边几年。当时沈纨的父亲气得不得了,当下在报纸上痛骂她是“弃家之女”,还要和她断绝父女关系。 好在沈纨的姑父廖公很欣赏姜维民这个年轻人,转圜之下并没有断绝父女关系。 姜维民又今非昔比,手握五省兵权,成了与北方政府抗衡的军队领袖,沈纨父亲这才默认了这门亲事。 沈纨虽然读过教会学校,但家庭却是很传统的。她母亲常常在她耳边念叨:“那些前清的大官没有不纳妾,要是姑爷在外边有了人,你可不要打翻醋坛子,不识大体,惹了姑爷嫌弃。” 沈纨虽然相信姜维民不是那样的人,可是念叨得多了,却不免嘀咕起来。姜维民身边出现的每个女人,无论是军官、秘书、大夫,又或者外边的记者,姜维民是能不告诉她就不告诉她,免得她又生出事情来——这是有前例的。 沈纨听了姜维民的话,小声嘀咕:“她是生活秘书还是行政秘书,你倒清楚?” 这夫妻吵架的场面,陈殊可不想留下参观,她站起来:“都督,要是没有别的吩咐,我就告辞了。” 姜维民点头:“陈秘书,替我向廖公带好。” 陈殊暗笑,却也点点头:“是!”说罢推开门出去了,站在门口,还能听到姜维民低声哄夫人的声音:“别生气了,气坏了身体,心疼的可是我。” 后面他夫人哼了一声:“到底是不是姑父的秘书,我打通电话就知道了。” 后面的声音又更低了,陈殊也走远了,渐渐听不见了,只在心底里暗笑,原来是河东狮吼,惧内也…… 侍从室的军官见陈殊出来:“小姐是要走了吗?我派车送您。” 此时天色已经全黑了,还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陈殊不推辞:“麻烦你了。” 那军官点头:“不麻烦。”走到旁边吩咐:“从车库调辆车上来。” 到沙太胡同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但是冯太太冯先生的灯还亮着,似乎是在等陈殊。 雨越下越大,下车的时候已经是瓢泼大雨了。陈殊说了声“谢谢”,便打开车门匆匆进去了。 冯先生推开门:“陈小姐,您回来了?” 陈殊便看见屋里还坐着那位不规矩的黄主编,他站起来,笑:“陈小姐从哪里回来,外边雨很大吧!” 冯先生站在一旁有些忸怩,陈殊面无表情:“黄主编,有何贵干?” 黄主编笑得谄媚:“上次是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开罪了陈小姐,希望陈小姐大人大量,不与我这种人一般见识,您生气不要紧,只怕您气坏自己的身子。” 又把放在桌上的礼品盒子推过去:“小小心意,还望陈小姐笑纳。” 陈殊瞥了一眼,冷笑:“话说完了,就请回吧。” 那位黄主编犹自叨叨不停:“陈小姐既然与李参谋长那样的大人物相识,一开始说出来,就没有此等误会了?李参谋长哪里还望陈小姐多多美言,李参谋长有陈小姐这等红颜知己在身边……”彼时的红颜知己不过是青楼女子的代名词,陈殊虽然不懂,但语气好坏还是听的出来的…… 陈殊呵斥:“够了,黄主编,如果没有别的事,你请回吧!” 黄主编脸上一阵青,干笑两声:“陈小姐跟了李参谋长,连脾气也相像了。”但是也不敢太得罪陈殊,只能在嘴上占几句便宜。 这种无赖比医院里最难缠的医闹还要烦人,陈殊:“拿着你的东西滚,这里不欢迎你。” 黄主编愤愤瞧了眼陈殊,推开门走了。冯先生匆匆拿着桌子上的礼品,匆匆跟了出去。 大约是听到了什么响动,冯太太穿着睡衣出来:“陈小姐你回来了?刚刚是谁在说话,我怎么听着像是吵起来了?” 陈殊不想告诉她这些事情,平添她的烦恼,只说:“是冯先生出去了,您听错了,没人吵架的。” 陈殊这么晚回来,饭肯定是没吃的。冯太太又把灶台里留的几个包子拿出来:“下午包的,鲜rou白菜馅,你垫一垫。” 陈殊一天没吃了,当下咬了一大口,点头:“好吃。” 冯太太披了件衣裳坐在一边,抱怨:“那个什么都督,连饭也不管的,这也太抠了吧!” 正说着,冯先生推门进来,全身都湿透了,脸上一道血印子,腿也一瘸一拐的。 冯太太吓了一大跳,惊呼:“天老爷,这是怎么啦?谁打的?” 冯先生摆手:“大晚上的谁来打我?门口那个大水沟,掉进去了。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不要把什么东西都到里边,这不,一下雨,不就堵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