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页
冯太太见陈殊发呆:“陈小姐,你怎么了?” 陈殊问:“冯太太,您看我多大年纪?” 冯太太莫名其妙:“你大约十七八,绝对没有二十的。” 陈殊笑笑,自言自语:“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时光倒流啊,老天爷还算公道,把我扔回一百年前,却也让我年轻了十岁。 导购员不太耐烦,这两个人的穿着就不像是买香水的人,问:“小姐要这瓶香水吗?要是不要,我就先放回去了。” 陈殊心情好,花钱也大方:“我要了,帮我包起来。” 导购员大跌眼镜:“好,帮您包起来。一共十七块,谢谢。” 回了家,冯太太忙碌起来,钻进厨房里边,叮叮当当忙个不停。 晚上,冯先生回来,有了好消息:“喻明小学的校长答应我等明年开学了,去试着讲一段时间的课。要是没问题,就可以上工了。” 一家人都高兴极了,冯太太做了丰盛的晚餐,知道陈殊喜欢吃辣,特地做了一道辣子鸡丁。 陈殊乐得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冯先生开了一瓶酒,只是陈殊酒量不好,未免喝多了出丑,借口困了,回房间睡觉。 把今天买的东西铺开来,算了算,也不过才花了五十多块一点。大半买了rou菜,够吃上一个月的,因此倒还划算。 陈殊数了数手里现在大约还剩三百块,叹气:真是花钱容易,赚钱难。 看见报纸上,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招生声明,只是自己没有高中毕业证书,去不了。陈殊想了想,还是应该试一试。 拿了信纸来,写道: 尊敬的圣约翰大学校长: 您好!这是一个渴望成为圣约翰大学一员,却因为没有高中毕业证书而无法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写给您的一封信。 我看见贵校的招生启示,期盼进入贵校医学院学习医学知识。我深切的明白,医生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决心竭尽全力除我国民之病痛。 …… …… 期盼您的答复 陈殊 写好了,又仔细的修改了一遍,这才正式的誊写。 在陈殊的记忆中,民国在文化上是很开放的,对于规矩是变通的来看的,并非死板,一成不变。 想了想,陈殊又在信纸的后面加上了,基本外科手术缝合需要注意的内容。陈殊心道:这能证明自己是有基本医学知识的吧!用感情去打动人,自己又有医学常识,这样写,那位校长回复的概率应该大一些。 写完了躺在床上看先前《光明日报》转来的读者来信,瞧了半天,发现自己还没有给《光明日报》的主编孔立人回信呢? 陈殊暗道糟糕,可不能把关系搞僵了,搞不好以后还要写文章去换钱呢! 陈殊打开台灯,展开信纸,先是诚恳的道歉,自己最近遇上一点麻烦,所以没能够及时回复孔先生的信件。 对于孔立人提的那些问题,陈殊也斟酌着用词,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孔立人的问题与那天蒋维民的问题大同小异,只是姜维民对于民众和共和是有疑虑的,而孔立人却是民众与共和的绝对拥护着。 陈殊写完了,看了一遍,实在是觉得自己写得太浅,可在要说得深一些,就超出了陈殊的能力之外了。 写完了,让尔雅买了邮票贴上,投递了出去。 只是临近过年,邮局的人手不够,又加上过年放假,陈殊收到回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 第16章 第 16 章 又过了几天,便开始准备过年了。冯太太是理家的好手,一人做了一身新衣裳,窗户上贴上窗花。陈殊字写得好,亲自写了春联贴在门上。大年三十一早,冯太太就钻进厨房,煎炸蒸炒,整治了满满一大桌子的好菜。 到了晚上,众人乐呵呵吃了年夜饭,坐在一处守夜。快到零点的时候,两个小丫头迫不及待跑出去放烟花。 陈殊微醺,领着尔雯,尔雅,出去发烟花。这个时候的上海不同现代,大多数人都舍不得过年放烟花的,天空上只有偶尔的五光十色的烟花开开落落。 两个小丫头疯了一个晚上,依旧精神十足,本来是要熬夜守岁的。陈殊熬不住,半夜去睡觉了。冯太太,冯先生也歪在沙发上,倒是两个小丫头实打实的熬了一夜。 过了正月十五,陈殊这才收到《光明日报》孔主编的回信。 尔雅拿着一封信从外面跑进来:“陈姨,陈姨,有你的信。” 那信的日期倒是年前就寄了出来的,陈殊打开来,是和陈殊商量出书的事宜。 因为那篇《大国崛起》很受欢迎,报纸也是一版再版,可就是这样,也没法满足读者的需求。许多读者写信到报社去问,能不能出一套全文的《大国崛起》。 这位孔主编是位读书人,可也有商业头脑,把那篇几万字的《大国崛起》,分做了十几篇小文章,放在报纸上连载。 有的读者并非是从第一篇从头看起的,过后也买不到。 因此,这位孔主编便想出一本书。市场有需求嘛! 陈殊心想,这才几万个字,怎么出书?在陈殊的印象中,那些能够出书的好歹也得十几万字吧? 尔雅在一边垫着脚,问:“陈姨,是圣约翰大学的信吗?”家里的人都知道,陈殊想去圣约翰大学读书的。 --